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锦州看辽代奉国寺

 zzz_0401 2024-02-06 发布于北京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除了几座唐代的,大概就要数辽代的了。以前看过一些辽代建筑,大同华严寺和善化寺、蓟州独乐寺、应县木塔,这些著名的都去看过。还有一座非常有名的还没有看,这次抽空去看了一下,就是辽宁义县奉国寺。义县是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从北京去那里很方便,北京朝阳站坐高铁两个小时就到锦州。

从锦州北站下火车,再坐一个小时出租车,这就到了奉国寺。虽是方便,也已到了午膳时间,我便先去用了一道东北汆白肉,然后再去看奉国寺。

中国现存最早的辽代建筑是蓟州独乐寺,现存山门和观音阁,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统和二年(北宋太宗赵炅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现存最大的辽代建筑就是这座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开泰九年(北宋真宗赵恒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也是辽代大殿,建于辽兴宗耶律宗真的重熙七年(北宋仁宗赵祯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那是一座藏经殿。华严寺大雄宝殿应该也是重熙七年,已毁,现在的大雄宝殿是金代重建的。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也是建于辽重熙年间。这三座辽代大殿里,奉国寺大雄宝殿既是修建最早的,也是面积最大的,称作辽代三大建筑之首。这些辽代建筑现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都是第一批。

河北保定一带当年是北宋和辽国的边界,那里还有几处辽代建筑遗存。高碑店开善寺大雄宝殿,建于辽重熙年间。涞源县阁院寺文殊阁,据称建于辽穆宗耶律述律的应历十六年(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比独乐寺观音阁还早,是现存辽代建筑中最早的。

奉国寺文管处说这座寺院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为母亲萧太后所建,这个地方是萧太后家封地。

我们都知道辽国有一个霸女萧绰萧太后,她率国王领兵和宋真宗赵恒在澶州(念馋州)展开会战,逼迫北宋签下澶渊之盟。这个萧太后的祖上是辽国第一代霸女述律平,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契丹人讲究近亲结婚,述律平应该管耶律阿保机叫表哥。述律平的异父哥哥是阿保机的死党,帮他统一契丹各部,后来做了契丹国宰相。述律家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箫,这个宰相就叫了萧敌鲁。萧敌鲁的侄子萧思温的第三个女儿就是萧绰,所以这萧绰是述律平的祖亲后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规定皇家子弟必须娶萧氏女,所以后来的辽国皇后都姓萧。这个御赐萧姓中除了述律氏还有另外两个契丹姓氏。

辽国最早的述律平就是铁血太后,帮着阿保机东征西讨,还督着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干涉晚唐内政,割走了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遵太后述律平旨意,南下灭了后晋建立大辽,最后死在了撤退途中。这述律平铁血到什么程度?她说必须把死儿子带回上京看一眼,就是现在的内蒙赤峰管内。那是一个大夏天,肉易腐。众臣只好把耶律德光遗体做成咸肉,叫做帝羓。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腌制遗体的皇上,也算是中国的木乃伊吧。

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次子,他死后,继位的是他哥哥耶律倍,帝位又传回了长子。长子继位传到辽景宗耶律贤,耶律贤娶了萧绰做皇后。耶律贤是个病秧子,每日无精打采,只好把朝政交给萧皇后去理。耶律贤病到三十五岁就死在了西京大同行宫,庙号景宗,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因为嗣皇帝年龄尚小,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这是辽景宗乾亨四年(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耶律隆绪改年号统和,萧太后从统和元年摄政直到统和二十七年,临死前才归政于耶律隆绪。

萧太后摄政时,娘家无人可靠,只能自己孤儿寡母和宗亲拼斗。她撤换了一批反动大臣,重用各族先进大臣,汉人韩德让就升至大丞相。萧太后还学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宗族掌握的兵权。稳定权力之后,萧太后做了很多改革,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加强军训。总之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辽国进入鼎盛时期。萧绰辅佐辽景宗耶律贤时期,加上摄政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是辽国的强盛年代,叫做“景圣中兴”。

萧太后死后,耶律隆绪将她葬于锦州北部其夫辽景宗耶律贤的乾陵。这一带是辽代皇陵,就是现在的义县,辽代称宜州,金代改义州,民国改义县。辽代为了供养皇陵,在皇陵周边设立了封地。萧太后死后,耶律隆绪新开年号“开泰”。开泰九年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耶律隆绪就在皇陵封地建起了这座奉国寺,初叫咸熙寺。这是貌似给萧太后建一座香火寺,常年有僧人念经为萧太后做超度。他这有点像北魏文成帝拓跋珪,拓跋珪在大同武州山给每位先帝建造了一座石窟寺,就是云冈石窟。不过,奉国寺是辽国七帝的统一皇家香火寺,就是皇家陵寝寺,当年辽国最大的佛寺。

