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分享

 明哥病理芳草地 2024-02-06 发布于山东

        68岁,食管中段局部粘膜粗糙活检,镜下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免疫组化P53

图5:免疫组化Ki67

      病理诊断:(食管)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请结合内镜检查。

      食管上皮内肿瘤病理诊断:食管异型增生(dysplasia)/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指克隆性基因改变导致的上皮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的系列改变,是非浸润性肿瘤病变,相对于正常上皮有较高的进展为癌的风险,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在消化道,异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含义相同,实际工作中,食管不推荐使用“癌变”,因为可能会引起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误解,导致过度治疗。

      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形或矮柱状,核圆形、深染,小而一致,排列紧密。棘层细胞胞质较为丰富,呈多角形,细胞轮廓清楚,核圆形,染色质浅淡。而表层细胞则呈扁平状,核略呈梭形、体积最小,细胞从基底到表层是有序成熟的当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时,鳞状上皮的结构和细胞均出现异常。结构异常表现为细胞成熟紊乱,细胞排列极向消失,核重叠,大小不一;细胞异常包括核增大、深染、多形,核浆比增加,核分裂相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相。与周围非肿瘤性上皮之间常有截然的分界。

      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分级时,应以肿瘤细胞累及鳞状上皮的层次为主要依据。当病变累及鳞状上皮下1/2时,诊断低级别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当病变超过1/2时,则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需要注意的是,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常伴有食管炎,此时固有层间质乳头升高,在评价病变程度时,需按乳头之间区域计;对于间质乳头上方异型细胞累及层次的判断要以乳头处基底至表层计为全层,而并非按原始基底计。

      免疫组化:食管的鳞状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价值尚有待探讨,目前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是p53。部分疑难病例可使用p53免疫组织化学辅助诊断。TP53突变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十分常见,约59%~93%。野生型TP53表现为强弱不等的核阳性,而TP53错义突变常导致突变蛋白在细胞核中蓄积,表现为强而一致的核阳性。当TP53发生无义突变时,肿瘤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完全缺失。另外,较为少见的胞质阳性也是突变型的表达模式。p53异常表达模式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但野生型表达模式并不能排除异型增生,同时p53染色不能用于辅助异型增生的分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