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医论卫气与肥肉,与我不谋而合

 益烧 2024-02-09 发布于广东

熊庆笏(1644―1711年,别名熊笏)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乾隆时期进士,正七品,大概为今天的县长或县委书记。

熊庆笏先攻儒,为庠生,后转而习医,精通医术,治病每获奇效,与陈修园同时代闻名医林。(陈修园也属于经方派。)

有人推荐他进入太医院,他拒绝了,不想当官。生活中倒还发明了一道流传至今的美食,花椒鸡。

所著有《扁鹊脉书难经》《中风论》

《中风论》是他找陈修园切磋的时候,门人抄录的。

营卫气是来源于食物的一些营养物质。

《中风论》中提及的主要观点是

1、卫气来自于膏脂,是膏脂中的某种成分。就像油灯的油,能燃烧。给人带来热量能量,精神,知觉。

2、动植物中的一些膏脂都能燃烧,说明有生命的物质中有一些阳性物质

3、酒能燃烧,也属于卫气。

4、卫气就像油漆一样覆盖皮毛。热就会散开(融化),有空隙就会被风吹入导致中风。冷就会封闭。

5、《伤寒论》中皮肤固密与脉搏的关系。

6、油灯的比喻,解释药方的原理。

其实《玄隐遗密》也特别注重膏脂。五脏周边的脂肪,都单独命名了。还认为心脏底部的脂肪,是心脏动力一个源泉。

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看似深奥的概念,都是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这可能也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了。

卫气与膏脂

《中风论》

卫气又名人气,以其纲维群动,为知觉运动之主也。又名阳气,以其温养一身也。合而凝之则为卫阳,此受命养生之主也。

[1]乃合呼吸天气与饮食地气所生,天气无形而至刚,卫气兼之。

[2]曰∶饮食入胃,浊者为卫。浊字正言其 悍耳。因其 悍,故不能行于脉中,而必行于脉外,此卫阳之所以不同于营阴也。

卫气有体、有用,所谓体者,卫气之根也。其根在肾,《内经》谓卫气出于下焦,常从足少必有所附而始留,

[3]下焦乃脂膏最多之地,卫阳即附于脂膏中,故曰卫气出于下焦。

[4]譬如灯附于油,则长明不息也。故后人又指为水中之火。

[5]不独人也,凡物之膏皆可燃火,则凡有生之物莫不各有阳气附于膏中矣。所谓用者,卫气之枝叶也,其义繁多,另详于左。

划重点:

1、古人认为,呼吸之气,和食物的营养之气混合。呼吸之气推动着气血的循环运行。卫阳,是呼吸之气与食物阳气的混合。

2、食物中,按清浊分,浊的属于卫气。

食物的清气(营气)入血,浊气(卫气)变成膏脂。隋代也是有记载的。

见前文《中医营卫气分类的原理,在佛教高僧记载中透露

3、卫气根源在下焦,因为人的一大肚子肥肉,都在腹部。

4、卫气就像油能燃烧。看起来又像能燃烧的水(液体),也叫水中之火

5、有生命的动植物,含有的膏脂都能燃烧。说明有阳气在膏中

酒与卫气

古人分类比较粗略,有一些共同属性、相似性的都可能归为一起。

酒也是一种燃烧的液体,渗透性流动性强。也被归为卫气。

就像阴阳是一种划分,营卫也是一种划分。

落实到具体的事物时,是有具体对象的。

《中风论》夫人益卫气之法,多主用酒。

[1]《灵枢》谓饮酒者,卫气盛,先行络脉,后行经脉,是以知有何脉之动。今验之人事,凡饮酒者,

[2]懦夫有强毅之气,愚夫有明决之气,笨人有轻便之气,静者好动,嚅者多言,此皆缘卫气先盛,则知觉运动迥异于常耳。

大意:

1、内经也有描述,酒因为剽悍、热的性质,也属于水谷的阳气。其实也就属于卫气。“内经: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古代有一些增益卫气的方法,很多要用酒。

2、酒能让胆小的人壮胆,笨拙的人更轻便,安静的人变好动,沉默的人多话。都是因为喝酒后卫气强盛,精神、知觉变强、亢奋。所以酒也有好处。

卫气与风邪

《中风论》

[1]凡风之入,必乘卫气之隙

[2]其隙多起于内热。盖寒则卫气敛,故冬时之人多无汗,热则卫气散,故夏时之人多大汗,

寒则腠理闭,故无隙可入,热则腠理开,故有隙可乘。其内热或生于七情,或生于饮食(每见好服温补者,多有中风之病),此所谓以内因而感召外因也。

大意:

1、风侵入人体,是因为体表的卫气有空隙了。

2、热会让卫气解散(融化),冷会让卫气凝固。夏天卫气散,人出汗多。冬天卫气收敛,腠理密闭,就没有空隙侵入。

南方、天气热的地区,人的皮肤不致密。有的南方病人到了北方自然就好了。

每当看到喜欢温补的人,很多都有中风的病。

运用到诊脉中,卫气的特点,很容易解释。

1、王叔和的《脉经》:洪则卫气实,实则气无从出(脉洪者卫气实,卫气实则腠理密,密则气无从出)

