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孝鼎 照脉用药抄本(四)

 悦草盆 2024-02-12 发布于山西

辨冲脉膻中病

冲脉为病,大抵小腹板滞或胀,二便闭结,皆冲脉之气不上,致痛症见于下焉,脉即当于尺取之,疝之大者脉必大断,未有脉不合症者,而竟不合者,审其肾则脉弱,审其命则脉亦弱,弱之至,而痛又起,实为下气不足,有如是也,然而下气不足,宜专属肾,与命无涉,不知命与肾原系一家,但遇肾脉弱而命脉亦弱,其痛也,固属冲脉膻中之气。即肾脉弱,而命亦不弱,其痛也,仍属冲脉之气。用熟地、支元,补水,有寒加升麻提。无寒加生芪以提。再加甘温药,鹿胶,甘杞、巴戟,助气上行。此所谓症当升而脉弱碍于升者。坠其下以升之。又有气痛而肾脉不弱者。直升之可也。不必坠其下以升之。

膻中为病,大抵胸胁板胀,呕吐,喘呃,皆膻中之气不下,致痛症见于上焉,然症见于上,脉当于寸取之,症实者脉必实,断未有脉不符症者。而竟不符者,按其肺则脉柔,按其心则脉亦柔,柔之极而痛自生,实上气不足以致之也。而上气不足,宜专属肺,与心无涉,不知心与肺同居寸部。但遇肺脉柔而心脉亦柔。其痛也,固膻中之气。即肺脉柔而心脉不柔。其痛仍属膻中之气。须用洋参、白术补气。有寒加辛温药。安桂、均姜。无寒加甘温药。鹿胶、枸杞(甘温之品,再加枟香、香附、荔枝行气之品),可少搭行气药引气下行。此谓症当降,而脉柔碍于降者。固其上以降之。又有气痛为肺脉不柔者。直降之可也。正不必固其工以降之。

冲脉发于丹田,自气之不上为痛生也,或小腹板滞,时而疼痛,诊其脉多沉滞,据其势当升提,用芦巴温,为而兼鹿胶补养气之无穷,用芪提,而兼附燥,使气之得升。然而气有不上者乎。然又不必执一律以概观也。倘脉沉空,遂不辨果属冲脉之气,又纳不升矣。以上十二症出虚损门。

膻中著于两乳,自气之不下而病生也,或心胸膨胀,时而呕吐,诊其脉多沉空,原其脉宜收纳,用桂温而兼参补,助气之速行,用荔纳而兼熟填,使气有所附。审是而气有不下者乎?然为正不必执一格以相绳也,倘脉沉滞,遂不辨果属膻中之气,与非膻中之气,又从升而不从纳矣。

诊脉,如两手俱病者,择那手病重。只医一手,舍去一手。退而两手自减,又六部俱病,择那部病重,舍去五部,只医一部,一部松而五部自愈。

治法,如迟脉主脏,阴也,宜桂附等温;数脉主腑,阳也,宜熟地、怀膝等清。如沉候滞,宜升麻有寒用、北芪无寒用等升。沉候空宜纳用荔核、小茴等,故纸、益智等药治之。药之升温清降,合脉之宜否,审脉之阴阳虚实,配用得宜,无往不利。

心跳有风寒心跳,有水亏心跳,若水亏心跳脉必清。若是风寒心跳脉必浊。风寒闭结,须散风寒,不必治心跳。风寒尽而心自安,勿认为心跳概是怔仲,由水不足者,治宜用补肾水药,水足而心跳自止。

女人经闭,须补气行气。气行血自行,所谓血之行与不行,无不关夫气也。一生不行为暗经。一年不行为避年。

喉间咽舌,系肾之窍,如相火上攻,咽舌起泡,久病见此症不治,及鼻扇动,鼻孔内起黑灰,亦死症也,又岂仅目直视,口如鱼汲水,耳枯槁无色,乃谓死症乎。

妇人遇阻,系怀胎发吐,系脾胃不足,须补脾和胃,宜用补脾和平之剂。不必用大温热药,如均姜、丁香等药饵。只宜西砂、白豆蔻、藿梗、白术温之可也,以胎系于脾,大温热药不惟不能止吐,反使胎动不安。

