分享

基础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二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知识点: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2-05 发布于甘肃

一、单选题
1.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和鞑靼首领俺答汗达成了“隆庆和议”,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对立状态,开启了双方和平互市的局面。 “隆庆和议”(    )
A.实现了明朝对蒙古草原的直接统治

B.消除了明朝与蒙古的民族矛盾
C.妥善解决了明朝的边患问题

D.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要求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对立状态,开启了双方和平互市的局面”可知, “隆庆和议”维持了明代边疆地区的和平局面,反映出民族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明朝并未直接统治蒙古草原,表述有误,排除A项;和议只是暂时缓和了双方矛盾,不可能 “消除了”,排除B项;此时女真族仍然威胁北方边疆秩序, “解决了明朝的边患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明初在辽东地区(东抵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北抵开原,南达旅顺口) 大力兴建城镇,由此辽东地区城镇迅速发展,但辽东以外地区的城镇极少,几乎没有一座成规模的大中型城市。明政府这一布局的战略意图是(   )
A.延续前朝民族政策

B.维护明朝政权安全
C.促进边疆经济发展

D.防范各地农民起义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由此辽东地区城镇迅速发展,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以维护明朝的统治,B项正确;明政府这一布局继承了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并非延续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明政府这一布局的战略意图并非为了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明初社会相对稳定,明政府的这一布局是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是防范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3.俄罗斯海参崴市某博物馆藏有发现于今俄罗斯特林地区的石碑两块,名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碑文记录了奴儿干都司建立和当时官员亦失哈两次巡视该地的史实。该石碑可以佐证(   )
A.中俄之间已经没有领土的纠纷

B.清朝在东北边疆设都司和卫所
C.明朝在黑龙江流域拥有管辖权

D.库页岛在法律上属于中国领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可知,碑文记录了奴儿干都司建立和当时官员亦失哈两次巡视该地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管辖机构,表明明朝在黑龙江流域拥有管辖权,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东北地区的管理问题,而中俄领土纠纷问题是近现代的历史事件,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明朝在东北边疆设都司和卫所,而不是清朝,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库页岛,因此无法证明库页岛的法律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4.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到:“明朝天下亡于流贼李自成之手,是强盗劫去家财,赶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雍正帝旨在(    )
A.阐明政权正统地位

B.揭露明亡真实原因

C.批判农民起义弊端

D.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可知,雍正皇帝强调清王朝顺应天意民心消灭了流寇李自成,并且自诩其替明朝来统治天下,说明统治者意在论证政权的正统地位,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不是对农民起义的批判,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强化君主专制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永乐十二年(1414),中官杨三保再次入藏,敕令沿途各僧俗首领对入藏道路进行大规模整修。经过以上三次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汉藏间交通道路更为通畅,永乐皇帝也逐渐了解到政教合一、僧俗共治乃是西藏根深蒂固的政治生态。为此明朝(   )
A.采取招抚措施管理

B.授予僧侣首领称号
C.扩大贸易方式治理

D.订立合约方式管理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所学,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B项正确; “采取招抚措施”说法过于模糊,排除A项;扩大贸易、订立合约不是明朝为适应西藏“政教合一、僧俗共治”特点而采取的主要治理举措,排除C、D项。故选B项。
6.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东北,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个机构是(    )
A.乌里雅苏台 B.乌思藏都司

C.奴儿干都司 D.澎湖巡检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前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对东北(女真)的管理上,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C项正确;乌里雅苏台即指驻乌里雅苏台城定边左副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之辖区,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乌思藏都司是中国明朝对今西藏自治区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今中国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
7.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但蒙古军队仍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的皇帝。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族首领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任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族统治者对边境的威胁减弱。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族生存的重要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族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亲善和睦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明朝不同民族政策的结果可知,明初,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结果蒙古威逼北京,明中后期,边镇开设互市,蒙古不再构成边境威胁,反映出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D项正确;蒙古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而中原经济以农耕为主,排除A项;诸王守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8.明初严禁私茶出境贸易,由政府垄断经营,并设立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司。明太祖曰:“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可见,明朝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对边疆的掌控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扩大国家版图范围

D.管控民间经济贸易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根据材料“制驭夷狄”可知,明朝垄断茶叶出境贸易,设立茶马司,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A项正确;B项与“岂为利哉”表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不会扩大明朝版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茶叶出境贸易的管控,没有涉及民间经济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9.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它东靠武威市、金昌市,西至嘉峪关市、酒泉市,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下列对历史上的张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出土了汉简《二年律令》

B.西汉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C.成为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D.明朝时的九边军镇之一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湖北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与张掖不符,A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A项;西汉时期,张掖是河西四郡之一,B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项;张掖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C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C项;明朝九个军事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清朝入关前,皇太极就命人翻译《孟子》等儒家经典,注重提高汉族官员的政治地位,给予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因俗而治原则

B.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扩大了清朝统治基础

D.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前,皇太极推崇儒学,任用汉族官吏,赢得了汉族文人的支持从而扩大了清朝统治基础,C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针对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排除A项;翻译儒家经典和提升汉族官员地位并不意味着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太极注重提高汉族官员地位,并未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