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男子尿道灼热涩痛,清热通淋诸方无效,五苓散3剂症状大减

 wyatt23 2024-02-11 发布于新加坡



中医书友会
第378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这一例淋证,从主症特点来看非常像热淋,但是再经细问,气不化水之病机方露出真面目。黄煌老师说的五苓散方证,在这里列出来供参考:1.小便不利,口渴,发热,有浮肿倾向。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导读/依伊)

—本文约900字,预计阅读3分钟—

图片

五苓散治淋证一则
作者/王世玉

某男,47岁,小便尿道灼热涩痛1年余,多次做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曾服多种抗菌素无效。

后又求治于中医,服用八正散、猪苓汤等清热利湿之剂,小便灼热感减轻,但头晕目眩,停药后小便短少、灼热加重。

于1996年5月求诊于余,病者面色萎黄,小便量小而数,短涩灼热,有轻微的疼痛,夜尿5~6次,合房射精时尿道也有灼热痛感。口干而不欲饮,强饮水后,小便暂可量多色淡,灼热缓解,但头晕目眩,干呕或呕吐清水舌淡,体胖,脉细缓

诊为:淋证。辨证气不化水,水湿停聚。治宜温阳化气利水。用五苓散治之。

处方

泽泻30g,桂枝12g,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5g。

服药3剂,头晕目眩、干呕和口渴症状消除,夜尿减至3~4次,尿道灼热涩痛减轻,停药3天,疗效尚稳定。

继用上方服药6剂,夜尿1~2次,余症皆除。为巩固疗效,再服上方3剂,桂枝减至6g,隔日1剂,随访1年未复发。







本例病人属淋证,诸医皆用清热利湿剂无效,均为口干渴、尿道灼热涩痛所迷惑,误为热证,久治不愈,忽视了辨证求因这一要点。
水液的代谢,由脾的输转功能和肾的蒸腾气化作用来完成,病人本阳气虚衰,医者又屡用寒凉伤阳之品,致使阳气一虚再虚。阳虚气不化津上承,则口干渴;不能化液下润,则尿道灼热涩痛;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数。这是本例误诊失治的关键。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太阳蓄水证而设,功能温阳化气利水。本例用此方符合病机特点,故收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