月奸痨胀,与胎脉,月奸痨。肝肾软滑而空(两尺及肝似滑而又兼濇)。有厚者不空,即此可辨真伪也。

喉证,咽舌两边起白的泡,似破皮干的将滥。用补肾散风热药。宜地黄汤加荆芥虫退。

冲心疝,此症气由丹田上至心腹。腹遂满为胀痛,大虚证也,须纳气归肾,填补真阴真阳,又年少者,心邪思色,其心脉有长洪象,命门脉亦如之。

癥脉,多沉实有力,中候有坚硬凝聚之象。其痛不离其处。出血须补血兼温散。瘕脉,多中候柔和条畅。沉空无力。其痛能移。出气分,须补气,搭温散药。癥瘕二证,无分上下,勿谓居上是气包,居下是血包。

肝脉弦长滑大,粗之至极,中气不足,防内出之风邪。当风痰将发,六脉必着弦象,及其已发,又弦中兼急体,轻者,口流涎沫,手足瘫痪,须以寻常散风寒药治之,尚有可生(重病轻看之),若用僵蚕、全虫退祛风,是激之使变。风遂发为莫之治矣,重者喉间吼咆哮之声不绝,面色发赤,牙窖不开,不醒人事,纵有灵丹莫可挽回。

肝脉浊忌用熟地。

蛇腰症

蛇腰眼侧黑腹斑。大小参差脉至兼。心命长洪风与湿。硃蒲苍白用徒然。

此系满腹黑斑,皮肉粗燥,眼多邪视,脉大小至数不齐,独心脉是长洪象,服散风湿药,应必发,总之洪退而长不退,命脉亦如之,继服苓白术散,散风除湿,加硃砂、石菖蒲药。斑虽退而额间墨点尤存,病必复发难愈。

爱发怒者伤精液。精液伤为肾水不足故。凡性燥人有病,治者勿忽其肾水可也。

浮候见结滞。是气不行。需用行气药。沉候见结体(结体,即缓濇体也),是血不行。须用热药。然血不行亦是气不行之故。血尤水也,血寒则凝,由气不温煖故凝耳,故用热药。

真阴寒证,大热无汗,看那部风寒,即散那部风寒为是,风寒散而自出,汗出而病自愈。

气为血之配,血为气之符,气升即血升,气降即血降,血虽动未离其处也,血亦何尝升降哉,不过气为升降耳,如补气用北芪。无嫌搭安桂以行血中之气。纳气用小茴、荔核。何妨济以熟地。以滋气中之血。

肝在肾之上,肾在肝之下,为肝脉洪大而清,肾脉板滞而浊,诊脉者用柴胡清肝,固循古法,岂知肾寒未减,肝洪何能清,须用升麻提出肾寒而路经过肝,肾寒出而肝洪自减矣,后用柴胡,不亦宜乎。

气本在上,上者何(旁注为在下,下者何),真阳是也。必先有真阳,然后生气,故补气者,补真阳,即补气也。血之在下者何,真阴是也。必先有真阴,然后生血,故补血者,补真阴,即补血也。

久病

久病忌脉见微体。防变为散,宜用枣仁酒芍以收之,使脉团聚可也。

又久病若脉沉细中兼数象。体中又兼迟缓象。此病不治。宜细心斟酌。

久病忌独大独小。暴病须于独大独小处注意。用药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痛者病,独迟者病。

