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如此重要,你知道它的煎服方法吗?

 华民 2024-02-07 发布于吉林

肖相如

诵明书院

本文作者:肖相如,著有《肖相如论治肾病》《特异性方证》《肖相如伤寒论讲义》《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正文

>

《伤寒论》原文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 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上面这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必须背会,理解清楚。

01

服药的量

汉代的一升约为现在的200毫升,桂枝汤煎出来的药量为三升,即600毫升,每次服一升,即200毫升。

02

服药的温度

适寒温,就是试试药液的温度,就是口能够接受的温度,但应该稍微偏熨一点,有利于帮助发汗,后面服热稀粥的意思与此相同,借助热能,鼓舞卫气,以助出汗。

03

药后啜粥

服药后喝热稀粥,其目的是为了助胃气,益汗源,借热能以鼓舞卫气。粥为五谷,谷能养胃,因为太阳中风的体质是脾胃虚弱的人,这在讲解肌的时候要提到,同时稀粥也补充津液,资助汗源,热粥的热能能鼓舞卫气,也能帮助出汗。服桂枝汤后不喝热粥,有的人不出汗,所以喝热粥是确保发汗的措施

04

温覆微汗

温覆的意思是服药后即覆被子睡觉,保持温度,防止受寒,温覆也是为了鼓舞卫气,帮助出汗。寒邪在表当汗,但仲景强调遍身微汗而不可大汗,意在祛邪而不伤正,漐漐,意为汗出极微,量为遍身湿润。遍身微汗是发汗的标准,《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一时,即一个时辰,即2小时。所以服桂枝汤以后,正确的做法是,盖被子睡2小时左右,至遍身微微汗出。

05

中病即止

汗出病瘥即停止服药,以免过汗伤正。这个十分重要,发汗解表药都是汗出病瘥就不用再服了,已经好了还服药就容易过汗伤正,一定要跟病人交代清楚,如果不交代,病人以为开的药就应该吃完,并且认为效果这么好的药,舍不得浪费,这种例子并不是没有。所以张仲景才强调“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06

守方继进

药后不得汗,病没有好,但也没有变化,应守方继进,并且可以缩短服药时间,直到汗出病瘥。但桂枝汤最多能服三剂,如果服了三剂药病还没好,说明辨证是错误的,所以三剂药为外感病的极限,如果治外感病药多于三剂,说明这个医生不靠谱。

07

药后忌口

仲景要求病人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也就是病人的饮食应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以流质为好。这是为了防止恋邪伤正,防止疾病复发。《内经》说“多食则遗,早食则复”,就是说病还没好,吃的多了病就不容易好;病刚好,进食过早容易导致复发。

看看张老师,多么细致,多么耐心,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也是绝对的高尚,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不学《伤寒论》行吗!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