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虑之火”过猛,需要阖降的针法 | 李辛《回到本源》连载30

 光明丫 2024-02-11 发布于江苏

这是一所多年辛苦做实事的流浪狗基地
近七百只流浪狗需要筹粮 有余力者敬请助之
愿每只流浪动物有一份持续的温饱

2024年2月24日结束

李辛《回到本源》连载30

针刺策略和穴位功效:刺法和穴法

Claudine我们已经讨论了手法(进针和运针)、心法(用心之道)。那么刺法和穴法呢?临床中,你是否会遵循某些特定的用穴原则,比如经典的原络配穴、背俞穴、募穴、五腧穴、母子配穴、八脉交会穴、远近端取穴?

李辛:这些方法我曾经使用过,现在,我不再只是按照这些原则来治疗。如前所述,我的针灸方式,并不是基于某些特定配穴所预计的功效,而在于根据当下所感受到的患者能量格局,引导能量的流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相信,也确实见过很好的针灸医生,他们能够把穴法、针法和心法融会贯通,效速而显。我自己在“穴法”部分的经验有限,还需要更多地学习和探索实践。

《伤寒论》的观点是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少阴为阖,少阳、厥阴为枢。对于内部能量过多而表气不畅,需要开而引气外达时,我会取太阳经的穴位,比如攒竹、昆仑;在神气上浮或外散,需要阖时,我会取少阴肾经的穴位,比如太溪、涌泉;在表里不畅,里气不足以外达,亦阖运不足,所致三焦开阖不利时,我会取少阳经的穴位,如:绝骨、外关。以上原则是我在临床中常常运用的。

Claudine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临床案例吗?

李辛:一位45岁中年女性,面神经麻痹两天。她是一位工作繁忙而努力的管理人员,当时是下午三点半,她拖着一个行李箱来到诊室,准备治疗结束后直接去机场。

患者睡眠很差,话多,语速快,面色浮红,右侧面部水肿。脉浮而速,舌苔厚腻。这是风火之象。她脑袋里的“思虑之火”过于猛烈了,需要降下、阖收于内。

我先取了印堂以泻其过盛之“思虑之火”,静神。然后是太冲、太溪、足三里,目的是引气下行而阖收于内,这样也有助于正气归位,而邪气自散。留针20分钟后,脉转平和,患者自觉安静下来了,面色浮红是个假象,原因是气不归元,虚火上逆。

我接着取合谷、大椎、风市、颧髎以开,能感觉到针下有寒气和热气散出(此内有寒,亦有因气机郁滞而化热)。留针20分钟后,她感觉面部放松了,热的感觉也消失了。右侧面部的面神经麻痹症状好转了80%。于是她去赶飞机了。

这个案例的治疗原则,首先是阖收、降下,然后是开、泻邪。取穴的原则,不是根据穴位主治或经络循行,或因面神经麻痹的病名,或根据她的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式的诊断治疗;一切都因于当下患者的能量格局、邪正分布,以及每一针之后,表里内外能量的变化,这就是“识机”。

Claudine那么,根据你的经验,是否有一些常用的穴位,用来调节能量方向?

李辛:是的,会有一些经验穴。但是,下面将要介绍的穴位,我更多地是关注它们在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中的作用,而不是通常教材所说的在脏腑或身体层面(皮、肉、筋骨)的功效。

比如,在临床中发现,中脘、关元、命门、肾俞是很好的“阖收”能量的穴位。另外,所有的募穴都有阖收而将能量引入内部的作用;背俞穴在“虚证”有补的作用;而在内有“实证”的时候,取背腧穴有开通、流通的作用。对于深层淤滞,可以用任脉、督脉和华佗夹脊穴。

阴经的穴位,可以帮助血分和五脏的能量下行而流通,比如:公孙、三阴交、内关;阳经的穴位,可以帮助里气外达而流通,比如:足三里、外关、阳陵泉或曲池。

四肢膝肘以下的穴位,多偏于“开”。太溪,既有从中间到四末的“开”,更有自上而下的“阖”的力量。

位于手足的穴位,有助于开通整个经脉及相应脏腑;前臂和小腿的穴位,有助于里气外达,也能助邪外出(如:外关、丘墟、内关、太冲)。

这些穴位可以互相合作,比如,如果发现足三里处的阳经能量丰盛,但并未阻塞(无压痛),而三阴交所处的阴经能量不足,我会直接针三阴交,能量自然会由阳入阴;如果足三里处疼痛,我会先针此穴,目的是在引入三阴交之前,先打开阳的闭阻。

Claudine能不能提供一些有特定作用的穴位,或者在你跟随老师学习和临床观察中,发现的比较特别的使用思路?

