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朽之躯——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1)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2-11

1、马王堆的传说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的东屯渡附近有座高出周围地面20多米、方圆半里的小山,山上有两个高约五六丈的椭圆形大土堆,这个显眼的大土堆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马王堆”。上世纪70年代的马王堆,它的东边和南边还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稻田,湘江支流浏阳河从南边回转而来,经过土堆的东面转向西北蜿蜒而过,西边则是京广铁路和繁华的长沙市区。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长沙市区不断向外延伸,马王堆周围原有的田地都逐渐化身为街道、医院、学校和商业区了,现在已经看不出一点当时的痕迹。

图片

马王堆位置图

实际上,马王堆这个地方以前又称为“马鞍堆”,这是因为马王堆上的那两个小土包互不相连,相距又比较近,人们从远处一看的话,它的形状真的像是一具中间低、两头翘的马鞍。1972年,考古队在此地进行发掘的时候,在马王堆里挖防空洞的那所366医院的门牌上写的正是“马鞍堆”。不过,如果翻阅清朝光绪年间编撰的《长沙县志》卷4中的山川图时,看到的却又是“马王堆”,这说明“马王堆”的称呼已经沿用至少百来年了,估计当地可能是“马王堆”和“马鞍堆”相互混用,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用其中哪个,所以才会看到两个名称同时出现。

图片

马王堆外景。当年那两个封土堆在平坦的稻田中非常醒目

“马王堆”这个名字结合那两个土包的形状,让稍微懂点考古皮毛的人立刻会联想到这是个坟堆,而当地的史志资料也是这样认为的。《湖南通志》卷36就引用了《善化县志》的记载:“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善化县在明清时属长沙府,在今天长沙市境内。可见,在清末,马王堆就已经被演绎成了五代时期马殷家族墓地的疑冢。光绪十四年(1888年)编撰的《湖南全省掌故备考》也是这样认为的:“五代楚王马殷疑冢在省城东北”。

所谓疑冢,其实就是常说的“假坟”。古代盗墓成风,各类防盗措施也是层出不穷,造假坟迷惑盗墓贼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防盗手段。比如大家熟知的曹操造七十二假坟用来防盗的传说,还有西汉南越王赵佗死后造假坟以防盗,“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等等。

当地史志说的“马王疑冢”中的“马王”,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湖南一带,以潭州(今长沙)为统治中心的楚国国主马殷(852-930年)。“马王疑冢”是说马殷怕死后他的坟墓被人盗掘,在为自己建造坟墓时,故意造了很多假坟,让盗墓者真假难分,无从下手。如果马王堆真的是马殷所造,那么,距今就有1000多年了。

实际上,由于马殷及其家族在长沙统治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影响甚远,至今在长沙市内,还保留了以“马王”命名的一些遗迹,如“马王街”等,这个倒是确实跟马殷及其家族有关。不过“马王堆”是马殷墓地的传说却有些空穴来风,更像是在穿凿附会,写那些地方史志的人也觉得这个说法不是很靠谱,所以“马王”后面还带了个后缀“疑冢”。不过,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这个传闻也慢慢被越传越有鼻子有眼,人们逐渐将马王堆疑冢的“疑冢”二字去掉,直接认为这里就是马殷家族的墓地。

实际上,关于这个坟堆的身份,除了马殷家族墓地的说法以外,传世的历史文献其实还有另外两种记载:一种是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第114卷《长沙县》所载,这两个坟墓叫“双女冢”,安葬的是西汉长沙王刘发的母亲、汉景帝的唐姬和程姬。明清以来,湖南的一些地方志也沿用了这种说法,如清光绪年间编撰的《湖南通志·地理志》卷36“陵墓”词条中,引《大清一统志》中云:“二姬在(长沙)县东,汉长沙王发母,程、唐二姬葬处。《湖南通志》又另外引用《旧志拾遗》称:长沙定王(刘)发在东门外,及其母唐姬,各高十三丈,其间相去三丈”。虽然上述几种书的说法略有差异,但都是认为这两个坟堆与西汉长沙王刘发有关。

不过,马王堆里埋葬的是谁,由于没有进行过实地发掘,实际上并没有确切的结论,这个谜便一直延续了下去。

2、失之交臂的发掘

马王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过一个发掘的机遇,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了。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长沙工作队曾在长沙做发掘任务,当时的长沙市搞扩建(其实建国初期,全国的很多城市基建都如火如荼),周边发现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当时所里的全部人马都去了。

考古所所长夏鼐很想发掘一个大墓,他认为大墓里边的史料信息含量大。于是,就派石兴邦(1923-2022)和王仲殊(1925-2015)这两个年轻人去了东南郊的子弹库那边专门寻找大墓。子弹库这个地方因为曾在抗战时期有一座国军军火库而得名,这里古墓众多,解放前这里就发现过有名的“子弹库楚墓”。

大概是在这年的12月中旬,石兴邦这头刚刚放弃了子弹库那边的发掘,由当地的“土夫子”谢某等两人做向导,继续在附近古墓区做一些调查。“土夫子”实际上就是解放前以盗墓为业的盗墓贼,新中国成立后,盗墓自然被禁止了,一些经验丰富且比较可靠的“土夫子”则继续发挥余热,为建国初期年轻的考古队提供找墓之类的帮助。

图片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

石兴邦当时向这个“土夫子”打问:根据你的观察,这块墓区还有没有没被盗、又值得发掘的大墓?