因此,要说这座奉国寺是和萧太后有关系的话,只能是说因为有她才建起了这座皇家陵寝寺。有人说义县是萧太后家族封地,其实这个不对。萧氏家族封地是在辽北,现在的阜新、法库、库伦一带。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沈阳以北的法库县发现不少辽国萧氏贵族墓葬,前面说的萧敌鲁和萧思温的墓都在那里。义县这里在辽代是耶律氏封地,建了辽代帝陵群。

说完了奉国寺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咱们去看现在的奉国寺建筑吧。奉国寺是坐北朝南,不是大同华严寺那样的坐西朝东。现在寺中遗存的辽代建筑只有大雄宝殿,上面图片里的山门是清代建筑。这座山门最初是五间,应该是现在大同华严寺山门的那个魁梧样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面是单檐庑殿顶。不做皇家寺院后,清代时期把这座山门改为现在这样,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斗栱抬梁灰瓦单檐悬山顶。虽然历经多次修葺,但横枋上还保留了清代彩绘。

进门有一座大石,本以为是古物,结果不是。

门内两边墙下有廊。

当年盖起奉国寺的时候,山门内东西两侧是有庑房的,东西各有六十间,叫做四贤圣堂。现在这段游廊仅仅是一种示意。四贤圣堂里祭祀的是谁?未见记载。萧太后入藏乾陵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不仅在皇家陵园建了奉国寺,而且还在辽中京建了相当于太庙的万寿殿,万寿殿里祭祀的是前七帝。奉国寺里的四贤圣堂有可能祭祀的是非皇帝的辽国贤人,比如辽国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未考,不敢苟言。

进了山门不见那一对经幡柱或者叫玛尼杆,这个位置按说还应该有一对钟鼓楼的,左钟右鼓。到清初时期,奉国寺已经破败得很厉害,辽代建筑只剩下大雄宝殿。钟鼓楼和经幡柱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不存了。清嘉庆后,逐渐重修破败的寺庙。在山门以内又盖了下面这座内门。

内门左手墙上镶嵌了一块文保碑,右手则是一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碑,条目是“辽代木构建筑”。这说明中国政府已经为奉国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看这题目是应该包括若干座建筑的,不止有奉国寺。

门前摆着一对石狮,男左女右。看看那只公狮。

关外石狮多是用这种红砂岩雕刻,红砂岩材质疏松,难敌风沙雨雪。门前的石狮已经被岁月那把杀猪刀切割得雄风全无。虽是如此,还可以看出它不是关外的胡狮,有明显的中原风格。蹲坐的姿势、项下的铜铃、头上的螺卷,这些都是中原官狮模样。由此来看,这一对石狮很有可能不是初时辽做,而是明代遗物。

进了内门是一座木牌楼,正在做某种修缮,下面有围挡,只能看上面。

四柱三楼,斗栱抬梁,灰瓦单檐庑殿顶。正脊鸱吻后背斜插着许逊的宝剑,它们虽然都是近年新作,却是仿的明代式样。斗栱也是明代风格。柱间不是枋板,而是三层横披。横披上都是各种吉祥画木刻,彩绘已退。这座牌楼应该是明代的,清代肯定有修葺,近年又有补救。

过了牌楼即是寺内第一座殿,现称天王殿。

这座殿最初是金代建的无量殿,现在这座殿是清康熙年间重建。一尺高青石基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外有一圈檐廊。明间开门,次间青砖槛墙格扇槛窗。上面是斗栱抬梁,灰瓦单檐歇山顶,戗脊上有五只脊兽。看看檐廊下。

清式鹰嘴雀替,还带有三幅云。方石柱顶石,覆盆柱础。进去看看。

明间供弥勒佛,也称无量佛,所以此殿金代称无量殿。

没有佛龛,青砖神台上直接置双层莲花座,上面坐着弥勒佛,泥胎金漆。弥勒佛背后是一尊护法神韦陀铜像,因为没有佛龛,韦陀就是背靠背站在弥勒佛身后。

按照汉传佛寺布局,这第一座殿虽然供有无量佛,但它并不称作无量殿。弥勒佛是未来佛,他的身后有韦陀,两侧神台上还有四位护法天王。因此,这座殿通常叫做天王殿,表示护法之殿。奉国寺天王殿两边次间神台上有四座护法天王彩绘泥像,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佛经里说他们驻扎在东南西北四大部洲上,护卫中间的须弥山。看看持剑的南方增长天王。

天王像背后的山墙上布满彩绘,这些鲜亮的彩绘都是近年新作。每一侧四幅画,描绘佛祖成道的八个瞬间,称作“佛祖八相图”。看看其中的“出家”一幅。

根据《佛本行集经》,迦毗罗卫国太子成年后,游历四方。因屡见民众老病死诸般苦难,便立志出家修行,以解众难。太子于某一暗黑夜骑着马放着光芒带仆人离家,入一深山僻林,自剃须发,寻求佛理。上面图画和佛经所述不完全一致。最奇妙的是,画面右上角有牧人放羊,这和《圣经》中耶稣降生后有牧人来拜暗合。其实,那是牧羊女给辟谷的释迦牟尼喂羊奶所制乳糜的故事。

