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道元​丨第54回一处文字的校对

 昵称37581541 2024-02-0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54回一处文字的校对

甄道元

54回末,过了元宵节,写宝玉拜年,有段文字:

凡诸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贾母一概怕拘束不会,自有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三人料理。连宝玉只除王子腾家去了,馀者亦皆不会,只说贾母留下解闷。

这段文字,涉及宝玉到舅舅家拜年。在庚辰、戚序、列藏、杨藏、程甲本中作王子腾家。在蒙王府本中作王子漛家。在晋本、程乙等本中作王子勝家

图片

蒙本中的“”是音讹或形讹,不论。但在晋本、程乙本中的“王子勝家”,则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先从程伟元谈起。

一、程伟元时期的传抄市场

程伟元时期,传抄市场上的主流本子大路货,应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1、政治因素

程伟元时期,是公开竞相传抄、公开庙市买卖的。这个时期,传抄市场上的主流本子大路货,应是曹雪芹增删改写后,滤掉排满主题和碍语的本子。而不会是弘旿不敢看、有碍语的“非传世小说”。

对于弘旿所言的“非传世小说”,周汝昌先生解释为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小说,意在曹雪芹首创。但笔者认为,应解释为不能公开于世,而为私下密传的小说。也即,见不得阳光的小说。

程伟元不大可能在传抄市场上搜集到这类“地下”的本子,这是政治的制约。

换言之,程伟元搜集到的、后来被称作程本的本子,是曹雪芹五次增删过的本子,过滤了政治色彩的主题和碍语,成为了公开传抄和买卖的作品。

2、市场因素

能成为传抄市场上的主流本子大路货,不但是曹雪芹增删过滤过的,而且还应是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本子。而增删初期半生不熟的本子,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便偶有较早的本子,抄家也会添加上“楔子”等,猛然看上去是完整的本子。这也是市场机制所要求的“包装”。

概言之,程活字本之底抄本,以及一些木刻本的底抄本,应是传抄市场上并行传播的“兄弟本”,也即程高所谓的广聚之“各原本”。这些是反映曹雪芹“终笔终意”的本子。

二、王氏兄弟的数量

1、三大脂本中王氏兄弟的数量

从庚辰本为代表的三大脂本,以及大多数抄本来看,王氏兄弟是二人: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居长,王夫人的二哥王子腾行二。

2、晋本、程乙本等中王氏兄弟的数量

晋本第54回、程乙本的第25546270回,明文宝玉还有位舅舅“王子胜”。诸本第48回等,暗中还有位宝玉在京城的舅舅,也是应指王子胜。

前文言,程高所言的广聚“各原本”、程伟元时期传抄市场上的主流本子,是曹雪芹“终笔终意”的本子。那么,程乙本作为程伟元时期能够从传抄市场上搜集到的本子,当然属于曹雪芹“终笔终意”之列的本子,其出现的“王子胜”,便不能无视。

图片

三、王氏兄弟的演变

1、王氏两兄弟

王氏两兄弟,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和王夫人的二哥王子腾,是绝大多数抄本、程甲本的明文。

2、王氏三兄弟

但是,绝大多数抄本、程甲本中的王氏两兄弟,是由王氏三兄弟整合归并来的。

这些本子中,从表文来看,并找不到兄弟三人的明文,但字里行间却有兄弟三人的影子。

比如第25回“逢五鬼”来看望病中的凤姐、宝玉的,抄本云次日王子腾自己亲来瞧问,便流露出不可能是王子腾,而实质上是王子胜。因为,

其一,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的王子腾并不在京城。其未有皇上的旨意,巡边在外的朝廷命官,不可能敢擅离职守。

其二,凤姐、宝玉为晚辈,并非王子腾的生身父母,王子腾没有请旨回京探病的理由,皇上也没有恩准的道理。

其三,退一步讲,即便皇上能够恩准,其请旨、恩准均需要时间,其昼夜趱行也当以月来计,其“次日”的时间上,不能吻合。

其四,偌大的朝廷命官,其出行,途中喝道、回避,浩浩荡荡,贾府也要跪出远迎,绝非说来就能抬腿来的简单之事。

综上,此处来探望的,只能是居住京城附近的另一位舅舅,也即王子胜。

还如,第25回的舅妈生日,宝钗去了,而第52回亲舅舅生日,深谙人情世故的薛宝钗却不去。曹雪芹一向细如毛发,此处如此刻画,绝非“九省统制”的舅舅,而应是位尚不及一个有权势的舅妻“王子腾夫人”的舅舅,一位无足轻重的舅舅,即寒酸的王子胜。

