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谒烽火台

 汕尾银华 2024-02-07 发布于广东

陆城正东面一公里外的鸡笼山上有一座烽火台,当地群众都叫它烟墩。查《陆丰县志》没有记载。但就有关的史料分析:在粤东沿海设置烽火台有两个可能,一是明朝抗击日本浪人、倭寇入侵;二是清朝的鸦片战争。不论是建于明朝还是清朝,烽火台都与战争有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残阳夕照,断壁残垣的烽火台已掩映于密林树丛中,唯有山下高楼林立,穿山而过的深汕高速公路车辆如梭。繁荣进步的现代化建设与这苍老残破的烽火台形成强烈的对比。

   烽火台,古时候一种示报敌情的军事设施。一旦外敌入侵,边塞烽烟起,一站一站传下去。它有向上级传报敌情、调集防务力量及时抵抗,警示百姓转移等作用。遥想眼前的烽火台当年烽烟滚滚,山头鼓角相闻,一群群热血男儿闻讯集结,奔赴保家卫国的疆场,那是何等壮烈!岁月沧桑,烽火台虽已残破尘封,但它昔日的雄姿依然,像英勇的卫士,挺立于 山巅之上,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安危。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曾遭受过异族的枪炮欺凌,曾遭受过奸人的耍权弄弊。雄关险隘,多少回被胡马踏破?但我们的民族并没有消亡,反而出落得更加丰盈秀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是人民,是那一群群名不经传的草民百姓: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列强如凶恶的犲狼,对我烧、杀、抢、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在抗争,在流血!中华锦绣河山,寸土寸血。当年英军进犯广州,修起四方炮台, 驻军扰民。三元里一位农民的妻子被英军强奸了,于是他举起三元古庙的三星神旗,约齐103乡的农民,在牛栏岗同2000多英军大干了一场,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当年三元古庙前的誓言很简朴:“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但这已夠了。寥寥十二个字,已把生命垫上去了。十四年抗战,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烽火连天。日本人穷凶极恶,对我同胞抢光、烧光、杀光,甚至施放毒气弹和细菌弹!用刺刀挑起襁褓中的婴儿!别说人权,连人性都没有!想一想这段民族的痛史,我们到底是招谁惹谁了?没有!就因为我们贫穷落后。血流成河,全国牺牲三千多万人!但中华民族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浴血奋战,从未屈服。保家卫国,前赴后继,死而无怨。这就是我引以自豪的中华民族!只要烽火台的烽烟不息,民族生存的希望永在!我要礼赞当年峥嵘岁月中的烽火台,更要礼赞当年烽火台前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

  沧海桑田,烽火台也早已火息尘封,但它以昨天不平凡的经历为今天作证:落后就挨打,洋人的人权、民主是他们的遮羞布,关键时刻是靠不住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当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把战刀架到国人的脖子上,当年的蒋介石不是去点起抗日的烽火,而是跑到“国联”求救。把民族存亡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国联”这群绅士爱理不理的,一个“嗯”,一个“哦”,于是东三省沦陷,于是南京三十万同胞人头落地,于是香港从挂米字旗变成太阳旗。弱肉强食,文明绅士有时表现出比野兽更残忍的行当:结伙打劫,八国联军明目张胆的抢、烧圆明园。时至今日,他们并未思悔;日本人管那场在中国大地上抢光、烧光、杀光的兽行叫“圣战”。供奉着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战犯的亡灵。英国人还承袭着当年贩卖鸦片、侵略中国的所谓功勋的爵位,大英博物馆还陈列着当年强盗从中国抢走的青铜器。           

  今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走上民族复兴的的征程,彻底摆脱任人欺凌的历史。国际贸易的规则通通不算,天下唯我独尊。打着扼杀中国的发展的如意算盘,一招招恶劣、凶残。虽不见火与血,实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搏斗!颂赞伟大的祖国!颂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狂风恶浪只等闲,中华民族的卫国长城坚如磐石。

站好自己的岗,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拥军支前。

风云激荡之际,再谒风火台,满满的是自豪、感恩、颂赞。

吴志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