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用药双法(左升右降)

 春明8566 2024-02-07 发布于黑龙江

黄元御用药双法(左升右降)

userphoto

黄元御用药双法(左升右降)

userphoto

空谷幽兰80 >《左升右降》

2023.12.05 广东关注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附子作用于最深层次,相当于圆运动的最低点,对应于肾,少阴系统,骨头内,深寒,陈寒。久病入里,或者大量输液导致急慢性肾功能问题,骨髓病【白血病、造血功能病】。


生附子力道峻猛,用于救急,熟【泡或者叫制】附子用于缓和期的助阳散寒。生附子的钻透力也较熟附子好,所以用于刺痛钻痛的效果比熟附子好;


川乌草乌擅长于筋骨关节层面,这些部位的病痛,用川乌草乌效果最好;川乌草乌是特种大队的话,细辛就相当于特种小分队,骨节隙缝的穿透性非常好,穿破陈寒的屏障,打开通道效果非常好。细辛单独力量不够强大,通常都是配合附子川乌草乌来发挥功效。


生姜就是基层部队,但是是最重要的基础部队,所有作战都是在基层部队的基础上发挥功效。基层部队的特性就是量大,无所不至,无处不有。所有温阳药在加上相对最大量的生姜基础上,功效都能发挥到最佳状态。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附子的热性相当于大将军,气势强大,但是必须有兵力配合调用,才可以显示出来,光头司令是作用不大的。


将军驾到,前面还需要有小兵开路,走起来就顺畅了。这就是大量生姜搭配附子使用就不会有剧烈排病反应的缘故。火神理论推广最大问题就是排病反应的剧烈。加入一味生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这是澄空先生的智慧。


桂枝作用面在皮下,肌肉之间。麻黄作用面在皮肤。所以,肌肉酸痛多用桂枝【解肌】,皮肤痛用麻黄【解表】。


柴胡是由内脏一路通到肌表的,上述的药可以理解为走外围,柴胡可以理解为走内路。更准确的说,是打通上下。柴胡用药的部位是根部为主,连带手指长的细枝。枝上行,根下潜。所以,柴胡的特性,说升或者说降都不太合适,说调升降,上下通行是最合适的。


川芎主要就是走血液血管内。也应该理解为通行,而不需要定性上或者下。肝主藏血,血管有升有降,走肝的药,大多都可以这样定性。厥阴肝木少阳胆木的特征就是寒热并存,上下通行。


降右路的药略谈:


龙骨、牡蛎、黄芩、石膏、知母、百合【兼论五味子】、杏仁、川贝、厚朴、枳实、大黄、芒硝。白芍。


龙骨、牡蛎沉重手感冰凉【生用,煅的收敛为主,降性减弱】,决定了性质就是下潜重镇的作用。用于神志上亢不清不明太过的状态。


黄芩和石膏都是从上往下降的,但是黄芩类似于干冷,凉而干燥,石膏类似于湿冷,凉而带润。黄芩小量取用即可,一般20克内,石膏需要大量,一般10克到上百克都有。黄芩的作用迅速,但不持久;石膏的作用较慢,但绵长。知母凉降之性次于石膏,润性强于石膏,用于兼燥的病。


百合,合阳明,汁肉肥厚,可以归属于养阴物质基础方,但因为其聚敛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所以,列入降气类。质感清而不腻,收敛而又不会过于滋腻,可以大量使用。五味子收敛之性强,但是本性温,降性不足,所以不宜列入此列。收敛是由外向里收,下降是由上而下。相类似而不同。五味子收敛而不降,就像网一样把木气金气束缚住,所以不宜多用,一般20克内为宜,组合比例中从属为宜。


杏仁有甜杏仁苦杏仁之分,甜杏仁因其甘偏于润肺的作用,苦杏仁因其苦偏于降逆下泄肺气。杏仁带有油脂,润降止咳,对比其它止咳药如紫菀、百部,功效比较温和。川贝也降逆止咳,但是补益的作用就大于杏仁,降气之性稍逊杏仁。贝母也有类似于杏仁的甘苦之分。浙贝带苦,降逆止咳之效更强,性凉偏寒。川贝甘为主,润肺之效更佳。性凉。


附:圆运动药性表


中气类


中气唯用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


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


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


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


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


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


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


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上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切不可服。研碎生用,熟用杀人!


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玉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


胃,去滞消瘀。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


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


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也。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古下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阴虚之人木气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阴虚忌用。肺家有寒,水上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


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


中土药补品


炙甘草,温补中气;干姜,温运中气;人参,补中生津;大枣,补中养血;冰糖,补中;白糖,养中;豆豉,平补中气,兼养阴液;白术,平补土气,除湿生津;薏苡,除湿补土,阴虚忌用;饴糖,炒焦用,养中去瘀;神曲,调中去滞;粳米,养中生津。


中土药泻品


大黄,下热攻积;厚朴,温泻积气;草果,温运结滞;玄明粉,滑泻积热;苍术,除湿发汗,性燥伤津;鸡内金,消食最良,过用伤胃。


中土药升降品


茯苓,升脾去湿;泽泻,去湿升脾;扁豆皮,利湿升脾;干姜,升脾降胃,阴虚忌用;半夏,降胃燥痰,阴虚忌用;南星,降胃润痰,不伤阴液;藿香,降胃温胃;扁豆,降胃补土,阴虚最宜;吴萸,温降胃胆。


金气药补品


山药,补降肺胃;沙参,补肺生津;苏条参,补肺生津;百合,瘟降肺气,胃寒忌用;麦冬,凉补肺液,胃虚忌用;西洋参,补肺生津,收降力大;糯米,补肺生津,阴虚最宜;白及,专补肺损,阴虚最宜;黄精,润补肺胃,阴虚妙品。


金气药泻品


牛蒡子,泻肺,伤津;贝母,泻肺清热,专化燥痰;麻黄,泻肺发汗,力猛慎用;薄荷,泻肺发汗,虚家少用;黄芩,清热泻肺,极能寒中;石膏,凉泻肺燥,最能寒中;白芥子,泻肺化痰,阴虚忌用;苏子,大泻肺气;葶苈,大泻肺水,力猛非常。


金气药升降品


黄芪,升补卫气,阴虚忌用;升麻,专升大肠,阴虚忌用;葛根,专升大肠,凉润解表;杏仁,降肺化痰,阴虚慎用;桔梗,降肺排脓,阴虚忌用;橘皮,温降肺胃;枇杷叶,疏降肺胃;竹叶,专降肺气,清凉不寒;枳实,降气通滞,气虚忌用。


木气药补品


当归,和血润燥,湿脾滑肠;羊肉,温补木气,滋养非常;阿胶,润木息风,脾湿忌用;乌梅,大补木气,收敛生津;枣皮,收敛阳气,补木生津;枣仁,滋补胆经;艾叶,温补肝阳;地黄,养血息风,木燥妙品;羊肝,温养木气,补助肝阳。


木气药泻品


苦楝子,专破结气,并止热痛;桃仁,性热破血;红花,专去瘀血,去瘀生新;青皮,大泻木气;香附,专泻肝经;郁金,泻肝解郁;五灵脂,去瘀散结;赤芍,最散木气;胡索,专攻木气,去结散血。


木气药升降品


桂枝,升达肝阳,阴虚慎用;川芎,温升肝经,窜性最大;蒺藜,温升肝经,兼能滋补;木香,温升肝经,木燥忌用;白芍,专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