再如,第52回舅舅生日,史上也未听说过要对一个并不在场的舅舅大摆生日宴、收取礼单,晚辈要对一个不在场的长辈磕头拜寿。而且,宝玉在这个舅舅的生日宴上,还将雀金裘烧了一个指顶大的“烧眼”。并且,宝玉出发前的“一年闹生日也闹不清”、从宴席上回来的“烧眼”,并非仅仅是为写晴雯补裘这一单一的目的,而是一笔两用,其另一用,更在于为第101回王仁要给王子胜提前举办一个还不到穿雀金裘的严寒时节的假生日,而做下的伏笔。这位舅舅,只能是京城的王子胜。

图片

又如,第62回宝玉生日,舅舅所送的生日礼物,抄本和程甲本的表述是: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仍是”二字的这种表述和单调、穷酸的礼品,说明历年如此,这个舅舅是个寒酸“啬刻的”的人物。其家境,乃比不得大舅太爷,他自个家还乌眼鸡似的,日子十分紧巴。其意应是,王子胜无法与九省统制相比拟,这样的文意才合乎逻辑。换言之,这个寒酸的舅舅应是王子胜。而在程乙本中,恰恰是“王子胜”。

综上,晋本、程乙本中的“王子胜”,是“上一稿”中的文字。在“上一稿”中,王氏兄弟是兄弟三人。而除晋本以外的其余抄本、程甲本,是将王氏兄弟三人整合归并为两人的文字,将王子胜的戏份,合并到了王子腾身上,而且留下了诸多遗痕,还导致了诸多不合理。但这二人在职务、秉性、家庭状况、综合素养等方面,差异很大。强行合并,便会出现有违情理的矛盾冲突。换言之,他们不存在合并的条件,是一组不成功的人物整合。不但晋本、程乙本,后40回中也保留下合并前的文字,而若硬性视作兄弟两人,版本间的矛盾便不好解释,特别是破坏了第52回的“烧眼”“闹不清”等,为第101回王仁开个吊办个假生日之伏线。这是改写者的一大失误。

3、两家四兄弟

如果站在“上一稿”王氏兄弟三人的层面上,再继续追溯,则是由两个家庭、各兄弟二人、共四人的基础上,整合为王家一家兄弟三人的成书过程。

A家庭中,有王夫人之兄和王夫人之弟王子腾。

96回病故于回京路上的,便是王夫人之弟王子腾,谓悲女哭弟。这便是A家庭中行二者王子腾故去的故事。

王子腾途中亡故,凤姐进来回王夫人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殁了!太太听见了没有?”王夫人吃惊道:“我没有听见,老爷昨晚也没有说起。到底在那里听见的?”凤姐道:“说是在枢密张老爷家听见的。”王夫人怔了半天,那眼泪早流下来了,因拭泪说道:“回来再叫琏儿索性打听明白了来告诉我。”凤姐答应去了。

王夫人反应是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而凤姐的反应是太太听见了没有?……凤姐答应去了。好似只是一个送信者,事不关己一般。贾琏承担的角色是帮忙料理后事。王仁则是正在进京的路上,若是王仁路上遇见了王子腾的丧事,便叫他来到咱们这里细细的说〛。换言之,王仁并非王子腾的家眷,也没有随家眷回南,而是继续进京而来。进而言之,王子腾之死就像与贾琏、王仁、凤姐无关一般。王仁一到京,便开了一个吊。这便更蹊跷了,王子腾的棺椁和家眷是“回南”,王仁相对于“回南”则是向北进京,进了京便在北边的京城“开了一个吊”,这等逻辑,只能说明“回南”棺椁里的亡者与“开吊”的亡人,并非同一人。王仁为之“开吊”的亡者若为王子腾,王仁也没有收受开吊礼单的道理,首先王子腾夫人、王夫人这一关,他就过不去。王子胜也没有争竞的道理。换言之,这是为王仁、凤姐的父亲开吊,王仁有这个权利;而开吊所收礼单独吞了,叔叔王子胜分毫未得,而不高兴,王仁为平复叔叔的不满,要给王子胜半个生日,所收彩礼给王子胜,一切合乎情理。

图片

至后文,有说明王夫人进来,已见凤姐哭的两眼通红,这个死者,便是B家庭中的长者、王仁和凤姐之父,也是王仁开吊的对象。与王子腾是不同的人,为两个故事。

换言之,作者将A家庭中的行二者、B家庭中的居长者,两位死者合并在了一人王子腾身上。

四、两个家庭的整合

1、第一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王氏兄弟分别来自于两个家庭,每个家庭均是兄弟二人。在A家庭中,王夫人之大兄的角色是居长者,而王子腾的角色行二,王子腾是王夫人之弟,王夫人是“二小姐”;在B家庭中,凤姐之父是居长者,王子胜的角色行二,凤姐是这个B家庭中居长者之女。见图1.

