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词讲坛|古诗鉴赏过“三关

 清欢几许 2024-02-1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上方所列QQ群中可下载高清思维导图。

图片

古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的权重不可小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将古诗鉴赏分为三步:宏观把握—微观推敲—扣题作答。

一、宏观把握,通其大意

着眼整体,宏观地把握命题的指向和诗歌的大意,为第一关。具体做法就是引导学生“五读”。

读题干。明确命题的指向和要求,带着问题定向阅读。读诗题。诗歌的题目是鉴赏者的向导,常常会告诉你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引导你走进诗歌本体。读作者。由作者联想其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等,知人论世,为鉴赏奠基。读诗文。明确诗歌的类别、体裁,通其大意,悟其主旨。读注释。有关写作背景和词语的注释,不仅助你理解诗歌,而且可能与命题有着某种联系。

“五读”的目的是“读懂”。一般来说,真正把一首诗读懂了,什么题都能对付,所以这一关是基础关。同学们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试题到诗文、注释依次阅读,边读边思考,并能调动知识储备进行联想和想象。

试以下面的诗歌为例细说“五读”。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唐诗的写作手法。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 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 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 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先读题干:要求是赏析“写作手法”,角度是“情景关系”。再读诗题:时间是“秋夜”,“纪怀”应是抒写情怀。三读作者:陆游,宋代著名爱国诗人。四读诗文: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是叙事抒怀。五读注释:由注释③会联想到陆游《书愤》之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由注释④会联想到战争前线的情景。

有此“五读”,对命题指向和诗歌大意已能宏观把握了。同学们可归纳相关内容要点,按题干要求必须明确两点:诗中之景是北斗垂挂在苍茫的原野之上,银河浮现在浩瀚的天宇之中,树林里秋风吹落叶,露草中百虫鸣秋夜;诗中之情是病情好转,壮心不已,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至此,要“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写作手法”,就非常容易了。

图片

二、微观推敲,对点品读

宏观在胸,还须微观推敲。微观者,试题考点指向的关键词句。这一关的难点是由试题到诗文,找准关键词句并结合诗歌整体,瞻前顾后,对点品读,推敲其含义,从而准确获得答题的要点。试举一例。

试赏析下面一首唐诗中所用意象的作用。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 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佩, 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 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 唯馀松桂心。

同学们可找准考点所指的关键词语,即作者选用的主要意象,应该是“兰径”“槐庭”“樊笼”“松桂”。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含义的推敲并非难事。所谓“因文识象,由象悟道”,即借助对诗文的宏观把握可悟出“象中之道”:“兰径”“槐庭”“松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情怀一脉相承,表达一种高洁闲适的情趣;而“樊笼”的含义则可由陶渊明的名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推敲得出。

如此微观推敲,再结合对诗歌情调的宏观把握,题干中所谓“意象的作用”就有了答案: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世俗枷锁的厌弃,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三、扣题作答,言简意赅

这第三关是答案的语言表达关。如果说突破前两关,已是成竹在胸了,那么,还要突破语言表达这一关,才能得高分直至满分。难点在于紧扣题意,言简意赅地规范表述。再举一例。

下面这首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微妙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这首诗语言朴实平易,没有难以理解的文字障碍,但却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母子相见时真挚复杂的情感和微妙难言的心理。试题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以“丰富的情感和微妙的心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笔者指导学生紧扣试题要求,将诗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态整合归纳,提炼出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地分点表述。例如:母子团聚的欢喜之情,父母怜子的关爱之情,难尽孝心的愧疚之情,不叹风尘苦的孝子之心等。这些只是答案要点,还须分点简析,才是规范的答案。

古诗鉴赏过三关,以宏观把握为基础,以微观推敲得旨趣,以扣题作答为指归。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