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血瘀的穴位

 昵称nKNO9 2024-02-10 发布于福建
气滞血瘀恢复最快的穴位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气滞血瘀(因为气机不通畅导致血液瘀堵)可以通过按摩神门穴、内关穴、天泉穴来恢复,恢复速度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程进展相关,没有哪个穴位最快的说法。 1.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可以按摩神门穴,能够辅助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 2.内关穴,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按揉时用拇指指腹,按下去有酸胀或痛的感觉为宜。 3.天泉穴,腋下横纹两寸处,此穴专治由于心血瘀阻(心脏气机不足,血液运行受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对心跳过速、胸口疼痛、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效果较好。 气滞血瘀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表现,可以根据气滞血瘀的不同部位,按摩相应的穴位来进行调理。若长时
气滞血瘀最怕一个穴位是真的吗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气滞血瘀(因为气机不通畅导致血液瘀堵)最怕一个穴位该说法欠妥,但是通过针灸的治疗可以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临床上常选择膻中穴与膈俞穴。 1.膻中穴: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止住咳嗽,平定喘息),降逆止呕(阻止上冲的胃气,止住呕吐)的作用,该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的间隙,处于前正中线上。对于咳喘、胸闷、噎嗝、呃逆(打嗝)等气机不畅(人体气体运行不顺畅)的病证都具有作用。 2.膈俞穴:膈俞穴具有养血和营,理气止痛(通过疏通气机来缓解疼痛)的作用。这个穴位位于脊柱区,在第7胸椎的棘突下,处于后正中线,旁边1.5寸的位置。临床上适用于血瘀诸证。 针灸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气滞血瘀的症状,但是针灸操作要由专
治疗妇科疾病按哪个穴位
卜彤文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治疗妇科疾病可以按三阴交穴、血海穴、天枢穴等。 中医认为女性患有妇科疾病多与脾、肝、肾等三脏有关,多与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有关。 1.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后际,内踝尖上3寸处取穴。此穴具有活血调经、培补肝肾、益气健脾的功效。临床多配伍其他穴位治疗月经不调、阴挺(妇女子宫脱垂甚至脱出阴道口)、带下、不孕等妇科疾患。 2.血海穴:此穴能补血活血、调经止带(调理月经,减少异常增多的白带)、清热利湿,临床多配伍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症。 3.天枢穴:此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按揉此穴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按揉操
按哪个穴位气血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中医科
三甲
补气血的穴位较多,常见的有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1.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为保健要穴,治疗气虚所致的四肢乏力、虚脱等病症,也可治疗腹痛,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水肿,泄泻,痢疾,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 2.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部,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保健要穴,治疗咳嗽,气喘,虚劳赢瘦,疳积,完谷不化(大便中有较多没消化的食物),胃痛,呕吐,呃逆(打嗝),腹胀,肠鸣等病症。 按摩穴位,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操作。
止痒穴位有哪些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可用于止痒的穴位有血海、太溪、百虫窝等。 血海,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隐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膝股内侧痛。 太溪,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咳嗽、气喘等。 百虫窝,经外奇穴名。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上1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虫积、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如痒的症状较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骶骨骨折可以活血化瘀的穴位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骶骨骨折可以活血化瘀的穴位有血海、膈俞穴、三阴交等。 1.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它位于股前区,髌骨内上缘上方二寸处。该穴位可以治疗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病),如出血、血瘀证等。 2.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八会穴之血会,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该穴位能够活血化瘀,治疗血瘀所致的疼痛等病症。 3.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有通血脉、活经络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若出现骶骨骨折,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穴位针灸应由临床医师进行操作,切忌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机体损伤。
皮肤痒可以用什么穴位治疗
逄静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皮肤痒可以血海穴,曲池,太溪等穴位治疗,但一般很难根治皮肤痒疾病。 1.血海:别名百虫窠、血郄。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隐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膝股内侧痛。 2.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等病症。 3.膈俞: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血瘀诸证、呕吐、呃逆(打嗝)、隐疹、皮肤瘙痒等。 如需运用穴位缓解皮肤瘙痒,建议患者前往正规机构,由医生进行相关操作,以免导
经期可以止血穴位
卜彤文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如果在月经期间月经量过多,可以考虑用中都穴、血海穴、隐白穴等。 1.中都穴:是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位于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有疏肝理气,调经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疝气,产后恶露不尽等。 2.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病)的要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隐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等血热性皮肤病。 3.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处。经常搭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主治妇科病,
活血化瘀穴位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活血化瘀的穴位有归来、天池、血海等。 1.归来: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在肚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位置,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2.天池: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胸部,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的位置,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化痰散结的功效。 3.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在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的位置,具有活血化瘀,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功效。 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上穴位的相关操作应由专业医师进行。
血瘀艾灸什么穴位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一般血瘀的患者可以选择艾灸血海、膈俞、地机、合谷等穴位,但具体用穴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1.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 2.膈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3.地机,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4.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建议血瘀的患者及时就医。如需艾灸,建议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
月经期按什么穴位