图片

图1.王氏兄弟在成书中的演变图式

2、第二种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将这两个家庭的四人,合并为一个家庭兄弟三人,改写为王家。具体是,将B家庭中的居长者、凤姐之父,一分为二。其一部分角色,合并在A家庭王夫人之大兄的身上,仍作为新组建的王氏三兄弟这个家庭中的居长者,即:书中所言的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将其另一部分角色,与A家庭中的行二者王子腾合并为一人,作为王氏兄弟三人的新家庭之行二者,并将身份改写为王夫人之二哥。王夫人又见哥哥升了边缺,便是改后的结果。

王子腾由王夫人之弟,改为之兄,应是考虑到B家庭中凤姐之父是B家庭中的居长者,便于文字的替换。另外,王夫人未出阁之时,居住在京城哥哥家,若仍是王夫人之弟,其年龄尚小不可能为官,便不合情理。但到底作者出于何种考虑,这种故事在反复地改写中,已不见了踪影,难以揣测。

B家庭中的行二者,即凤姐之二叔王子胜,在三兄弟这个新家庭中,行三作王子胜。

由两个家庭、各兄弟二人,共四人,整合为一个家庭,兄弟三人,是一次成功的整合,也即程乙本等本子中的状态。

3、第三种状态

王氏兄弟三人合并为两人,将王子胜整合在王子腾身上。这是除晋本以外的诸抄本和程甲本的状况。但这次的整合,是失败的。因为二人在人格上,差距太大。

在王氏兄弟问题上,之所以做成书三种状态的演变之推测,是因为只有如此,书中有关王氏兄弟的一切文字,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而且《子虚乌有记》也恰是这样一种两个异姓家庭,各兄弟二人的人物关系,且两个朝廷官员相继亡故)。而第95凤姐胞兄王仁知道叔叔入了内阁,仍带家眷来京、第101回的大舅太爷、舅太爷、二舅太爷、二叔、老爷、大爷等称呼上的混乱,均是将两家合并为一家的过程中,向着娘舅那个方向改写中的尝试和乱象。其混乱至,贾琏称呼岳父、凤姐称呼生父,也乱了阵脚,一味向着宝玉立场上的“舅”之角色上胡乱称呼了。贾母升天,王夫人不顾重病中凤姐的死活,狠命地使用凤姐,对重病中凤姐毫无怜悯之心和亲情观念,当是还未改写为姑姑与侄女关系、仍是异姓两家人时期的遗痕;第6回刘姥姥到王家,见到未出阁的“二小姐”王夫人和几岁的凤哥,此时王夫人尚未出阁,比王夫人小十来岁的薛姨妈更是未婚,不可能生出比凤哥还年长的薛蟠,也即,第2866回薛蟠年长凤姐,这也应是尚未构思将薛姨妈与王夫人构思为姐妹关系时期,两个家庭整合的过程中,出现的“毛刺儿”。

五、成书的过程

笔者对空间系统的研究发现,书中存在着两种空间系统:晋程本的空间系统、其余抄本的空间系统。这两种空间系统的关系,如图2.

图片

图2.两种空间系统

仅从空间系统而言,若将“①”段视为素材,那么诸本有一段共同的“②”。“②”时期的文字,几乎继承了“①”素材时期的空间系统,并对“①”素材做了初步的改动。换言之,“②”“④”“⑥”是相近的空间系统,也即晋程本“⑥”基本沿袭了这一空间系统。而“卜”字第二笔的斜线“②”“③”“⑤”,则改动了空间系统。其改动的原因,应是为主题的变动服务的。但改动的效果。却是矛盾重重的。换言之,原有的理性被打破之后,新的理性并未建立起来。具体而言,方位上的表文,“皮和毛”做了调整,但皮毛下的“血和肉”常常被忽视,行走路线大多没有随着方位的调整,而调整过来。

