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气类中药

 纳川个人图书馆 2024-02-08 发布于山东






补气类中药:治疗气虚证为主的中药

1.人参

(1)元气虚极欲脱证(大补元气)

A.单用(气脱):休克

B.亡阳:参附汤

C.血脱+当归

D.亡阴:+麦冬、五味子

(2)肺脾心肾气虚证

补肺、脾之气作用强,为治肺脾气虚的要药。如果你不懂气虚证的表现,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虚证,有详细解说各大虚证。

(3)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生津止渴)

A.气阴衰微之证:汗出口渴、倦怠乏力à生脉散

B.热病气阴两伤兼身热、口渴、汗出+人参à白虎汤

C.消渴病+玄参、麦冬、熟地

2.党参

(1)脾肺气虚证

功似人参而力较弱,常代替人参以治脾肺气虚轻证。

(2)气血两虚证

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之证。

(3)气津两伤证。

3.黄芪

(1)补气

A.升阳: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B.摄血:气虚--出血:便血、崩漏

C.生血:气血所致血虚证

D.助阳:阳虚证+附子

E.通痹:气虚血滞、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2)扶正祛邪

A.益卫(补肺气固表):气虚汗出/自汗、盗汗(+养阴药)

B.托毒生肌:气血不足à疮疡久不破溃/溃后不愈(疮疡后期)

C.利水消肿:补气促进水液代谢而退肿

D.补气退热(甘温除大热)à气虚发热

4.白术

(1)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补脾胃之要药,凡脾虚之症配伍后均可使用。

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

(2)燥湿利尿(脾气虚水湿内停之证)

长于补脾气,又兼燥湿利水。

(3)固表止汗(气虚自汗)

(4)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5.山药

(1)气阴双补

(2)肺脾肾兼治

(3)略兼涩性

6.甘草

(1)益气:主要补益心、脾两脏

A.补益心气à心气不足之心悸,结代脉(蜜炙)

B.补脾气à补脾气作用缓和。

(2)祛痰止咳平喘

(3)缓急止痛

(4)清热解毒

A.生用。

B.适应证: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C.解毒作用:本品长于解毒,应用极广。

(5)调和药性

A.能解毒,降低有毒物质的毒性

B.缓解某些药物峻猛之性

C.矫味:甘草的甜味可以纠正药物的滋味

7.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8.太子参

(1)补肺,健牌。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2)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