贾红玲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月经期如有月经相关的病症,可以按子宫穴、血海穴、肾俞穴等穴位。 1.子宫穴:在腹部的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处。具有调经止带(调理月经,减少异常增多的白带)、理气和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疾患。 2.血海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按摩血海,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带,临床多用来治疗月经过多等疾患。 3.肾俞穴: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按摩肾俞,可以温补元阳、益肾强腰、健脾益气,可以缓解月经期头晕、腰酸痛等症状。 若有任何身体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中医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操作,不可自行盲目操作,以免对身体造成
气滞血瘀按摩哪里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按摩内关穴、神门穴、天泉穴。 1.内关穴:此穴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疏经止痛的功效,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疏通机体经络,化解瘀血的作用。 2.神门穴:此穴位属于手少阴心经,可以起到补益心经的元气的功效。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瘀阻的血管的作用。 3.天泉穴:此穴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起到疏经通络,活血的功效。按摩此穴位可以用来缓解气滞血瘀(因为气机不通畅导致血液瘀堵)导致的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胸部闷痛等症状。 按摩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请勿自行操作。
经期按什么穴位可以排瘀血
卜彤文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针灸科
三甲
经期按揉血海、膈俞、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能一定程度上排出体内瘀血。 1.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妇女以血为本,合谷为手太阴经原气所发,可调节气血、通经止痛,善治妇科疾病。 2.血海属足太阳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可活血调经。 3.膈俞是血会,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故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 4.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妇科要穴,该穴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具有活血理血、健脾祛湿的功效。 经期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前往专科就诊,明确病因,综合治疗,按摩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切勿擅自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血栓穴位有哪些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血栓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针灸或按摩穴位无法直接治愈血瘀证,但针对部分穴位进行治疗,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血海穴、合谷穴、膈俞穴等。其位置及功效如下: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部股四头肌内侧,具有活血化瘀、引血归经等功效,可治疗鼻衄(鼻出血)、齿衄、咳血、吐血等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病),月经病、关节疼痛等。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具有活血清热、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 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和血理血、活血化瘀、通膈降逆等作用,可治疗血证如尿血、
活血化瘀穴位有哪些?
王桂玲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活血化瘀的穴位有血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 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是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湿疹,荨麻疹,丹毒,膝股内侧痛等。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散风清热凉血,调和营卫,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风疹,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热病等。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活血调经的功效,可治疗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癥瘕,难产等。
改善血瘀体质可以按哪个穴位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改善血瘀体质可以按血海、膈俞。 血瘀体质常常容易出现胸腹刺痛、睡眠差、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滞等症状。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有关,按压经络上的部分穴位可调理气血,常用来治疗血瘀证的穴位有血海、膈俞穴。 血海穴位于足少阴脾经,中医认为,脾主统血,与血有关的各种疾患均可通过调理脾经来治疗,因此,血海穴可以调理血瘀体质。血海穴位于大腿,在髌骨内侧缘髌底上2寸处。 膈俞穴属于针灸学八会穴(有特殊作用的八个腧穴)中的血会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主血液聚会),具有调和血液的功效,适合调理容易血瘀的体质。膈俞位于背部,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患者如需接受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建议及
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有哪些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有血海、归来、隐白等穴位。 1.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隐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等疾病。 2.归来属于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妇女子宫脱垂甚至脱出阴道口)等疾病。 3.隐白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处。有健脾、统血等功效,主治月经过多、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以神昏、抽风、惊厥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疾病)、
消除血瘀最快的穴位是什么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消除血瘀最快的穴位的说法没有依据,消除血瘀可以使用血海、膈俞、天泉以及三阴交等穴位。 血海:位于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大腿内侧)肌隆起处的位置,具有补血活血和调经止带(调理月经,减少异常增多的白带)的功效,还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 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位置,具有养血和营(调和营分血液)的功效,还有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瘀诸证、呕吐、呃逆(打嗝)以及吐血等病症。 天泉:位于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的位置,具有理气止痛和活血通脉的功效,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血瘀导致的心痛等病症。 三阴交:位于内踝
活血化瘀最强的穴位是什么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现无权威数据表明哪个穴位活血化瘀的效果最强,临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穴位有膈俞、血海、太冲等。 1.膈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养血和营(调和营养血液),理气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血瘀诸证。 2.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补血活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隐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膝股内侧(大腿内侧)痛。 3.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的作用,可用于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出血)、血渊、咽喉肿痛等。 血瘀的成因各不相同,选用的穴位也各不相同,如有治疗需求,应到正规医院就诊,请勿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舌下络脉发黑按哪个穴位化血瘀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舌下络脉发黑通常是由于血瘀导致的,可以按血海、膈俞、合谷等穴位活血化瘀,但效果因人而异,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治疗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病)的要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膝股内侧(大腿内侧)痛、瘾疹、湿疹、丹毒(急性感染病,可见皮肤发红像涂了颜料)等疾病。 2.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缘,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八会穴中的血会,主治呕吐、呃逆(打嗝)、噎嗝、胸满(胸部胀满不适)、胁痛(胁肋部位疼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疾病。 3.合谷是阳明经之原穴,位于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