又久病及虚损病,当在沉候查明胃气脉。又于两尺察真元。

久病两尺沉候板滞。须用药提空。现出虚处。然后好用药填补,如提不空者,难治。升者用升麻。

久病而六脉沉弱至极无神。若沉候短小,不相接续,俱是无阳明胃气脉也。不转不治。若中沉二候微微有长滑和缓之象,则阳明胃气脉至矣,可治。

久病六脉沉候枯涩,须补精血。

久候脉不滑利,倘终不变者亦难治。如变为滑利者可治。

受湿脉濡系冒雾露得之,缓细系汗浸衣得之,涩脉清系下不足,浊为寒湿,又云,受湿见缓体,脾不足也,见涩体,精不足也,久病虚损者如是。新病反此。

腹内包块居上者。宜枳壳,楂肉并补脾肾药。气血居下者,楂肉,苏梗,参脉用药。

咳嗽

咳嗽属阳,此宜麻黄、羌活、荆芥、苏叶、五味清散,贝母、粉葛、薄荷、紫荆皮。

暴咳阴,宜细辛、五味温散,桂枝、云苓、独活、甘姜、天麻、半夏、香附。

受湿脾脉缓涩不清。

心命脉洪实而清。用粉丹、泽泻利水。

洪实数而象清。用黄柏、知母。

寸脉长过本位者主好淫。

麻黄,肺脉浮而里滞宜,肺弱忌;

硝黄,脾肺肾洪实有力宜;

柴胡,肝脉洪实宜;

安桂,肝脉弦长缓大宜;

西砂、芡实、枝元,脾脉中沉候柔宜;

块曲,脾脉中沉二候板滞用之。

脾为生痰之原,肺为住痰之器,治痰以顺气为本。更须搭固脾肺之药。脾胃强,肺气旺,而痰岂有不化者乎?

脾脉中沉二候有洪象,用淮山。

阳脉数而无力,是阴脉也,用天雄,何况微脉;

阴脉迟而有力,仍阳脉也,可用熟地,象清宜,何况洪脉。

命脉细而燥涩,不用天雄,用鹿胶、甘杞。

肺脾二脉里滞,用大腹皮,枳壳,厚朴,木香。

肝脉忌浮大,防内出之风,如中沉坚硬则太过。要条畅始合宜。

心命脉微细迟涩,主遗精,忌天雄,因天雄助阳旺,旺则精愈遗矣,似乎不相接续,弱之至极带浊象。

肝有洪象,体不清者,勿用大凉药。用则脉必变大。

洪实体乃可用大凉药,不然清上焦火,即损下部真阳。如沉候果系里滞,用药一升清,清气升而浊气自降,再用赤苓粉丹利之甚妥。

上中下三焦有病,择其虚者治之,六脉皆虚,择其要道治之,治病用药要与病留路。不可全治。六脉皆有病,择其要道治之,升温清降,万病皆有此法,定要分清,看证看脉,可依此法,内外有病,用药于内外治之。

腰痛,有寒忌杜仲,其性敛也,万病有阴阳虚实,须认的准,方可用药。若病症认不真,照脉用药。还是要应。

命脉浮洪大,心脉小,谓之臣代君权,不利之至。

外肿风邪。内痛寒湿。病有阴阳,阴病先后阴治之。(注:原文如此)

脉实的确可利。

病半阴半阳,亦须用半阴半阳药。

纳气脉清方可纳。尺脉空纳气合宜。

两关脉,右缓大,左弦者,是酒病。

硝黄,是上焦药,若气火结胸,尤当斟酌,肺脾肾脉沉实有力方可用。非谓大便闭结而用于下焦阴分也,不犹雪上加霜乎?此内经之旨也。

心脾脉柔,用参芪鹿胶补真汤。并润肺气归丹田,自能睡着。肾水也,即无刚不可以制柔之意。

阴喜阳助,补真阴亦须补真阳,助阴乃不至寂灭,此为求阴于阳,自有在也,求阴与阳,原各有异,而究异中见同,安胃于补阴之候。而淡然忘之。

阳从阴生,补真阳必须补真阴,生阳乃有所统附,所谓求阳于阴,非无意也。口阴与阳,原各攸分,而实分中见合也,岂胃于补阳之际,而契然置之。

白术补脾之阳;

淮药补脾之阴;

白芍伐脾中之木。

诊脉,初搭指似洪数,久候遂柔软者(虚损不足之徵),难愈之病也。

脉太坚硬者是无神(是无胃气),太柔软者亦是无神(亦是无胃气),要冲和调畅得软和徐滑之象,此即为有神(是有胃气者)。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此以脉贵和平也。

