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歌》: 领略维吉尔诗歌风采,徜徉在古罗马的田园

 在山清泉水 2024-02-09 发布于北京

《牧歌》维吉尔早期的创作,写于青年时代,由十首田园诗集结而成,被奉为拉丁语文学典范。

在诗中,维吉尔讴歌了古罗马时期美丽的田园风光,牧羊人宁静的生活和酸甜的爱情故事。充满诗意、律动、象征和瑰丽的想象。

维吉尔是古罗马著名的诗人,欧洲众多文学大师受其影响。《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纪》是他的代表作。

继荷马之后,他被称为最重要的史诗诗人,甚至被文学巨擘但丁尊称为导师。

牧歌,这种田园诗歌形式,能在后世繁盛发展起来,部分功劳要归功于维吉尔。

维吉尔出身于意大利的乡村。幼年在乡村度过,这成为他创作《牧歌》的养分。少年时代先后在米兰和罗马学习希腊文学、修辞学以及伊壁鸠鲁哲学。

其所学,后来成为他创作的积淀。随后的机缘,让维吉尔认识了奥古斯都的屋大维,并成为屋大维创办的帝国文艺圈中的一员。

文学的创作,都离不开其历史背景。

正如英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卡尔弗利在导读中说,正是在《牧歌》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年轻的乡村诗人如何蜕变成帝国顶层艺术圈里的名士,彻底摒弃对忒奥克里图斯的效仿,而成长为一位属于自己声音的艺术家。

牧羊人之间的诗歌竞赛,对失去牧场的怨怼,对爱而不得的恋人的思念,对神的忠诚,对自然风光准确的刻画……除了这些纯粹的反映人与自然的主题,《牧歌》中也有几首是对罗马几位行省总督的赞颂。

同时,维吉尔在西方基督教徒中,还有着如圣人一般的威望。

先必终结黑铁时代,为广阔世界带来金色黎明的婴孩”。从古罗马时代开始,这句诗就被理解成耶稣降世的预言,预示着美丽新世界的到来。

《牧歌》采用了“六步格”的韵律节奏。当我们大声诵读本书中的中、英文翻译时,朗朗上口。再加上法国著名插画师韦尔特,唯美画笔的加持,完全能将我们拽入诗意的栖居。

“Could scarce on tiptoe reach the brittle boughs.

I saw, I fell, I was myself no more.”

“踮脚站在地上,刚能够到细软的树梢。

我看到你,爱上你,彻底失去了自己。”

田园诗人——维吉尔,就这样遵循着内心的向往,摒弃世俗世界。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塑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

诗歌,是他思想世界的载体。《牧歌》则将他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