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吕洞宾:《百字铭》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2-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百字铭》

吕洞宾

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

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

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吕洞宾(798--?)唐代著名道士,修行得道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图片
南怀瑾评析:

那个时候,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时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养气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为而不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为而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动静二句,把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个方法。对人处事,自己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里都是讲功夫。不要做什么功夫,心气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头空了,“气自回”,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
这里讲丹,并非肚子里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样,圆圈中间一点,代表圆满自觉灵明的一点觉性。壶代表身体,自己的气脉起变化作用。只要做到气住脉停,它自然会起变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后,“普化一声雷”,轰的一下,身体所有气脉都打开了。这时候,正如庄子所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宇宙一体,这时中脉真正打开了。“白云朝顶上”,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顶,诸佛菩萨智慧光明灌顶。“须弥”是讲头部,头部的大乐轮震开了。这时候,长生不老绝对有,此乃世第一法。“无弦曲”就是观世音菩萨以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二十句话,一句五个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铭。这二十句由普通人开始,修到长生不老,乃至超凡入圣,都说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见地。
比如开始大家都想得定,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话做不到:“养气忘言守”,养气功夫做到一点都没有妄念,谁做到了?念头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心为不为”更做不到,这个做不到,下面的话更谈不上了。静中打打坐还有一点影子,下了坐什么都没有,根本不能知宗祖。动静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静中,没有事,谁做到了?灵明觉性经常在,气自然回,并不是叫我们做功夫。丹“自”结,那是自然的,是我们生命中本来就有的。
图片


吕洞宾

吕洞宾,道教仙人,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闽南人俗称其为“吕仙公”,简称“仙公”相传在仙人洞得道升仙。吕仙原名吕岩(又作“吕岩”),又有说法是本名吕煜,号纯阳子,一般认为他唐德宗丙子年即贞元十二年(796年)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宝历元年(825年)中了进士,并且为官了一段时间。不久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传说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称唐与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吕洞宾 ·人物概述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吕岩乃宦门之後,祖辈数世皆为朝廷显宦。上祖吕子臧,隋末拜登州剌史,又为南阳郡丞,後封为南阳郡公。至唐代,高祖吕諲,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吏部尚书。曾祖吕延之为浙东节度使。祖父吕渭为礼部侍郎。吕渭生四子,其中温丶恭丶让皆居显位。吕让系吕岩之父,曾官拜海州剌史。
    吕洞宾生於798年(唐贞元十四年),卒年不详,是唐末着名的道学家丶医学家丶养生学家丶书法家和丹经诗人。宋金以来道教各派特别是全真道尊其为师祖。
    吕洞宾自幼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後「身长五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身衣黄白衫,系一皂绦,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会昌年间(841─846 年),吕洞宾参加进士考试落榜。直到862年(咸通三年),才考中进士甲科,年已64岁。曾任五峰丶庐山丶浔阳(今九江市)县令。游庐山偶遇锺离权,浩然发栖隐之志,弃官从道,结茅於庐山等处。後又到中条九峰山(今芮城县大王镇西尧村北後山)丶终南山等处,潜心学道。曾遍游江丶淮丶湘丶鄂丶鲁丶豫丶粤丶浙等地,施医治病,惩恶扬善,行侠布道。

《宋史.陈抟传》谓:「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年百馀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後代传说他能飞剑取人头。吕洞宾精于道教之方术,并能以各种方术助善除恶,解人急难。他有度人之心,尽游人间,而人不识。或做读墨客,索价甚昂,没有人理他;或作傲士,忽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要等到他去後,人家方始知道是神仙,而懊恼之至。所以後代演变出许许多多关於吕洞宾为人医病丶救度穷人丶惩除恶人的故事,并把各种神仙方术,神仙故事,都附会到吕洞宾身上,使他成为道教中无所不能的神仙人物。从宋代起吕洞宾信仰形成後,被道俗共同奉为八仙之一,且在八仙中最为着名。
    金元之间,全真道大兴,崇奉吕洞宾为师祖,逐使吕祖庙丶纯阳宫遍及南北各地。芮城县永乐镇招贤里系吕洞宾故里,被全真道视为祖庭之一。元初将吕公祠观扩建为规模宏大的大纯阳万寿宫,俗称永乐宫。宫中纯阳殿五十二幅壁画为《纯阳帝君新游显化图》,即描绘吕氏作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迹」。
    吕洞宾多次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诏封: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诏封为妙通真人;1269年(元至元六年),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1310年(元至大三年),加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同时被全真道推为北五祖之一。在全真道的道观里,大都有吕祖殿或祠,供奉吕洞宾。
    吕氏着作有《九真玉书》丶《青山堂易说》丶《指玄篇秘注》。《全唐诗》中有诗四卷。《道藏辑要》录其诗作等。

