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个县交换2个县,安徽省的2个县,为何划入了江苏省?

 hy01 2024-02-07 发布于江苏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南省与河北省、四川省与贵州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与安徽省之间的区划变迁。1952年,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划入了安徽省管理。同时,安徽省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那么,两省之间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划调整呢?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与安徽省之间的历史。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等等。当时,安徽、江苏的北部地区,基本上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因为,皖北、苏北的很多方面,非常接近中原文化或者齐鲁文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十三个省。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江西省等等。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开始进一步调整各地的区划。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组建了江苏省、安徽省。

当时,江苏省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其中,徐州府下辖了1个散州、7个县,分别是:铜山县、萧县、砀山县、宿迁县、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江苏省徐州府的砀山县,与河南省归德府的永城县,属于邻居。

同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洪泽湖位于安徽省、江苏省之间,在这一时期,两个省都是治理洪泽湖的任务。

关于治理洪泽湖,乾隆皇帝留下了“瞬息风帆百余里,往来数次过淮徐。光阴犹似当年景,自觉频催黑鬓疏。春雨初开弄柳丝,渔舟唱晚寸心移。庙堂时注淮黄事,今日安澜天下知”等诗句。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各地军阀相互混战,对各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水灾、蝗灾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各地百姓们的日子很苦。1931年,淮河流域暴雨,直接影响了皖北、苏北等地群众。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淮河泛滥,泗水横流,沙河溃决,巢湖满溢,洪水所及,受灾极惨。1931年的水灾,先南后北,殃及中国大陆的16个省的672个县(市)。尤以长江、淮河流域的灾难深重,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合计受灾人口5127万。

洪水冲垮了里运河堤防,使里下河地区尽成泽国,毁灭性的水灾使苏北7.7万人丧生,千万亩农田绝收,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洪泽湖、高宝湖等地涨满,里运河决口27处,里下河十余县一片汪洋泽国。泰州城淹水4米,城里半年才退尽了洪水。但是,由于局势动荡,加上战争连续不断,当时的政权,根本无力治理淮河和周边湖泊。

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由于实际管理的需要,江苏省被临时撤销,组建了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安徽省被撤销,临时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性区划,对标了各个省。建国初期,除了2个行署区之外,我国还组建了皖北行署区、陕北行署区、旅大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

江苏省的萧县、砀山县和江浦县,临时划入了皖北行署区代管。过分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管理和经济建设。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苏南、苏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江苏省。同时,划入皖北代管的砀山县、萧县和江浦县,重新划入了江苏省管理。

在50年代初期,我国面临治理淮河的重大考验。1950年夏,淮河发大水,灾情严重。农田受灾面积达4687万亩,灾民约1300多万人,倒塌房屋89万余间。随后,治理淮河的工作全面铺开。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在1950年11月拨出治淮工程款原粮4.5亿斤、小麦2000万斤,保证治淮工程按时开工,包括了三河闸工程的修建,洪泽湖、里运河堤防的加固等等。

千里淮河上集结了220万军民,开始了治理淮河的伟大壮举。按照统计,整个工程期间,初步治理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山谷水库9座,湖泊洼地蓄洪11处,总库容316亿立米,培修淮河主要堤防3985公里,运河堤防633公里,修建大小涵闸559座,桥梁1185座。

在治理洪泽湖的过程中,1951年冬,72万治淮大军,投入了战斗,奋战180天,高速度建成了苏北灌溉总渠,使淮河有了入海新通道。以洪泽湖东南蒋坝镇为起点,整修了入江水道,以洪泽湖东北二河为起点开挖了淮沭新河。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区划和水利工程之间的不同。洪泽湖西岸的各地,隶属于安徽省管理。洪泽湖东岸各地,隶属于江苏省管理。治理洪泽湖属于大工程的一部分,需要调配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器械装备,工程进度也需要两个省之间相互协调。为了更好的治理洪泽湖,造福两岸的百姓。1955年3月,安徽省的泗洪县、盱眙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

等于安徽省损失了2个县,为了弥补安徽省的损失,江苏省徐州专区的萧县、砀山县,第二次划入安徽省管理。从1953年2月还给江苏省计算,仅仅2年时间,萧县和砀山县,第二次划入了安徽省管理。萧县和砀山县划入安徽省以后,隶属于安徽省的宿县专区管理。

泗洪县和盱眙县划入江苏省之后,有利于江苏省调配各方面的资源和人力物力,全面治理洪泽湖。截止50年代末期,治理洪泽湖工程基本结束,曾经饱受洪水困扰的洪泽湖两岸,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江苏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了方方面面的努力。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