李辛:

  • 上星和印堂:可以祛除头脑过用而在局部堆积的多余能量。
  • 百会:接通天气,引气下行(失眠、压力过大),阖收精神、增加能量。
  • 太冲:适合血分疾患,开、泄。
  • 太冲、合谷:开四门,通行表里。
  • 合谷:通一身之表(卫气所布)。通行大肠之气,势如大腹皮、厚朴。
  • 太溪:阖补,聚气下行。
  • 三阴交:用于精气不足,通阴分,降下。引阳入阴。
  • 列缺:引气内行,联通人体下部。
  • 申脉:开阳跷脉,类似麻黄汤的力量;如果内部有足够的能量,此穴开通之力快速而作用广泛。
  • 攒竹:开通之力类似申脉,但使用攒竹,应确认能量已有下行之势,上部多余的能量才可因此下行。
  • 大椎:是一个“节”或“结”穴,助阳气外出,用于经络闭塞不通。其他“节”穴有:天柱、风府、风池、足三里、公孙、合谷。
  • 膻中:用于情绪情感郁闭,或容易受惊。
  • 天突:气结于肺与咽喉。
  • 内关:开胸畅气,胸中有郁阻而两臂不足,将多余的能量引导布散至手臂及周身。
  • 阴陵泉:五脏之气闭于内,可引而外出,下行至足,尤其当用太冲、公孙效不显时。
  • 筑宾:通利深层血分,引而外出下行,用于严重的下焦淤滞。

Claudine所有这些示例,都回到了“开表、开里、阖中、阖下焦、引气下行或上行、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而不是针对特定的症状或疾病证型。

我想起在北京学过的教科书Essential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中国针灸学概要》)里对“太冲”穴的描述:“柔肝,增加气血循环,泻肝阳和肝火;主治范围:子宫出血,疝气,遗尿,脚踝中前部疼痛,忧郁症,小儿惊厥,癫痫,头痛,眩晕,失眠。 

实际上,如果从能量格局的角度来看,只要记得“开通经络而下行气血(足部),作用于血分,泻除多余能量而定神”,就涵括了上面现代教科书所示例的所有生理心理紊乱与疾病。

李辛:是的。打个比方,医生就像一个城市交通网络的管理者,在他面前,是整个城市所有大小经络通行状态和流量的实时现况。他必须具备整体观念,关注整个系统和主要渠道的变化。如果医生没有这样的整体视角,而以某个局部路口交通警察的认识来管理全城的运输系统,情况很难改善,而且可能会更差。

用针取穴,就像在关键性的枢纽和路口派遣交警,必须留意整个大屏幕,对当下时段的交通流量和压力分布有全面的认识,然后在关键路口放下第一位“交警”,以引导车流方向和流量,然后观察由此带来的整体流量和各部趋势的变化,由此而配置下一位“交警”。

当关键性的枢纽得到交警的引导,整个局势开始变化,交通阻塞就会自然解除。

Claudine在你的针刺调整思路中,有用到“五行”或“奇经八脉”吗?

李辛:在和你讨论之前,我还没有用过“奇经八脉”的思路,那时候你告诉我,八脉交会穴很有效,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情况时。从20054月起,我开始使用八脉交会穴。

我对它们疗效的体会是:申脉-后溪,可以开人体气分;照海-列缺,向内阖收并平衡阴的能量,交通人体上部与下部;公孙-内关,开深层阴分,引湿浊瘀血外排;足临泣-外关,平衡阳气,接通人体上部与下部阳气,就像打开大门。

五行理论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宋代开始,根据《黄帝内经》的“运气理论”统合五行、五方、五时、五色、五味的治疗思路开始流行。“子午流注”针法,在现代依然发挥着作用。

我认为基于时间和空间的“五运六气”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关于个体先天体质的基础格局。宇宙、星空、天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地球上的万物和人类是其产物,不同的时间节点出生的个体,就像不同批次的产品,自然有其先天的五行和六气的盛衰差别,参考它的提示,能够让我们了解人体先天的气血格局受当下大背景的动态变化而相应发生的变化。

我个人的针刺方式,像城市交通管理者,是基于当下对患者阴阳气血的流通和分布状态的感受,以及经脉与络脉的通畅/阻塞情况,进行即时的调整。

Claudine事实上,我想引用来自Cornelius Celsus基金会的Jacques Pialoux先生(雅克爷爷)在Guid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中文版《古典针灸入门》,立品图书)一书中极出色的能量传输示意图:首先,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上游部分的能量流,以调整阴阳:支持四种能量(元气、精气、谷气、清气),以提升真气;通过三焦,以理解气机,在合适的时机开通三焦,以支持气机良好运转;接着,可以通过外围的经脉和络脉,协助气的循环,保持阴阳平衡。然后,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能量的下游部分:

