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薪花共赏 2024-02-08 发布于广东

人说起惠州,无不知谪居的大文豪苏东坡,而对本地才子江逢辰却多不知。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归善县(今惠城区)人。惠州知名诗人、才子,人称“江孝子”。

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任户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晚清学者、文学家、诗人梁鼎芬称誉他“行尽江山见此才”。“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就出自江逢辰诗句。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惠新街一角

来惠十余年,我倒是知道江逢辰这个名字,但从未关注,并不了解。近期,从东江大哥文章中,了解到江逢辰惠州故居就在东平惠新西街。作为惠州才子,适逢今日得知,岂有不去访一访的道理。

东江大哥文中明示:江逢辰惠州故居如今仍由其子孙居家安住,并不对外开放。如若前往,请提前预约,并征得同意,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我是没有办法联系预约的,心想,去看看再说吧。如果同意参观当然好,不同意就作罢。我向来是不愿意做勉强之事。

这让我想到今年三月去高邮访汪曾祺故居,也是类似的情况。我想我是理解的,尊重的,不会冒然做一个不速之客。

江逢辰的故居位于惠州桥东惠新西街一巷29号。

我趁休息的这天上午,专门去寻访。知道这个门牌地址,但找到并不容易。到了惠新西街,找到了二巷、三巷,就是没有看到一巷。在巷口问生意人,摇头说不知道。往巷里问一住家,也漠然的告之不清楚。

既然有二巷、三巷,一巷一定就在附近,我就不信找不到。桥东,是惠州老城。惠新西街,原也是老街。惠新西街上保留着很多古宅,除江宅外,还有陶宅、严宅、袁宅。因是老街,说是巷,其实一点也不规整。东转西转,头都晕乎乎。转到四小路口,正值放学,在这里看到了墙上一巷的标示,挨着寻找,就是不见29号。

转了两圈,又回到四小。人来在花园后街上。往前走,走了三十米的样子,见一豁口,拿眼一看,对比东江大哥拍的照片,确认里边就是江逢辰故居所在。

故居门前有一块空地,并不像两边的房子直接修到路沿,而是大门离花园后街有十余米。这块空地,显示出江宅的与众不同。据此判断,江家在这一带是有一定地位的。

房子坐北朝南。门头墙中间低,两边高,形如官帽。从这一点也看出,江家的气质,不是普通百姓造房子所能讲究的。

近前看,墙上“惠新西街一巷29号”门牌下方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惠州市历史建筑,桥东惠新西街江宅。公布时间:2013年4月。

东江大哥2022年9月来访时,同样有这么一块牌子,显然,原来的铜面铁皮的牌子换成了现在古铜色的牌子。在惠新街其他位置,也看到这样的牌子,譬如严宅。看来,是同一时期同一批更换的。大门两侧贴着的“泽宏赣水,春盎花源”的对联也没有了。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江逢辰惠州故居正门

正门是开着的,但有一影壁遮挡住了向里探看的视线。

就在我在门前看的时候,见一戴眼镜、估摸七十上下的阿叔站在门内影壁边不知做什么活,不知是江家什么人?我招呼问可以进去参观一下吗?阿叔没有说话,表情有点严肃,不苟言笑,他的样子让我想到影视剧中的私塾先生。他向我摆了摆手,就退了进去。我明白,他这是拒绝的意思。再想到东江大哥的明示,我不再说什么。知道想进去是不可能了,只好把门外场地再看了一遍。

在门外右角,靠墙的位置,有几盆花草摆在一个架子上。这个架子是一块平板条石,很像东江大哥说到的旗杆石。这旗杆石,曾是江逢辰考中进士功名的象征和实物证明。对比东江大哥拍的旗杆石照片,极像,那个台脚柱也差不多一样。如果是旗杆石,那么,它是我这次造访江逢辰故居见到的最有价值意义的实物之一了。可我当时竟忘了查看,这块用做花架的平板石上是不是刻有相关的文字。后,站在门外,放大镜头,向门内两侧各拍了一张照片。左侧,可见墙角有一水缸,墙上有空调。在空调下的地面上有一块台阶样的平板石,这平板石不知是不是东江大哥所见的旗杆石?