辽国佛寺布局和汉地差异很大,它的山门内并没有天王殿,第一座建筑经常是一座观音阁,后面才是大雄宝殿,蓟州独乐寺就是这样的布局。按照记载,奉国寺天王殿这个位置最初也是观音阁,金代改成了无量殿,清代重建成了现在这座天王殿。所以,奉国寺要和独乐寺合起来看,独乐寺的观音阁还在,奉国寺的大雄宝殿还在。

走出天王殿后门,前方就是奉国寺大雄宝殿,之间有一条青砖月台甬道相连。

辽代大雄宝殿的台基都非常高,奉国寺大雄宝殿台基足有一丈高。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也是这样。台基之上一边一座小亭,那是钟鼓亭,左钟右鼓,这也和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一样。辽代寺中钟鼓是在大雄宝殿前月台上,这可能是奉国寺山门内没有钟鼓楼的原因。上去看看。

台基前有月台,月台只有正面一路垂带踏垛出阶。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这是皇家大殿制式,代表九五至尊。从中间往两边数,各开间叫明间、一次间、二次间、梢间和尽间。只有尽间实体墙封闭,其它各间开五抹格扇门。一码三箭格扇,如意木刻裙板。

辽代建筑继承晚唐风格。大殿外貌可以看出明显的侧脚升起,侧脚就是最外圈柱子的脚向外侧伸出,升起就是外圈柱子逐渐升高。侧脚升起是辽代和北宋兴起的,是为了增加大殿结构稳定,明代最盛,到清代已经不用了。上面是斗栱抬梁灰瓦单檐庑殿顶。它的斗栱高度相当于下面柱子的一半,屋顶加斗栱高度基本等于柱子高度。这种唐式斗栱硕大,柱间只有一座补间斗栱,叫做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四出挑。但是奉国寺大雄宝殿没有像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那样的斜栱。

屋顶正脊很短,只有屋顶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也是唐代式样,从宋开始,庑殿顶正脊越来越长。明代时,屋顶山面向外延,叫推山,正脊更长,可以接近屋顶长度的二分之一。看看正脊的脊吻。

这是近年的新作,但是遵循了辽代式样。这个脊吻和独乐寺山门的脊吻一样,上面是鳍形尾,下面是鸱的吻。唐代的是鳍形尾,宋代是尾部外卷的鸱吻。辽代是继承唐式,又借鉴宋式,唐宋之间的过渡时期。

看看它的柱础。

唐代常见的莲花覆盆在这里做成了蕃草覆盆。最漂亮的莲花覆盆柱础是明代的,北京太庙享殿可见。

大殿明间檐下挂“大雄殿”额匾,左梢间檐下挂“法伦天地”匾,右梢间檐下挂“慈润山河”匾。都是新做的木刻六龙贴金匾,木刻三龙原匾摆放在展览馆,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

看完外面,进去大殿内看看。

殿内进深五间,即有前外、前内、后内和后外四排金柱。减去后内金柱做了神台,后外金柱之间做神台背屏。明间前外金柱之外有两根柱,这是增柱吗?它更像是檐柱。前面装门的一排柱应该是前廊柱,前檐廊被封闭了。神台前的一排前内金柱有方柱加强。

可以看见这方圆联办柱础是莲花覆盆,唐代式样。看看上面的梁枋椽檩。

枋梁上还有古代彩绘痕迹,他们说是辽代的,存疑。

神台上供着七尊佛像,这是释迦牟尼佛和其前出现的六位佛,因为这些佛都已入灭,所以称作过去七佛。按照出现的顺序,他们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的位置是毗婆尸佛在中间,然后按顺序一左一右,左在前。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最后出现的佛,所以他的位置在毗婆尸佛右手最后一位,他之前的迦叶佛在左手最后一位。释迦牟尼佛之后将要出现的佛是未来佛,就是弥勒佛。弥勒原是释迦牟尼弟子,先于其入灭,升入兜率天,五十六亿年之后从兜率天降下人间,重走八相,成佛传道。

