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炮打必修四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披着科学外衣的新时代的宗教

 hercules028 2024-02-10 发布于四川

由于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等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简单化处理,和当下教育结构导致的学习本身异化为一种博得他者的认同和争夺垄断性支配位置的工具,在学校AIE下的学生也大多数时候仅仅去僵硬地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并用日常话语来对其中的哲学话语和政治经济学话语进行通俗化理解,而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的原意相差甚远。就“唯物主义”来说,很多人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简单把握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意识是派生的。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对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者”进行批判,同时也对费尔巴哈及其以前的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将人仅仅看作“感性对象”,认为人简单地对自然界进行直观,人周围的感性世界是直接存在的,人对其的直观能力也始终如一——这事实上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唯物主义”的理解,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种唯物主义中我们将“物”把握为客观存在的自然对象,是不依赖于人的,自然界是在人之前就绝对存在的——而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只有在人被看作是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时才有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当时的樱桃树,樱桃树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之前几个世纪移植到他当时所居住的地区,马克思以此说明就连我们的“感性确定性”也必须依赖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活动——“樱桃树只是由于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被费尔巴哈所感知”。

广大公众甚至不认为能够提出诸如外部世界是否客观地存在的问题。人们只要提出这个问题就会引起一阵压制不住的大笑的爆发。公众'相信’外部世界是客观地现实的,但是问题产生了:那个'相信’的根源是什么,'客观地’此词的决定性价值是什么?在事实上,这个信仰具有宗教的根源,即使那个分享这个信仰的人对宗教并不感兴趣。因为一切宗教都在教诲而且还在教诲说,世界、自然、宇宙都是在上帝创造人之前所创造的,所以,人发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现成的,被编好了目,被一劳永逸地规定好了。这个信仰变成了'常识’的铁的事实,即使宗教感情死了或者沉睡了,它还同样的顽固。
葛兰西 《实践哲学》

我们所认为的“唯物主义”更多的是一种“相信”,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不再去相信一个无形的“鬼神”——我们责问有神论者:你能找到上帝让我看看吗?——然而我们仍然相信客观的“物”的存在,事实上我们只不过在相信一种上帝被剔除了的宗教。这种宗教有时还会与技术理性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披着科学外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告诉我们原子、电子等科学话语并非仅仅是一种研究方式,而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作为实体构建了整个世界。马克思时代的科学(经典物理学)在方法上是追求人以外的一种客观性,去脱离人来把握“宇宙”“自然”等“客观存在”。事实上客观性总是指人的客观性,我们所谓的客观存在是历史生成的。

客观的总是指'人类的客观’,它意味着正好同'历史的主观’相符合,这就是说,'客观的’意味着'普遍地主观的’。人客观地认知,这是在对于被历史地统一在一个单个的文化体系中的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实在的范围内来说的。
葛兰西《实践哲学》

科学技术在“解释世界”的同时,不仅仅作为“无害的学术”试图将整个世界完全符号化,在科学发挥它巨大的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同时,它的意识形态作用也衍生出来:在符号化的过程中排除了人的主体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理性表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再生产了社会分工的意识形态,人在学校和市场上被“绩效”“成绩”“学历”等定价,这种意识形态将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符号秩序下的螺丝钉。

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面上向我们诉说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但同时也诉说着客观规律的绝对性——它告诉我们客观规律不可违背,而问题是这些客观规律是谁创造的。我们经常会说到“历史的车轮”,在很多人看来“历史的车轮”是个体无法改变的,共产主义必须等到物质及其丰裕的时候才能实现——我们将一切都归于生产力的不足,归于一个机械运转的历史,但何时是物质足够丰裕的时候呢,何时是变革到来的那一刻呢?巴迪欧质问道:我们要花多久才能接受这个事实:足够全人类享用的自来水、学校、医院和食物所需的金额相当于富裕的西方国家一年花费在香水上的数量!资本主义时代的人口并非绝对过剩的,今天的物质绝不是贫乏到不够劳动者再生产自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过剩是相对的。大量失业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唯物主义”应当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出发去构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起到的作用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的替换,现实的人并非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感性对象”而是一种“感性活动”,实践不是“人对世界的解释模式”,而是实践回溯性构建了解释世界的理论,因而实践是一切的出发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