图片
道教内传说他遇苦竹先生,传得高奔上圣之法;遇大素真君,传得太玄日月之法;遇火龙真人,传得天遁剑法。在长安遇锺离权,经过「十试」,授金丹太乙之功。他改剑术为「第一断色欲;第二断贪嗔;第三断烦恼」。他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以慈悲度世为成道的路径,强调慈悲博济为道,能修而行之者为仙。他和锺离权改变了修道着作理明法暗的状况,第一次向人们披露了修道的具体方法,强调精丶气丶神的整体修炼与阴阳五行观念的结合,是改外丹为内丹的重要人物。
    吕洞宾怀有救世之志,认为人若能忠於国,孝友于家,信于交友,待下以仁,不慢自己,「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以阴骘格无,人爱之,神鬼敬之,即此一念,也与吾同」,虽不曾相见,「犹见吾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吕洞宾重视道德教育。从他的有关着作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把忠孝诚信丶逊悌谦恭丶仁义礼智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忠孝诚信则为核心。他说:「忠孝二端,为天地间第一根本。」「道中不止忠孝,而忠孝为行道始。」「莫大神通,全在忠孝。」他认为,父母「十月怀胎」丶「三年乳哺」丶「自忍饥以饱其子,自受冻而衣其儿。」「欲报亲恩,自当竭力尽心才是。」他还认为,「能孝即能忠,能忠必先孝。」那些「信诚仁德,逊悌谦恭,心正神明,心正慧灵」的孝忠之人,自然有仙师引度成功。不仅世人应该如此,而且神仙亦然,「无不忠孝之神仙,无不忠孝之佛祖。」他说:「(不孝亲者)鸟兽弗若,在世则为人鄙贱,在国则为法不容。上而神瞋,下而鬼恶。或水火瘟厉鬼魅厄数难逃,甚而雷轰电击,震尸毁体,火水不受。」「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册传之,天道佑之,鬼神敬之。以视不忠不孝,显被刑诛,阴遭鬼责,万世贻讥,永沈恶趣者,奚啻天壤。故凡疫疠刀兵,水旱饥馑,皆不忠不孝之招也。」吕洞宾自幼寻儒业,入道之後,又主张三教合一,殊途同归。所以,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儒家十分相近。不同的是,儒家施孝忠仁义之教,是为了正序明伦丶流芳百世;吕洞宾宣扬忠孝仁义的目的却在於延年益寿,得「道」成仙。吕洞宾提出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方法,一是称善丶弃恶丶改过。他说,称善「可以寡祸,可以致祥。」「不独一身荣昌,子孙亦获吉庆;不独一家康泰,一里尽得消殃。」「念於善,则属阳明,其性入於轻清,此天堂之路。」而且,他还认为「虽明丹理,不称行动,损他利己,魔来堑灵。」学道之士「先须称善功,善功多称道缘通。」然而「天下之人,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所以,吕洞宾告诫一切世人,应当摆脱恶念,弃恶从善。不仅自己如此,而且还要教化他人,行善弃恶。他说:「行吾道者,如遇不善之人」,不能「乘人过失,指摘瑕疵,恣肆讥讪,妄行诋识,表自己之长,暴扬人短」,而要「以德理化之」,「要柔以处之,和以接之」,「即彼汩没已深,斫丧已甚,稔恶不悛,遽难感化者,亦须善待之。」「积过则如丘山,积功则如勺水。生死权衡,一念转轮。」但是,人也不能存心动果报之念,因为存心果报,就是「作不善之根」。他说:「如人行一善,或十善百善,私心计曰:天其有以报我乎?如其不报,则以为作善无用矣,而作善之心辍。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计之曰:天将有以报我乎?如其无报,则以为作不善无伤矣,而悔过之心辍。」他还强调,「人孰无过,惟在知悔而善补。」「惟知有过,则宜速改。」「人但一心悔过自修,道不远矣。」「能改一过,即获一善。」二是强调修「道」必须先修心,以保持天真自然的本性。心是精丶气丶神的主宰,希贤希圣都不久乎此心。修心首先要「寡欲清心,能知静摄」,才可希冀长生不死,脱质成仙。其次,要内观自省。「大凡作事,不必问人之是非,必要内省。」「上古神仙,也是人修得。」「明哲宜为效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