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经典】戴礼祥:书法是修身养性最好的征途

 泊木沐 2024-02-07 发布于辽宁

书房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书香人家”,对于农家子弟,特别是寒门子弟,在温饱还成问题的年代,那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有书房的人家可不一样,那是神仙才有的地方。小时候,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房,连住的地方都很小。因修水库异地迁移,那时我家只有一间土坯住房和一间士坯杂房,居住十分困难。我住在所谓的小“阁楼”里爬上爬下,不是读书写字的小阁楼。自幼,我便想拥有一间理想中的小书房,每天可在小屋里读书写字,那该有多好呀!在我心里,书房不仅是读书写字的地方,还应是安放心灵的地方 ,其实书房与规格大小无关,华丽还是朴素都不重要,适合自己心情就好。小时候,我常去外公家,外婆去世后,外公只身一人过日子。外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和文化人,不仅会看病,还写得一手好字。他只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他的房子既是睡房又是书房,是外公经常给人看病和写字的地方。一张书桌临窗,上面放着笔墨纸张。我经常看着外公写字,外公也经常教我写字。小时候,外公特别喜欢我,我也非常景仰外公。他特别偏爱我,给我好吃的,还教我写字,常常鼓励我好好读书写字。因此外公的这间房子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小房窗外望去楠竹满山摇曳多姿,房前屋后的香樟木、桂花树在阳光或月色里显得风雅别致和大气,清香袭来沁人心脾。特别是到了春夏季节,小房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感觉,半床明月半床书,是读书写字好地方。小房书桌旁紧扣一张木架子雕花床,床头搭板上摞起好大一堆书籍,有四书五经和医药方面的书籍,还有书法老册子,都是线装本,老旧的发黄,很有古意,很是特别。外公沒有儿子,四个女儿出嫁后,外公带着我在小房里生活了两三年。在这里我学会了写字,也算是书法启蒙的地方,留下了我小时记忆中的特别书房。

《白马湖》 《夜宿田家》

(二)幸遇良师

我的小学,是在村里和一家祠堂里读的书。村里读书好像现在的幼儿班,记忆不夠深刻,只记得老师对我们很好。祠堂离我家不远,大概一里多路,穿过弯弯的田埂和老屋村落门前的一处水塘就到了这个名叫“桃林庙卢家祠堂”。白马湖岭高地片区完小就设立在这里,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留下深刻记忆。他教我们读书写字。他的一手好字,让我终身受益。课堂上,这位老师教毛笔字十分认真,从书写姿势到执笔方式,从运笔方法到结字书写,都一一耐心细致地传授给每个学生。因我在外公那里先学了,有一点写字基础,这位老师发现我领会快,字迹工整,常常把我的字当样板,在同学面前展示,经常表杨我和写得好的同学,以激励大家学习热情。到了中学,字越写越成熟,我经常为老师刻钢板字,印制学习资料,有时写墙报,写石灰标语,积极参加各式各样活动,火红年代记忆深刻。

《赠索处士》谭用之 《赠汤若望诗册》王铎

(三)书以载道

1976年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锻炼成长进步,一手好字派上了用场,墙报基本被我“包揽”,因此我经常受到部队首长表扬和战友好评。在部队我还时常写文章在军地报刊发表。转入地方后,从警虽然很忙,但写字没有停止,一手好字,又受到警界青睐,很快被调入公安局办公室做文字综合调研工作,有了机会“爬格子”(称文字工作)写字了,实现了我热爱的文字工作,每天又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办公室里写字和读书,每天坐在办公桌上爬格子,一写就是一整天,有时连续写上好几天才能完成任务。不仅编写公安简报,有时还为领导讲话做报告材料准备。另外,还做一些调研课题的文章,为上级机关提供调研材料,工作苦乐参半,最多的还是收获。近20年文字工作,我发表了一些公安和法学论文于内部刊物上,多篇优秀论文入编获奖。这些成绩虽不足挂齿,但我最得意的还是我的字写得更好了,无论硬笔还是软笔字,都磨得有梭有角,似乎有点书法的味道了。一步步,我的书法多次参展均获奖项,其中获全国三等奖一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其实重要的还是得益于《中国书法》和《书法》两本杂志。工作之余,我游艺其中,反复琢磨,深度阅读,几十年坚持下来,丰富了我的书法知识、书写热度和艺术视界。书法基本功越来越扎实,日积月累,书法传统不断彰显,书法风格不断变化,初见个人风格和特点。

(四)坚定意志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坚定意志,莫问前程,只管探路。古人创造文字,教化子民,留下了优秀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的用功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读帖临帖。我一有空,就跑图书馆和书店,只要是喜欢的文史类书籍,特别是书法类书籍,从不吝惜价格直接买下来用来阅读和临写,或者欣赏,师法古人笔墨,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化经典为已有。另一方面求师问友,从同道师友中寻找灵感,探索秘方。八十年代,我有缘结识了原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英武先生,他对我学习书法影响较大,进步也较快。后来在公安一个系统又结交了现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董文广先生,以及同年入伍战友刘伯和将军一路指教,切磋书艺,幸得民间魏碑大师王善立先生笔会沈阳,亲自指点,雅兴备至,收获颇丰,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同道交流和学习。

在老家湖南湘中,又结识文化名人李郁林先生和辜载生先生请教诗词文化,书艺兴趣越来越来浓。有人说书法是小道,其实是大道,字里有乾坤,变幻无穷;还有人说书法是国粹,高山仰止,好象红军的长征路,千山万水,前有险阻,后有追兵,只有坚定毅志,顽强搏击,笃定初心,方达目标。我一心笃定书法为修身养性之征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朝着既定目标,永不停步,奋勇向前。

《祥庐》 《万众一心》

(五)不忘初心

退休后,没有了紧张的工作,个人时间支配充裕,精神文化生活显得更为重要,我仍保持爬格子的工作习惯,书法热情不减,每天还是抄抄写写,把练毛笔字作为终身事业,坚持两个亳不动摇,即每天写字不动摇和参与网络平台进行书法交流学习不动摇,始终坚守传统,坚守初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广交文友墨客,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游泳,搏浪前行,永攀高峰。

我正在努力实现小时候的未实现的心愿,打造一个心爱的小书房,读书写字,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字,当作艺术来做,以字美化心灵,以字康健体魄,为弘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贡献力量。

(文/戴礼祥)

艺术家简历:

戴礼祥,书法爱好者,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湖南省涟源市,辽宁省在职法律本科毕业,农家子弟,军警出身,湘人居沈,退休后两地换居。自幼钟爱书法艺术,不断追求书写新境界,师法古人笔墨,碑帖结合,篆隶楷行草多体联动,软硬兼施,学之不倦,练笔不止,逐步形成清新自然、古朴典雅和灵动自由的书写艺术风格。其作品笔墨洒脱独到,字见其人,书为心画,人书俱老,已出版发行书法邮册个人专集,还有书法作品入编书籍或被收藏。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