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end 频宽的组成要素和实现方法(一)

 yy2751 2024-02-10 发布于黑龙江
Hi-end的角度考虑,音响系统频宽理应越宽越好,20Hz-20KHz多多益善。对于追求极致的发烧友,超出人耳聆听极限,上延到50KHz也都来者不拒。
实现宽频播放并非扬声器或功放标注的数据指标那么简单。当一对喇叭能够播出超高频超低频的时候,这些代表“钞能力”的高频和低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音质特点,怎样才能与中频和谐共生,完美体现而不是破坏音乐价值,才是值得细细讨论的问题。
中频和高频 基音与泛音

现代高级音响充分在高频方面做文章,几乎把高频的细致和贵气当成了Hi-end的全部。但我们想明确,高频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人声和乐器的基音,而全部是泛音

曲谱上由作曲家写出的一个个音符,标注的是乐器或人声的基音频率。当演奏这些音符时,乐器除了发出基音,还会发出基音的倍频,从一倍、两倍、三倍到无数倍。这基音的无数次倍频,就是乐器或人声的泛音

图片乐器与人声的频率分布

上图显示了主要乐器人声基音所在频率区间。我们会发现这些基音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女高音的最高频率是1.4K,小提琴的最高频率是2K,钢琴的最高频率是4.2K,音域最为宽广的管风琴最高频率是8.4K。

对绝大部分曲目来说,频率3K以上,直到人耳能够聆听的上限20K,都是乐器发出的泛音,而不是基音。

如果把乐器的基音当作“实音”,那么泛音就是这些“实音”产生的“虚音”

“实音”是声音的基础“虚音”是声音的装饰音响重播“实音”播好了,装饰性的“虚音”即便少一些,声音也会很棒的。

我们聆听那些经典的历史录音,虽然频宽比较窄,但反映曲谱上一个个音符基音并没有丢失,只是这些基音产生的高频泛音,在某个频率上限,被做了截止。

所以,我们听这些历史录音,并不觉得缺少什么。反而,这些黄金年代的指挥和演奏,因为有着今人难以企及的美学高度,更让我们热血沸腾。

当我们想运用“钞能力”上延高频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高频时时刻刻不能盖住中频“虚音”决不可多过“实音”

我们拿传统的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试音,会有重大差别。现代流行音乐电平持续比较高,基本没有像古典音乐经常出现的声音微弱的乐段。

声音很小的乐段,乐器是否还能保持实体感,音乐表达的细腻情绪是否因为失去“实音”而断掉了?这是衡量高频是否盖住中频试金石

我们听很多高级音响播放流行音乐时声音凑凑乎乎,一旦播放古典音乐就彻底露馅儿,就是过分强调“虚音”,时不时吃掉“实音”造成的后果。

当然,并不能认为“高频”不重要,可以随便舍弃。声音比较老派ATC音箱,如果没有搭配好,高频推不出鲜活,声音就像趴在地上站不起来。用这样的系统播放卡拉斯,会感觉她苍老了许多,多了些风尘气。相反,高频突出现代音箱,声音又显得过于瘦高。用这样的系统播放王菲,她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可能会觉得年轻了十岁。

以上两种情况,无论是高频被抑制的ATC,还是高频过于夸张的现代音箱,发出的都是不正确、不平衡的声音。

Hi-end级别的高频非常美妙。它委婉动人、丰富多变,是声音美感的来源,可以赋予音乐通灵的气质

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将“高频”的概念类比到饮食方面。曾经与咖啡师交流,认为一款好的咖啡豆,对味蕾产生高频次、富于变化的刺激,可以说这款豆子有很好的“高频”。在海边食过刚出水、鱼身像镜面一样带鱼的朋友,可以知道,这种带鱼的“高频”,是内陆地区出售的冷冻带鱼全然没有的。

如果要实现这样诱人的高频延展,又不损伤中频的表现力,应该怎么做?

理论上超高频次高音震动,要求振膜尽可能,但极轻的振膜,会让高频变得极为幼细。细致这个词看起来似乎是优点,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细致的高音缺乏高频能量,只能匹配纤弱单薄的中音,这就是使用钻石高音现代扬声器鲜少有中频厚实的原因。

音乐里的泛音不能脱离基音存在,好的高频延展需要依托于中频,而不是独自嘶嘶细溜地往上窜。

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以“中频”,而不是以“高频”设计重点扬声器

这里为大家引入传统中医“取类比象”的概念。一般来说,看起来矮胖体型的扬声器,比如西湖、G.T. Sound、ATC、丹拿声学、传统古董音箱等,均是以中频中低频为设计重点。而看起来瘦高体型的扬声器,比如丹拿、泰斗、卡玛、瑞都等,均是以高频为设计重点。

图片

图片看到以上两类喇叭,稍有发烧经历的朋友,不难从各自的外观判断出它们不同的声音走向。

“中频”“中低频”设计重点扬声器,上面安装的高音单元,或延伸不好、或不够细致。你难以在这类喇叭脑袋上见到以延伸和细致著称的钻石高音,原因如前文所述,太细的高音与这些喇叭的中音匹配不上。

此类“高频有限”类扬声器要达到Hi-end级别的高频表现,需通过高等级音源或功放前端器材,供给细致化的高频信号来实现。

换句话说,在音箱上直接安装以细致和延伸著称的钻石高音并无法实现Hi-end级别的“高频”太细致高音单元无法提供匹配中音单元所需的声音能量。只有使用不那么细致高音单元(多为金属振膜),利用它的能量,匹配上音源功放给过来的声音细致度,共同“加和”,才是实现Hi-end级别“高频”魅力的正确之道。

下一期,我们将补足Hi-end级别的频宽,讲述低频下潜。让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