2、《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

卫气解释为油脂、脂膏。上面两条就可以解释为

1、是指皮脂封住皮肤,或脂肪比较厚。气无从发泄,所以脉洪。

2、脉微,是卫气少,所以也叫皮肤空疏(毛孔空疏)

本公众号的《中医驱邪师》系列,也是基于风邪是空气进入人体,而进行的论证和推演。

卫气与治疗方法

治法无他,专从卫气治之而已。卫气有根本、有枝叶,有表、有里。卫出下焦,为肾间动气者,根本也。从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则为知觉性灵,间行六腑,则为三焦气化,此皆里也。

[1]总附于油也。根本治法,有宜补火者,如灯之添草则光焰益大;有宜补水者,如灯之加油则长明不熄。世俗专以补火为事,则油竭者光亦熄矣。

[2]其枝叶在经,温于肌肉,则附于汗液,

[3]如树木之以皮行津,得春夏阳气,而后浆汁盛也。

[4]枝叶治法,有宜用散者,如树之津气通则荣茂,有宜用收者,如树之皮津泄则枯槁。

[5]世俗专以敛补为事,则津壅者,树必胀绝矣(如漆树,日久不取漆,则必胀闷而枯。用树皮行津,以比卫阳之汗,其理至确。凡过汗亡阳者,即亡卫阳耳)。是以欲卫气之根本强,则当油草并加,不可专用热药,欲卫气之枝叶盛,则当散敛兼施,不可专用补药。

大意:

有一些疾病,其实都是专门治理卫气。

1、人就像一个油灯。增加灯芯草,火就越大。要加油,才能一直燃烧。

2、卫气的根在腹部。枝叶在四肢、体表。附着在体液、汗液之中,温暖肌肉。

3、就像树木通过树皮流通水,到了春夏阳气盛的时候,水越来越浓,树木的浆汁也充盛了。

4、四肢、体表的治法。有的应该宣散,就像树的水分要流通才能繁茂。有的应该收敛,就像树皮脱水而枯萎。类比于《伤寒论》中发汗和大汗亡阳。

5、世人只知道进补,就像树的水拥堵了,营养过剩了,必然要胀满、气绝。

卫气与药方

《中风论》[1]肾间动气,即卫气之根,出于下焦,附以脂膏,为水中之火,[2]其治有四法∶

火衰者,温中以益之,如灯之添草也。其药则有附子、肉桂、胡巴、故纸、干姜、吴萸,及椒、磺、茴香之属;其方则有四逆、回阳、理中、温中之类。

[3]火盛者,壮水以制之,如灯之添油也。其药则有地黄、白芍、知母、黄柏、元参、龟胶,及丹皮、芩、连之属;其方则有八味(知柏八味)、六味、封髓(古有三方封髓丹)、固精之类。

[4]火离于水,虚阳外浮者,则先用温中,引阳下归于根,后用壮水恋阳,使不复越,则阴平阳秘矣。

[5]火郁于水,真阳不伸者,则于益阳之中加以透发,如麻黄附子细辛之意,则阴退阳盛矣。

划重点:

1、卫气的根源在腹部、下焦。附着在膏脂中,因为膏脂有时是液体,又叫水中之火。当火衰弱了,用药就像调节灯油一样。

2、添草不加油。附子、肉桂、干姜之类,还有对应药方,就像拔高灯芯,让油灯的火更大。

3、添油不加草。就像油灯加油,增加持久燃烧能力。

4、灯芯离开油。是虚阳外浮。灯芯就要烧没了。

5、灯芯全部泡在油里,是真阳不伸。火烧不起来。

小便中膏脂

凡小便中久澄之而有如膏发粉者,乃下焦有热,蒸铄水液,有如煎膏者然。故初出甚清,澄久则稠。盖初出尚热,如膏之热则不凝也。澄久则冷,如膏之冷则必凝也。

大意:

有的人小便放久了,有一些膏脂类的异物。就是下焦有热。就像烧一锅火锅,有油和水。小便刚出来,开始是清的、热的,膏脂不会凝固。久了膏脂凝固。

小结

这些理论,可能有些不符合现代科学认识。

但是用来解释一些事情、病理还是可以的。

营卫气的分法,与现代有机物、无机物的分法,比较对的上。

油性物质(卫气)是有机物。这样卫气就还包括了碳水等营养。可以燃烧供能。

花果的水油分层,解开经络阴阳分类的千古奥秘

前文:

1中医与古代的“神”与火,不得不说的故事

2中医的卫气,可美颜护肤。卫气的潮汐,可防风避邪

3中医几千年前对肥肉、体脂率、血脂的科学分析

4揭开中医千古奥秘,人体阳气(卫气)是什么!?不说不懂,一说就懂的常识

5带着水乳交融的芳香美味,是好吃又好看的中医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