诊浊者为有寒,带结体,三五不调,无寒者矣,是见短体气不足也,见涩体精不足也。

肺脾浮中洪,用桔梗。滑大用苏子、芥子;

肺脉浮中洪,用黄芩。

带脉浮中洪大。固真阴阳兼泻火。其病自愈,如微细者难治。

气不足以辛,补胃宜用白术;

血不足以甘,补脾宜用淮山。

大肠脉洪实在肾命部上看,洪实者主大便结。

小肠脉洪实在肾命部上看洪实者主小便涩。

心脉并命脉洪实有力,可利小水。

肺脾并肾脉洪实有力,可用硝黄。

肺胀须用行气药,外症鼻蛋掺(注:原文如此)。

肺痿,虚热也,须补气清热。

肺痈是热极而成者也,宜清热,搭银花败毒。

舌强卷,气壅实也,须散风邪并行气药,又用刺针刺舌下人筋。

桔梗,清火下气,肺脉洪用,利胸膈。

舌萎气脱虚也,不治舌软如棉花条不动。

弦紧长,三脉一体。其所以分者,弦力薄,谓稍有力,紧力甚,谓力顶指,长无力,脉更软。至于弦脉,谓柔和少,较弦紧体,长异。

香附,肝脾滞大宜,肺弱忌;

甘草,中空宜,不空忌;

人参,肺虚宜,肺实忌;

泡参,肺洪宜,肺弱忌。

心脉中沉二候,始焉八九至有神,继而一二至无神,主怔忡心跳。

肝脉中沉二候,始焉八九至有神,继而一二至无神,主魂不归身。睡着遍处都去了。

脾脉中沉二候,始焉八九至有神,继而一二至无神,主健忘。

肺脉中沉二候,始焉八九至有神,继而一二至无神,主魄不附体常似有人跟随。

肾脉得此脉,主人立不起,志向立不起,精神遇事不安。

外纳要法

有病碍于升者,只要脉沉,乃从脉不从症,须用升法。有病碍于纳者,只要脉空,乃从脉不从症,须用纳法。升纳二法,用药要分清,纳此敛降之性,入下焦也。升者自阴而提出阳,自下焦而升提上也。比如有沉寒之湿积在阴分。脉或沉弦浊、沉紧、沉缓牢、沉伏。非升温提出阳分万不能愈。升麻为君,川穹为使。

又如虚火上炎,气不能归丹田下元,膻中之气不降。脉或洪大沉空,两寸洪弱沉空,俱用纳法。纳气归肾,用荔核为君,怀牛膝为使,引火下行以归丹田。真阴真阳,俱在下焦。阳中之阴,乃真阴也。阴中之阳,乃真阳也。补真阳须并补真阴,补真阴须并补真阳。此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也,阴阳不可偏废也。

诸药之性,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辛甘者地之阳。苦寒者地之阴。凡用药味之升降宜忌,仔细分清。苦寒者无升之理也。酸寒咸俱不能上升也。辛温热能散者,俱上升之品,不能下降也。五味辛苦甘酸咸只有辛苦二味不下降,甘入上焦心与肺,酸咸俱下降。甘者,合济之品。在上药中能上升,在下降药中能下降。宜升者勿降,宜降者勿升。

第二升降二字要分清。服药终有应效,如一二味上升。一二味下降。如上扯上。下扯下。药之性味相争,又岂能治病。辛入肺,苦入心,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

肺、心、脾、肝、肾、为有形,为后天。神、魂、志、魄、意为无形,为先天。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精与志。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肺润血、肾滋血。泪为肝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涎为脾之液,汗为心之液。眼内五行,白珠属肺,金也;乌珠属肝,木也;瞳人属肾,水也;上下胞属脾,土也;两角属心,火也;大眦属心,小眦属心络胞。络者,心之宫城也,心不受邪,凡言心病者,俱包络受邪,非心受邪也。

声明:(1)本公众号分享的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3)个人节选时错字遗漏等难免会有,读者欲引用者,敬请参考原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