空间是一种冷冰冰的枯燥之文,但空间周边携带的文学性语句,却是鲜活的。空间的不同,也便意味着两种文字存在着差异。如果空间与周边文字的捆绑关系比较紧密,这便意味着:晋程本在成书的时间上,比抄本虽然要晚(笔者推测,曹雪芹是在1754年之后着手的;而《石头记》在1754甲戌年之前已经洗手,脂砚斋开始评批了),但在内容上,却更近素材,或言比《石头记》还早(早晚一方面是时间的概念,另一方面是距离顶端上游远近程度)。换言之,晋程本既存在着时间上最晚的曹雪芹之“终笔终意”,而且又保留着距离素材最近的一些面貌或元素。这便反映出晋程本特别是程乙本和后40回,在王氏兄弟问题上,比其他抄本留下的王氏兄弟之人物关系,有更多的信息之原因。

为了对图2有个轮廓性的概念,再讨论两个问题,以辅助理解。

一个是,【戌眉: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楔子中的这句批语,意在楔子是曹雪芹所为。人们也能意识到,程乙本是向着楔子中“省些寿命筋力”的通俗化方向发展了,当然不排除程乙本继承了更多素材“①”的成分。而抄本的语言,则是古色古香的,流露着一种语言的美。不排除“卜”字第二笔的斜线“②”“③”“⑤”也即抄本,有明遗老这些民族主义者和被清廷流放的宫廷人士参与。这部分人中不乏才华之士,而且从雍正的《大观琐录》来看,有着一吐胸中块垒的土壤。换言之,“卜”字第二笔也即斜线,语言文字多是极美的,与素材的家败、淫乱相比,主题发生了变化,添加了政治色彩主题。但内在逻辑是混乱的,最容易识别的便是时序、空间、人物关系等之乱。而且,主要精力用在了前50回的样子,而50回后,成色渐减,至70回后,几乎只做了简单的处理。换言之,其只完成了前80回是有可能的,而且越是接近第80回,越显得着力不足。

再一个是后40回。见图3。

后40回的旧文是个“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白首双星”的尘世结局。而作者欲将俗世的结局,改写为出世的“悬崖撒手”结局。如此,80回后的旧文,保留下了那些不与“悬崖撒手”相冲突的旧文之章回,以图3中正方格阴影部分示之。而80回后那些与“悬崖撒手”出世结局相冲突的旧文,则用一个东北气息的“悬崖撒手”之新素材,替换掉了,以图3中斜方格部分示之。替换之后的后40回,似是只做了简单的处理,包括统一人物名称、故事情节的大致摆布等,其应是与前80回的旧文,统过稿的,但几乎处于素材堆砌状态。而120回程高本,则是将这种状况的后40回,与曹雪芹五次增删改写过的前80回(以网格阴影部分示之),生硬地拼接在了一起。表现出了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故事情节上的不那么衔接等,最明显的是黛玉,处于“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之中,而五次增删过的前80回,黛玉已经改写为贾母的掌上明珠,只有“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语,并无之实了。

图片

图3.后40回的演变

六、文本校对

回到原话题。人物的整合归并,是多素材纂撰的常见现象,也是减少人物数量、复杂人物关系,将非重点人物戏份集中在重点人物身上,使重点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的正序和提升作品艺术性的途径。但具体到王氏兄弟,除了晋本以外的抄本,欲意将王子胜与王子腾合并为一人,这一设想是难以实现的,所导致的结果便是矛盾重重。鉴于这种不存在合并的条件,主张应恢复至第二状态即兄弟三人的状态。

图片

在兄弟三人的本子中,第54回末宝玉拜年,宝玉只除王子腾家去〛,若只去王子腾家给王子腾夫人拜年,则不给王子胜拜年,便不妥当;同样,若只给王子胜拜年,而不给王子腾夫人拜年,也不妥当。这个难题,是出于宝玉在素材中只有两个舅舅,一个留守南方老家的王夫人之大兄,另一个在京城同一城市的王子腾夫人,故只给王子腾夫人拜年即可,这是最古老的素材之人物关系。在第三种状态下,同样宝玉仍是这两个舅舅,在京城的只去王子腾家既可。但是,对照晋本、程乙本等,宝玉只除王子胜家去,便出现了版本上的矛盾。

倘若采取以往的简单方式处理,置晋本、程乙本于不顾,那么,通部正文中的人物关系,便无法理顺。因为我们保存下来的本子,要么是明文的,要么是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是王氏兄弟三人也即第二状态,而且兄弟三人是最合理的状态,是校对中应当定型选取的状态,不能视而不见。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主张,将第54回本处的“王子腾”“王子胜”笼统地校作“舅舅”。如此,通部中诸处涉及王氏兄弟之处,便不会出现冲突。否则,取其一而否定另一,均影响通部的人物关系和阅读理解。

据《甄道元红楼梦笔记》整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