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下)

 百一夫 2024-02-07 发布于湖北

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环列着十二座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藏传佛教寺庙。它们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风格各异,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它们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汉式和汉藏结合式三种,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在这里可以感受西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稍远一点的普宁寺,还可以看到世界最高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藏传佛教是清朝的国教,而蒙古及西北各民族又多信奉藏传佛教。这十二座寺庙是当时清政府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来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以供边疆少数民族的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只有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

十二座寺庙位于避暑山庄以北山丘地带的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位于避暑山庄以东武烈河东岸的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和普乐寺。

一、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又称小布达拉宫。它占地22万平方米,是整个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即吉祥的普陀山。西藏佛教徒把达赖喇嘛居住的宫殿称为“布拉达宫”。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造,所以俗称“小布达拉宫”。

1、建筑特色

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是汉藏建筑艺术交融的典范。

2、建筑分布

二、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东,座落在狮子沟北山阳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70寿辰。1779年西藏政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请求赴热河,参加皇帝70寿辰庆典,向乾隆祝寿。乾隆兴准,并决定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规制为其建造行宫,故此庙亦称班禅行宫或扎什伦布。

1、建筑特色

从总体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庙,但从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是汉族风格,形式独特。

2、建筑分布

三、普宁寺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东北部武烈河畔,坐北朝南,占地8公顷(含普佑寺0.68公顷)。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即有金碧辉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落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取得了平息准噶尔阿睦尔撒纳继达瓦齐之后的叛乱胜利,从而平息了准噶尔上层分子与中央政权的分裂活动,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实现了“臣庶咸愿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的安定局面,故此庙名之普宁寺。

1、建筑特色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2、建筑分布

四、普佑寺

普佑寺是一个不大的寺庙,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曾是外八庙喇嘛的"经学院",学习内容分为显宗、密宗、医学、历算四大部分。这里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这里学经。学经费用全部由清政府提供。当时,这里不仅是喇嘛云集研习佛教经典、理论的经学院,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1、建筑特色

寺庙的建筑式样以汉族为主 ,但布局独特。

2、建筑分布

五、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形制上仿建于新疆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又称伊犁庙,也称“金顶寺”。固尔扎庙是厄鲁特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准噶尔部远近牧民每年夏季到此集会,顶礼膜拜。该庙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民族分裂分子阿睦尔撒纳溃军烧毁。清军平叛後,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全部迁住热河。乾隆考虑到给达什达瓦族提供佛事场所,遂命在武烈河东岸建造此庙。落成後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每年夏季都到热河聚会。

1、建筑特色

在外八庙中,安远庙的建筑与规模,远比不上其它寺庙高大雄伟,但它完全打破了汉式寺庙坐北朝南的“伽蓝七堂”的传统建筑布局。在风格上明显保留原固尔扎庙的民族风格,其中巧妙地融进了汉、藏民族的建筑精华,从而使整个庙宇从布局、外观和建筑上,都别具一格,引人瞩目。

2、建筑分布

六、普乐寺

普乐寺的兴建,并不像普宁寺、安远庙那样,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因为乾隆皇帝觉得从普宁寺、安远庙向磬锤峰一带望去,还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利用,为使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整体合理布局,因而建了这座寺庙。“普乐”是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申而来。

1、建筑特色

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整个寺院平面成规则长方形,分为前後两个部分,前部由山门至宗印殿,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部为藏式阇城(坛场)。有前後两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後山门面东,正对磬锤峰。乾隆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後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我国寺庙中少见的建筑布局。

2、建筑分布

我这一生,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饮过很多酒,见过很多人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