看看明间的毗婆尸佛像。

内金枋上挂一块清乾隆五年的“无量胜境”金匾,这是当年义州知州重修寺院后所献。外金枋上还有一块匾。

“弥纶宇宙”,弥纶乃遍布之意。这是清光绪六年有施主重刷佛像彩绘后所献,金字有重描。由此看来,佛像上的尘土应该是从清光绪六年开始积下的。

七尊佛像各不相同,大部分是抹胸,披通肩袈裟。

也有偏袒右胸,披半通肩袈裟的。看看偏袒的迦叶佛。

早期北方游牧民族佛像着装是袒露右胸披半通肩袈裟。后来是学汉人,佛像穿汉服,褒衣博带。再后来才是学唐装,抹胸通肩袈裟。这三个风格的佛像在大同云冈石窟都可以见到,那是北魏时期鲜卑人所建,云冈石窟的唐装佛像是唐代改造的。奉国寺佛像即有早期北方风格,又有唐代风格。而且即使是袒露右胸半通肩袈裟的早期风格,袈裟的繁复褶皱也都是唐代风格。唐代早期袈裟是大开胸U字领,奉国寺佛像是晚唐风格。

每位佛前面都有两位胁侍菩萨。看看这位,拘那含牟尼佛的胁侍,大弟子舒盘那。

佛像周围除了胁侍菩萨,还要有护法金刚。看看这位,密迹金刚。

密迹金刚身后,可以看见迦叶佛的胁侍,大弟子提舍。

这些佛像都是坐在莲花座上,有一些是莲花座下有须弥座的。

奉国寺佛像须弥座更接近于唐代,上下出涩并不厚,中间束腰有蜀柱分割成段落。支撑的即有托座力士,也有上面图片中白猿那样的神兽。这种须弥座最早出现在大同云冈石窟,唐代开始流行。辽代的须弥座多是仿唐的,应县木塔中也是这样的。宋代开始,须弥座的上下出涩更加厚大。

按照奉国寺官方说法,这些佛像都是辽代原装泥塑。之后肯定是经过不少重刷彩绘,现存彩绘应该是清光绪六年的。佛像头上已经没有唐初高高的肉髻和波浪发髻,面相也没有健陀罗痕迹了,这里都是晚唐佛像风格。

神台前摆放了石刻鼎炉花瓶,应该也是辽代的。

看完大殿里的佛像,如果能走到佛像后面,那是一定要去看看。奉国寺神台背后有一座泥塑彩绘观音像。

这种坐姿的观音像极为罕见。大雄宝殿神台背后的观音像,通常应该是自在观音。自在观音像是一腿盘坐或下垂,另一腿支起,非常闲在,所以叫做自在观音。自在观音像前若有水池,就称水月观音。若观音站在鳌鱼身上,下面有海浪,那就称作南海观音。佛龛后的倒坐观音很少有结跏趺坐的,像奉国寺中这样正襟危坐的更是天下出奇。观音菩萨两边站着的肯定是善财童子和小龙女。

眼前这座观音像据说是明代所造。你看他的大手大脚和通肩袈裟下的敞胸,特别是他的面相,他的原型一定是一位草原上套马的汉子。唐代男观音像常见,到明代已经演变成女身。如果说这尊观音像是明代的,那他一定是仿唐代的。按照辽代继承晚唐佛像风格来说,这座观音像若是辽代原装似乎更合理。

从大雄宝殿出来,日已西斜。

有锦州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在檐下拍摄旅游推广宣传片。

初时的奉国寺大雄宝殿后面是还有一座法堂的,现在已不存。站在月台上四望,除了大雄宝殿,奉国寺遗存的辽代资产就还有西路的一口井。

这口井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初建奉国寺时所挖,现在仍有水。吃水不忘挖井人,后人便题此井“辽王井”。

站在夕阳下,再看一眼这座大雄宝殿,不失往昔辉煌。

这座大雄宝殿是现存最大的辽代木结构大殿,也是全国殿内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只有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比它占地面积大。历经一千年风霜雨雪,如此大规模的木构大殿完整地保存下来,相当不容易。它不仅保留下完整的建筑,还为我们表现出辽代继承晚唐的建筑和佛造像风格。所以梁思成称这座大殿是“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

像奉国寺大雄宝殿这样的辽代大殿供辽代佛像的还有一处,就是大同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但它比这座大雄宝殿规模小很多,而且还不到一千年。独乐寺观音阁历史比奉国寺大雄宝殿更悠久,但它不是佛殿。所以说奉国寺大雄宝殿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佛殿。至此,中国现存的三大辽代寺院都仔细看过了。还都有游记留存:《出京一直向西走,去大同访古纳凉之一:华严寺》、《走蓟州,渔阳鼙鼓声已绝》和本篇。辽代建筑是典型的北方风格,粗犷、魁梧,有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特点。

心满意足,沿原路返回。那座清代的天王殿也借此夕阳一浴。

有感于苏公过赤壁怀古,也胡诌两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辽西边,胡狼啸,契丹女王萧后。
刀枪如林,旌旗风卷,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耶律当年,述律燕燕飞,不让须眉。
翩翩袅袅,安内外,衰辽再起中兴。
古地悠游,叹当年咸熙,大雄宝殿。
千年遗物,辽王萧后无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