既然进不去,江宅内里只有通过网上了解:江宅是清代建筑,墙体是用青砖筑砌。中间大门入内,里面有三进,中间有两个天井,两边则是住人的厢房。在宅内天井旁,有两块石条(东江大哥说有四块),即旗杆石,石上刻着:“光绪十五年乙丑恩科乡试中式百二名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中式第百九名进士赐进士出身钦点主事部山西司主事江逢辰恭立”等字。

如此参观后,就这样离开了,去了丰渚园。在丰渚园文昌阁内,有一影屏,上刻写的是江逢辰孝子图及其作品《惠州西湖棹歌》,其首两句:“不数杭州与颖州,点翠芳华明月洲。东坡去后看明月,曾照东坡湖上游。”

另有江孝子亭,即荷花亭,正是为了纪念江逢辰而建的。

亭前有一块牌子简介:

荷花亭/江孝子亭。古名丰渚亭,因历时年久失修,已废。之后,几经复建。1916年,为纪念清代惠州名士江逢辰在此建江孝子亭。后因故被毁。1962年,江孝子亭旧址复建,因亭周遍莳荷花,香远溢清,改名荷花亭;2009年建设丰渚园时,再次于旧址复建此亭,取“江孝子亭”、“荷花亭”双名。

亭南北两面,题名“江孝子亭”,而东西两面,题名“荷花亭”。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江孝子亭/荷花亭

江逢辰出身书香门第,祖籍是新安县大步涌(今深圳宝安区沙井镇步涌村,因此在沙井有他的故里),祖先江士元是清乾隆十七年恩科进士。曾祖江鹏翥曾任合浦县训导,祖父江汝为是廪贡生,父亲江鸣鹤虽只是一介贫寒附生,但在邑中却颇负文名,江逢辰在年幼时就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

江逢辰年幼丧父,江母李氏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含辛茹苦将江逢辰抚养成人。“年才弱冠”的江逢辰早早就懂得了“家有藏书不算贫”的道理,刻苦学习,走进了丰湖书院,得到了时任书院山长梁鼎芬的赏识。

江逢辰受梁鼎芬老师的教诲影响,考中进士后不屑于行贿买官,结果坐上了冷板凳。江逢辰是梁鼎芬最为欣赏的学生之一,后追随梁鼎芬做了张之洞幕僚。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府战败后,僚友奔逃,唯江逢辰坚守岗位。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江逢辰对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彻底失望。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支持康、梁维新运动的江逢辰,在友人的劝说下避难于台山赤溪。

江逢辰在赤溪没待多久,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后,他匆匆回到惠州,“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不久母丧,江逢辰哀悲更甚,他在母亲墓旁搭建木棚守孝,一守就是两年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七日,丧哀特甚的江逢辰终于致病不治而卒,年仅41岁。

1916年,江逢辰的友人梁志文和李绮青等在丰渚筑亭,以纪念这位惠州清末最有才气的才子,是为“江孝子亭”。他的诗集《江孝通先生遗集》,直到民国年间,才在朋友帮助下印行,这是目前所见惠州人最早的一部词集。

江逢辰去世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葬在西湖鳄湖西紫薇山南面的山坡上。墓今已不存。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江宅

江逢辰在41岁去世,他在惠州留下了不少墨宝。

建于1889年、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的碧滟楼,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正门上方镶嵌的“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是江逢辰所书。

清末惠州著名人士张靖山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归善县城兴建的一座玲珑别致的庭院桃园,其桃园正门上方的石碑——桃园,是江逢辰于清光绪二十六年甲子六月书写的。

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博罗县龙华镇太和村内的李国标家祠竣工,江逢辰和梁启超为其合撰了一副楹联:“仕作执金吾薄宦风尘久京洛;家住神仙窟开门朝暮见罗浮。”旁边刻“清臣仁兄同年雅属”;侧署“梁启超书”,落款是“江逢辰、梁启超敬赠”,还分别刻上了江逢辰、梁启超两人的印章。上联由江逢辰作,下联梁启超作。此联现仍保存在博罗县龙华镇太和村内的李国标家祠红石方柱上。

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位于麻溪河的鲤鱼桥,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桥墩及拱部均由规格一律的方形和长扁形的白麻石砌成,桥的两边建有石栏杆。桥上的两块“跃鲤桥”石刻, 有一块是江逢辰的手书题刻。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站在花园后街上拍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惠州历史建筑江宅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江宅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门内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内门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丰渚园文昌阁内江逢辰孝母图

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

丰渚园文昌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