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衡之道,于纷争混乱中求生

 昵称51019892 2024-02-10 发布于辽宁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临终之时,唤来其弟孙权,嘱以大事。

江东虽然有了新的至尊,但此时的孙权虚岁十九,江东之人真的会服从这位年轻人吗?江东此时正处于一种“主少国疑”的万分危急的局面。

图片


乱世江东

孙策平定了江东,成为了江东之主,但纷纷扰扰的频发事件说明这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江东,更何况孙策本身也是死于非命。,因此江东这个时候发生了许多的背叛、谋反事件。

庐江太守李术是归顺孙策的,但此时见到孙策身死,李术认为隐忍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时正是谋划大事的时刻。

李术此人在孙策的时代,颇受孙策信任,因此被委托不少重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刺杀扬州刺史严象。

待到孙策身死,改换新主的李术开始不服从孙权,但这不是个例。

但此时李术还并未明面上和孙权对峙,为了使李术露出不忠的真面目,孙权发布命令让李术扣押背叛者,但李术却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

这一句张狂的言论证实了李术的不忠,后又致信曹操,把严象之死归咎于李术,这个时候才终于到了天亡李术之时。

孙权用服从他的旧臣以及宗室来统率军队,一举打败了李术,李术之死让外人看见了孙权的手段,本来游离的心思开始慢慢再次回到孙吴。


危险的族人

图片

李术不服从孙权,公开反对孙权貌似道出了江东士族的心声,但反叛的却不只是这些权臣士族,更有孙氏之人。

宗族是历代帝王最为信任的存在,但往往惨绝人寰的权力斗争也发生于宗族之内。

在李术叛乱的时候,孙权利用宗族为将领消除了这次江东旧臣、士族的不信任。但随着孙氏外部问题的解决,内部又产生了新问题。

正值孙权即位之时,孙辅仗着自己从前跟随孙策平定三郡,有着统一江东的功劳,于是开始密谋联合曹操来反对孙权。

曹操因为挟天子令诸侯,故在礼的方面有着正统之名,孙辅希望曹操借天子之名立自己为新的江东之主,况且自己有基业之功。

但情报网总是无处不在,尤其是这些大人物身边,更是暗藏着无数敌人的耳目。孙权截取了他送给曹操的信件,孙辅和曹操的联合终究是没有达成。

孙权听闻后立马赶到孙辅家中,并带伤上了老臣张昭,一开始孙辅还矢口否认,但随着信件的出现,孙辅再也没有否认的余地了。张昭的出现更是明白的告诉了孙辅,他的军功也无法成为他谋反的依靠。

孙暠,野心家,在孙策死后本想作乱,但在看到人心所向后,不得不打消他的作乱念头。

这一切的叛乱似乎都是因为孙权年少导致的,但年少的孙权总算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他的立足之年,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呢。


曹刘之间

图片

长江堑,保全了江东一方的安宁,却也抹杀了江东人的野心。

孙策认为孙权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事实也证明了孙权的确很好的保存了孙氏基业。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孙权何曾不想要开疆拓土,但时局在告诉他,时机未到,为了制造孙吴统一三国的时机,孙权只有不停周旋于曹刘二者之间,以图变数。

赤壁一战,孙权为了保住基业,选择了联合刘备一同抵御曹操的大军,最终赤壁连天的火光烧尽了曹操的一统梦,三足鼎立之局面开始慢慢形成。

赤壁之战的主角是孙吴和曹魏,但刘备一方却收割了这一战役的大部分利益。面对日益强大的刘备,孙权开始将东吴的矛头转向。

刘备虽然得到了许多,但毕竟还不算安稳,北方的曹操虽然无力统一天下,但心思却是少不了,不时在找时机,以图卷土重来。孙权利用曹操对刘备的觊觎,开始攻打刘备,刘备迫于无奈,只能和孙权分割领土。

