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倭寇产生的原因

 公元2012 2024-02-07 发布于新疆


自元未至明万历(1573~1620)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的穷困武士)、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加之明朝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前后历时达300年之久。

明朝先后任命王抒、李天宠、张经、周琉等抗倭,但都不成功,又派郑舜功、蒋洲、陈可愿出使日本,希望日本禁倭。之后,浙江总督胡宗宪诱使倭寇头领王直投降,王直最后被杀,尽管倭寇仍在福建月港与广东潮州活动,但残余被戚继光等人打败,倭寇不得不又转向中国台湾、菲律宾、南洋一带。随着隆庆元年(1567年)解除海禁令,残余的倭寇活动走向结束。

关于明朝“倭寇”的说法,大陆和香港两种教材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大家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呢?大陆版将倭寇和沿海商人分开,认为东南沿海商人走私,试图突破明朝的海禁,甚至与倭寇勾结。而香港版认为倭寇最初是日本海盗,后来大部分是沿海的汉人,明朝官方文件统称为“倭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