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个酱油

 吃茶去吃茶去 2024-02-08 发布于河南

原文:

一日,赵州谂和尚至桐城县。
师亦出山,途中相遇,未相识。
赵州潜问俗士,知是投子,乃逆而问曰:“莫是投子山主么?”
师曰:“茶盐钱乞一个。”
赵州即先到庵中坐,师后携一瓶油归庵。
赵州曰:“久向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
师曰:“汝只见卖油翁,且不识投子。”
曰:“如何是投子?”
师云:“油,油。”
——《传灯录》卷十五

很上档次、顶级品位、十分拉风的一段高端对话,复原一下现场:
两位大师街遇时,赵州识得投子,投子不知道赵州。
赵州搭话:“这不是投子山人吗?”
投子直截了当:“兄弟贵姓大名?身上有没有带个几百两银子借来用用?”
赵州摸遍全身从鞋壳篓里摸索出来一文钱不太情愿递上:“为什么?总得说说你是谁吧?”
投子头也不回:“说,或者不说,不方不圆都在这,一个带不走最后都得交出,有啥子区别塞?回屋炕上坐着,我打个酱油先。”
赵州上山,边走边嘟囔:“你是谁我还是要问明白得好。”
过会,投子拎一瓶油回来了。
赵州:“久闻老修行,原来是个卖油翁。”
投子:“恁眼里只有卖油翁,没有投子?”
赵州:“投子何在?”
投子给赵州敬上一碗:“酱油。”

  


说破人须失笑。
记得与弟子文远论义时,赵州说法就不像跟赵王那样“婉转”了,什么“老僧滥在江湖(不及趋面)”了;什么“只有一个牙(一下咬着)”了。而是“方便说法”、“因材施教”,那是相当得直接:“我是驴粪蛋。”

赵州(的“驴粪”论)得谁真传?显然是庄周(的“屎尿”论)嘛。
注意:这里的“”已经不是赵州本人了,直指“真如”,隐代“大道”。
同学们明白不?法师们明白不?
喏,隔壁群的某道长,倒是个大明白人。要不谚云“旁观者清”嘛。

上阳子复谓弟子曰:
从上祖佛做模打样,百般迁就,托物立名,为一切人指个真实佛性之处。然其各随方便而说,谓之随方结缘。
——《金丹大要》卷十六

啧啧,无非庄子金句置换了个“所在”,换成了“道在驴粪蛋”。
投子(的“油油”论)得谁真传?显然也是庄周(的“屎尿”论)嘛。
啧啧,无非庄子金句置换了个“所在”,换成了“道在酱油”。
嗯嗯,那“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会么?
啧啧,“道在翠竹”、“道在黄花”嘛!“
阳明先生操作那番要命的“格物致知”时,少年不知那“一草一木”滋味如何。

大师之意在“酱油”乎?No!
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聆听古圣先贤说法论道,我们最忌在“相相”上“咬文嚼字”、瞎胡琢磨。大师之意在乎“无所不在”也,在乎“遍及一切处”也。
尊者云“一切名相,随欲而立,不必如义。”
高道云“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高道云“百般迁就,托物立名。”
是不是又回到中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天人合一”(今之“天人同构”)那个主旋律上了?
若说有区别,古哲是在实践层面上的高度提炼,今天多是在“故纸堆”里求论证。禅德怎么说?“若在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故大师云:“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

  

是的,那位同学说对了,
前提是先把那“一粒金丹”嚼破,然后才会的。
是的,这位同学说对了,
前提是张三丰“落魄江湖数十秋,逢师咬破铁馒头。”然后才会的。
所以说了:
赵州的粗俗说法“粪粪”会了,
青原的隽永说法“山山水水”会了,
道生的诗意说法“花花草草”会了,
投子的随口说法“油油”,也就会了。
少年王阳明百思不得其解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在龙场悟了。
活脱脱的道家遗风。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其实啊,无论赵州、投子、临济、云门、药山等等莫不是“随物称呼”、“托物立名”,以至于影响到文人学者士大夫圈里,成为风尚:贾长沙、孔北海、陶彭泽、骆临海、韩昌黎、柳河东、孟襄阳、张曲江、程伊川、康南海、梁新会,群星闪耀,其来有自。
课外作业:当这“一粒米”、“无根树”碾转到后来,各位同学各位道长说说,在内丹学派里,它又被唤作个什么?

穿越高僧们的“话头”话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都明摆着 -`д´-
如此说来,还用长篇大论?
笔者读过无数的议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文字,以及解注“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的文字,但是学术、参悟、修行不是请客吃饭迎来送往,不是见面抱拳互相奉承“久仰老修行”哈,实话实说不好听:没一个保熟,全是生瓜⊙o⊙
嗯嗯,永嘉大师的胞妹玄机,真格的奇女子也:

寻枝摘叶终非极,应须向底契根觅。
如是吾侪修道人,善恶攀缘都无益。
更寻妄想涉狂风,悻然自好受羁笼。
不知触处皆无相,将心原地等虚空。
虚空元,来无所,大千世间亦无为。
青青翠竹何曾异?是名芥子纳须弥。
真如实际真奇哉!无增无减无去来。
声香味触尝三昧,一朵莲花火里开。
病是谁?药是谁?阿谁有病阿谁医?
当初妄错令除粪,觉后原来无所除。
真是谁?妄是谁?但将此事体中推。
劝君努力急须荐,莫向宝山空手归。
真无相,妄无形,观心心亦是虚名。
天鼓自然空里响,寻声纵有复何停?
垢是净,净是垢,两边放下逍遥走。
任是狂犴百年修,终不解如狮子吼。
不求静,不求喧,本来此性是天然。
起坐不离家业地,犹如到岸舍舟船。

划重点:
青青翠竹何曾异?是名芥子纳须弥。”
,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