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阜三孔  之  孔府​

 百一夫 2024-02-07 发布于湖北

从孔庙出来,通过阙里街就可以到孔府。

阙里街南北走向,位于孔庙东墙外,与孔庙一墙之隔,街上有著名的“阙里坊”、“钟楼”、“孔子故宅门”三大建筑。
阙里坊位于阙里街南边,为明代木结构建筑,清代多次维修,四柱三楹,红色坊额,上书“阙里”两个金字。
钟楼。
阙里街的最北端(孔庙毓粹门外),左倚孔庙,右靠孔府,有一处矮小门第,便是孔子故宅门,这是孔子真正的故居。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与孔庙毗邻,是历代衍圣公(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
孔子的嫡系长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孙孔德成离开曲阜,迁至台湾。
孔府为何又叫“衍圣公府”呢?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

其实当年孔老夫子只有3间茅草屋,因为老夫子思想的伟大,以至于后世凡孔府嫡长子(大多属于这种情况)都被朝廷封号。
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延用长达880多年。
“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走。
当然历代统治者对“衍圣公”的抬举,主要的还是利用“孔子”这块招牌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孔府为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厅、堂、楼、房等建筑共有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

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中路是主体建筑。

修建的规格待遇,几乎只比紫禁城低一等,乃为人臣之极。

一、孔府大门
走近孔府,黑漆红边的大门左右各雄踞一头昂然的石狮。
孔府的石狮子跟别处的不同,长的特别喜庆,把球跟小狮子都抱起来了。
意思是:男人就算追求事业也要心平气和,不要过分急躁,女人更要爱护子女。大概意思就是要以家庭为重,不要过分追求名利。
对比一下别处的石狮子:
孔府大门正中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匾额。
门两旁的明柱上有清代文人纪昀手书对联:
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与国咸休”“同天并老”,这是多大的气派!
二、孔府二门
孔府二门红底金字:“圣人之门”。
三、重光门
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

在古代,只有皇上来了,或迎接圣旨的时候钦差大臣来了,才能够开此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
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许建重光门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荣。
当年老蒋本来要过来拜孔,结果发生了西安事变没有来成,于是就一辈子都没有来过孔府,但是毛来过,后面的华、邓、江都来过,冥冥之中,大概是天意。
重光门两侧的廊房,各挂有一个牌子,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
各厅长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担任。
四、大堂
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仪仗等。
大堂正中太师椅上,披铺斑斓虎皮,长桌上置文房四宝、印章令箭。
大堂两旁摆满各种兵器、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牌,象征着孔府的种种特权,甚是威严。
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
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从大堂到二堂有个过道,两侧的长椅,是著名的“阁老凳”。

阁老指明代大奸臣严嵩,在被发配回老家的路上,转道来到孔府,希望贵为衍圣公的孙女婿能替自己向皇上说个情。
严嵩让差人通报衍圣公求见,完了就坐在孔府大堂与二堂相连的穿厅内的红漆靠背长凳上等消息。严嵩在长凳上等了几个时辰也没等到衍圣公的召唤,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五、二堂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门前有一假山,“开门见山”的成语即出自此处。
二堂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是清朝光绪、慈祥太后等封赐给衍圣公及夫人的。
其中一个寿字里面还有大好河山~~
二堂东边为启事厅,正四品官,负责上传下达,西边为伴官厅,正七品官。
据说,过去官员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许一主两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
六、三堂
由二堂继续向北可以到达三堂。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私设公堂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
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
以上三个大堂,层层叠进,很是森严,足显出孔府的圣威和显赫。

三堂过后,就进入了“内宅”......

七、内宅门
三堂与内宅之间有一道禁门,称为“内宅门”或“内宅禁门”,是官衙和内宅的分界线,也是进入孔府住宅的唯一门户。
此门戒备森严,门上悬衍圣公手谕,上写:“圣府内门事关重要,不论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如有违犯,轻则迳自察处,重则定予严惩不贷”。有皇帝赐给的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由十几人轮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内者,“打死勿论”。
内宅门西边这个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进石流,淌入内宅,然后丫鬟在里面接水,怕丫鬟通过这个孔跟外面的男人眉来眼去,设计的只能看到流水,看不到人脸,这个就叫“拐弯抹角”。
给孔府送水的挑水工,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里面啥样。可见孔府是大家,里面的丫鬟也要讲规矩。
进入内宅大门大约四五步的距离就是内宅的二门。
内宅女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的就是这里。由此可见,封建制度在此表现得是何等淋漓尽致。
进入内宅二门是一影壁,影壁墙的反面,也就是朝里面的方向绘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故此墙也叫“贪壁”。
“贪”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
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
过去官宦人家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
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以戒要清正廉洁,不要贪脏枉法。
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吧。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官员和“公仆”们,是不是也有借鉴和启发呢?
八、前上房
孔府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中的正厅叫前上房,有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朋友的地方。
当年孔府戏班在此演戏。
东侧间有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间是404件满汉全席餐具,菜多达196道,可想孔府菜之丰盛。
西里间,为衍圣公签阅文件之处。

最靠东边的房间据说是乾隆女儿的房间。

乾隆第一次到孔府时,就说定将公主下嫁。
但清廷制度,满汉不能通婚,乾隆就将女儿寄养在汉族大臣于敏中家里,然后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给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府后人称之为于夫人。
九、前堂楼
过前上房就是前堂楼。
前堂楼为七间二层阁楼,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及其夫人的住室。
孔令贻是清末民国初年人,先后娶孙、陶、丰、王氏为妻。
前堂楼富丽堂皇,室内陈设布置,全为当年原貌,内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
十、后堂楼
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住室。
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
193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改授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与孙琪芳女士结婚。
其后大部分时间随国民政府在重庆和南京,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迁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事务主管机关院长、“总统府资政”,是台湾最高官阶的官员之一。
从窗户外的玻璃上看孔子的第77代后人孔德成新婚时的房间,内有蒋介石、张学良送来的贺礼。
孔德成结婚时,正值西安事变期间,本来蒋介石先生要亲自参加婚礼,但遭到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参加这最后一代衍圣公的隆重婚礼了。
在现今人眼里,那些沙发和地毯实在拿不出手,可在当时,也许是最好的贺礼。
只可惜,这位77代孙后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直到逝世,没能再踏进孔府的大门,原因很多,时局的、政治的、个人的……
十一、后花园
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经过前后三次大修,花园成了现在的规模,占地50余亩,面积比北京故宫的花园还要大些。
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于园内,又称“铁山园”。
“五柏抱槐”已有400多年历史,一树五支,中生一株槐树,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后花园内建有假山、喷泉、曲桥、花坞、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等,环境幽雅,奇花异草,景色美丽。
后花园有一幅墙画相传为花工创作的,据说是世上第一幅透视画。
此画中的道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这条路总在你的正前方,围着画来来回回走了几个回合,奇妙的很,路随人转,可谓路路畅通,前途无阻。
这也算是后花园的另一处人工奇观!
至此,孔子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也基本上看完。
......真是深宅大院啊!

我这一生,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饮过很多酒,见过很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