  • 或在中部的三角区域,奇经八脉接受由三焦生成的真气,分配到经脉、络脉和脏腑。在这一层面,我们可以直接作用于气血、阴阳的“水库”,根据内外阴阳能量的分布,来开阖能量的“阀门”。 这正好和你刚才谈到的使用八脉交会穴的感觉一样。
  • 或者我们也可以调整外围的能量使用层面。可以从真气的两个不同使用方式进行:
  • 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人体内部(里):依照十个脏腑的功能,两两配成地“五行”(Mr. Pialoux称之为“气的内部使用”)。“子午流注”可能就是在这一层次发挥作用。

  • 根据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变化,来调整“表”:十二经脉(包括心包经和三焦经)与“天六气”(寒、火、燥、风、湿、暑)相应。(Mr. Pialoux 称之为“气的外部使用”)。这一与“天六气”相应的十二经脉的调整方式,与《伤寒论》中描述的六个防御层次是一致的。(参见下图)

图五

李辛:真的是殊途同归!如果只从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认为某疗法(调五行、调八脉、调阴阳)是独一无二的,且独立于其他疗法。而从整体来看,人体的能量系统涵盖了每一个不同的角度。我们是根据所需要的入手处,选择合适的疗法:基本资源要素、三焦能量的流通、能量的输布分配中心(奇经八脉),以及根据季节和时辰变化的外围的系统。

从雅克爷爷的能量图来看,我的治疗思路主要是在能量的上游部分——形气神,三焦和外周的使用部分。这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过去缺乏的是在奇经八脉和五行部分的视角。

Claudine方药使用领域的《伤寒论》《温病条辨》和“三焦虚实开阖”理论,能否适用于针灸治疗?

李辛:《伤寒论》是可以指导方药和针灸的,因为张仲景先生是针药并用的,他的诊断和治疗思路,是基于“气机”及其表里内外的转化输布。同样,《温病条辨》和“三焦虚实开阖”理论,也都是立足于人体正气,判断邪正斗争之进退顺逆。这样的思路是可以同时用于药物、针灸,乃至按摩、刮痧等物理疗法。

但是,近代流行的“脏腑辨证”,多是在宋以后发展起来的。而且更多是用于中药的治疗,然而这种看似“清晰且易于学习”的按病症施治的思路很快也进入了针灸领域,针灸处方大行其道,一个个穴位按其主治功效,像方剂学一样归纳罗列于“肝胆湿热、脾胃虚寒……”类辨证结果之下,常常给针灸的深入学习带来很多困惑。

本草和针刺的调治方式是不同的,本草是借用药物的偏性(气味阴阳升降浮沉),以药势的开阖补泻、动静走守、寒热清浊来调整人体形气神的偏力,在病机、辨证和不同邪气的处理上,本草发展得很深入。而针刺,是依靠施术者对患者形气神的感受力,自身形神气的稳定、清明和接通力,在人体不同层次的调节阀门(穴位)进行开阖引导的能量调整。所以,针刺在人体资源调配、气机开阖升降、神机的“清、定、明、通”领域的发展更为深入精微。

如果我们非常熟悉《黄帝内经》,就会明白,最好不要用使用近代流行的方药的辨证体系来指导针灸。比如脏腑辨证、六淫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下面推荐的是对我个人针灸学习有帮助的入门书:《黄帝内经》,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宋代汪机的《针灸问对》,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明代的《针灸大成》,近代彭静山、费久治的《针灸秘验》,周楣声的《灸绳》,朱明清《朱氏头皮针》,陆锦川《九灵针经》。

世间的一切只是不同形式的能量所化,方药之用,在于借药石之神气,以调其失常,针刺之道,则是以医者之神气,以达天地之正气,以复其平常。在这个意义上,针,只是一个连接途径。


(未完待续)

《回到本源》中文版

作者简介

李辛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回到本源》(2022,中文版;2013,瑞士,英文版;2020,法国,法文版)

ClaudineMérer克劳迪那·梅赫

毕业于巴黎西区医科大学,在新加坡针灸科学研究院学习针灸,在伦敦完成了中草药的学习课程。在北京生活四年期间,与李辛医师一起共同完成英文版《回到本源》,于2013年在瑞士出版。曾任法国针灸无国界协会主席、瑞士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全科医师、针灸师、中医师和自然疗法医师,主理内科及妇科。创办法国蓝之树学会,每年主办《地球生态学》研讨会和中医临证继续教育课程。

两位作者的详细简介请移步《回到本源》连载02或03

购买英文版、法文版请移步《回到本源》连载04或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