但是,最重要的荆州还是没有讨回,刘备对孙权的威胁依旧存在,且已经超过了北方的曹操。

后来孙权用吕蒙为前部,袭取了荆州。此时孙刘关系已经闹僵,但当时的军事水平相比较,刘备一方是更加强大的,刘备伐吴也是在内部同意之后的一次军事行动,而孙权作为敌对方看的更清楚,在战略上,刘备是会赢的。

孙权为了保全自己,马上修书曹操,表达友好,但这其实是为了给刘备以无形的压力,同时防范两面作战的危险。

而后曹丕称帝,孙权虽然也有称帝之心,却不敢冒犯刘备之盛怒,于是上书曹丕,愿意称臣。

后来,孙刘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战,刘备一来因为战术上的失误,二来害怕曹魏的攻击,决定放弃战役,退兵。

而孙权看到刘备经这一战,已无一统天下之能,最大敌人又重新成为了曹魏,他便又改换了脸面,跑来求和。


孙权的谋

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

如今曹强蜀弱,东吴的矛头又转向了曹魏。为了打败曹魏,孙刘之间又开始了联盟,准备一起分食曹魏。

孙权在解决了蜀汉问题,避免自己两面交战的问题后,开始专心对付曹魏其中就包括离间,孙权封魏方公孙渊为燕王,企图分化曹魏。

但公孙渊贪心大而胆量小,垂涎孙权送来的财宝,却不敢反叛,最后杀掉了东吴使者,献给魏明帝,此举惹恼了孙权,他本想发兵,但在部下的劝阻下,放弃了发兵。

毕竟孙权自己也知道,他此次是用了离间之计,如果断然发兵无异于直接向曹魏宣战,不如作罢,更容易引起魏明帝对公孙渊的怀疑。于是这个本来失败的计划最终还是成功了,贪心的公孙渊在魏明帝有增无减的怀疑下自立为燕王,并企图再次得到孙权的帮助。

但孙权已经看透了公孙渊,何况他本来就是利用公孙渊的反叛来削弱曹魏力量,公孙渊最后失败了。


制衡之道

赤乌三年五月,太子孙登死去。孙权再立孙和为太子,但鲁王孙霸不服,孙吴朝廷开始分为两派,以太子和鲁王为首。

后来,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因为被诬“希望孙权早些死”,孙和因为母亲关系有了被废太子之位的危险。

鲁王一派见状,自认时机已到,更加过分的中伤太子,最后太子被废,鲁王被赐死。

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

赤乌十四年,孙权病危,太子暗弱,需要人辅佐,他选择了诸葛恪和孙弘为太子太傅和少傅,同时受诏辅佐的还有孙峻和滕胤。

此时这些臣子里,被委以大权的乃是太傅诸葛恪。

但是这位制衡一生的帝王却留下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舞台,因为这四人都是有着矛盾的,孙权或许希望利用这个矛盾来相互制衡以方便孙亮驾驭。

但孙亮只是个孩子,他如何驾驭这些人,更何况初期几乎已经把大权都交给了诸葛恪,制衡关系已经破裂。

最后诸葛恪矫诏杀死孙弘,独揽大权,孙峻为了除掉了诸葛恪准备在诸葛恪入宫后诛杀,诸葛恪自认孙峻只敢下毒,便自带酒水,没想到却是刀剑相向。

滕胤虽然没有和孙峻爆发矛盾,但是孙峻独揽大权已成事实,他死后,弟弟孙綝把持朝政,看不惯的官员希望滕胤分割孙綝的权力,事情传到了孙綝的耳中,滕胤被杀。


孙吴落幕

图片

孙权留下的东吴似乎一直被权臣把持着,少帝孙亮想要反抗,却已经无能为力。

制衡一生的孙权,周旋曹刘,在夹缝中换来了东吴的生长。但是他留下的政局给予了臣子超越君主的权力,一超多强的政治正在东吴生根发芽,暗弱的少帝只能在一旁观看。

待到辅臣之间的战争结束后,权力的归属已经有了结果,孙亮并没有在他们的争斗中夺回权力。

“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仲谋却将自己经历的一切又遗传了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