谢某没有吭声,而是径直把石兴邦领到了“马王堆”近前,并指着面前的大土堆对他说:这个墓我们过去挖过,但只挖了一半就停止了,里面的宝贝都还在。

石兴邦自然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停止?要知道,盗墓贼盗墓都是很有耐心的,一旦找准了大墓,那都是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非挖到墓室不可,怎么可能只挖到一半就住手了,那之前耗费的无数时间和精力岂不完全浪费了,这可不像这些“土夫子”的职业作风。

谢某开始还想卖关子,磨磨蹭蹭地不肯讲出实情,但最后架不住石兴邦的再三追问,便讲了出来:

那个时候马王堆四周还是一片荒草野地,我和另一个伙伴趁着一个即将要下暴雨的夜晚摸到这里,按照多次踩点规划好了的计划,在这个土堆旁边开始往下挖。可刚挖进去五六尺,忽然天空风云突变,一道抽鞭样的闪电过后,接着一个炸雷照着这个土包劈了下来,几棵大树当场被劈断,土包上的野草也烧焦了一大片,要不是我们正在几尺深的洞穴里,兴许人早已被劈成两半了。当时虽未被雷劈死,却也吓了个半死,等我醒过神来后,觉得很害怕。按说,吃我们这一行饭的叫做'怕鬼不盗墓,盗墓不怕鬼’,什么鬼魂也不怕的,可这次我突然害怕了。我对同来的伙伴说,刚才的这个雷,恐怕是天老爷给咱的警告,别再干了,赶快逃命要紧。同来的伙伴也被那雷吓坏了,立即表示赞同,于是我们两个人钻出洞口,用铁锨将挖出来的土又回填了一阵,便冒雨跑回家去了……

谢某说着,用手指了指前方不远的一个塌陷处对石兴邦说:就是这个地方……”,石兴邦走过去看了看,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想起了一年前和那些“土夫子”们打交道的一件事,正是这一思考,使得他与马王堆汉墓的世纪大发现失之交臂。

原来,一年前石兴邦曾在河南辉县发掘过几个大墓。当时,挖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墓有好几个盗洞,考虑到墓室破坏得也很厉害,他们当时判断里面的文物可能已被盗走,便决定放弃。这个时候,那些“土夫子”也是像今天的谢某一样百般劝说盗洞绝对没有挖到底,里边肯定有好东西。至于为何“土夫子”们会极力怂恿,可能是想借此多开工几天,好多拿几天工资。正是出于对这些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的信任,石兴邦他们又组织人开始往下挖,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底一看,果然如他们先前所料,有价值的文物全被那些“土夫子”们给盗光了。

此刻,鉴于一年前在河南辉县的教训,虽然眼前这个“马王堆”很有吸引力,但石兴邦还是忍不住联想到了之前栽的那个大跟头,进而认为“土夫子”们的话靠不住。这倒也并非全是主观的猜测,因为从常识上看,这两座在地方志中有明确记载的大墓实在太显眼了,几千年下来,历朝历代的职业盗墓者们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因为地方文献正是盗墓贼们寻找墓葬的重要线索。尤其是这个墓还和西汉时期的长沙王扯上关系,这更是会让盗墓贼们眼红不已,因为西汉素以厚葬著称,王侯级的大墓里值钱的宝贝多了去了,盗墓贼们怎么可能放过它们。因此,说不定耗时费力地发掘,最后还是上次那样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发掘大墓的诱惑又是那么难以抵挡,万一这次“土夫子”们说的是真的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想到这里,他心里非常矛盾,有点进退两难。

石兴邦当时还是倾向于进行发掘的,为了能找点什么证据支撑自己进行发掘的信心,石兴邦在“马王堆”徘徊观察了好几次,想找找墓碑之类的证物,没找到,退而求其次,想找找残垣断壁甚至哪怕就几块陶片之类的实物证据,还是没有。这下,他也没辙了,只好带着疑虑和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返回驻地,回去后,他将情况向夏鼐简单地提了一下,等待所长的意见。

夏鼐听了石兴邦的报告后很兴奋,毕竟如果马王堆真的是没被盗掘的大墓,这个对任何考古专家而言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他也坐不住了,亲自领了几个人随石兴邦到马王堆和附近区域做了实地勘察。当时,一道前来的湖南省博物馆官员程鹤轩还补充介绍说,1950年,当地农民协会也曾组织农民试图在马王堆一侧打洞取宝,后来没能做成功。

不过,生性谨慎的夏鼐在马王堆耸立的大土丘上转了几圈后始终没有作出发掘还是放弃的决定,只是对随同而来的程鹤轩说,这可能不是五代马殷父子的墓,而是一座汉墓,很可能还是属于西汉早期的墓葬。你们当地这个“马王堆”其实是名不副实的,不过,这么大的汉墓,可以先通知湖南省政府造册保护下来,实际上是放弃发掘了。

夏鼐真不愧是考古大家,从后面的发掘情况来看,他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至于为何当时没有下定决心发掘,主要原因是考古所当时手头急需做的大墓很多,实在腾出那么多人手。当时全国各地大搞基建,待发掘清理的古墓葬和古遗址非常多,而另一方面,考古人才又严重匮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后来为培养考古人才,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方还特意在北京大学举办了四期的考古培训班,号称考古界的“黄埔四期”,当时第一期要19528月才开学呢。

图片

考古界的“黄埔一期”的开学典礼。第一期的班主任是裴文中。里面的老师和学员绝大部分是当时以及今后很长时期中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

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这个墓只是有“土夫子”的单方面证词,还缺乏过硬的证据证明这个墓确实没有被盗,墓主的身份也无法确定,因此发掘一个自己没把握的墓穴,试错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最后他们决定先不做这个墓。

就这样,马王堆这条大鱼就在夏鼐师徒眼皮子底下漏网了。不过,这也不算坏事,依照当时的技术条件,如果挖开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出土文物肯定是没有办法保护的,比如那举世闻名的古尸,恐怕就没法保存下去了。或许,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它的安排。(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