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囊肿中医药治疗进展 季菲

 创业大学 2024-02-12 发布于天津

2 0 1 4年 1 O月 [ 6] S o n G, H i n e s I N, L i n d q u i s t J, e t a 1 .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 3 -k i na s e s i g n a l i n g i n h e p 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i l s b l o c k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8 1 NADPH o x i d a s e s i g na l t r a ns d u c e s a n g i o t e n s i n I I i n h e p 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l l s a n d i s c r i i t c a l i n h e p a t i c f i b r o s i s I J 1 . J C l i n I n v e s t, 2 0 0 3 ( 1 1 2 ): 1 38 3 -1 3 9 4 .

h e p a t i c f i b r o s i s[ J] . H e p a t o l o g y, 2 0 0 9, 5 0 ( 5 ): 1 5 1 2— 1 5 2 3 .

1 0】牛丽文,杨镇,邬剑利,等.瘦素蛋白在小鼠 E l本血吸虫病肝纤维『 7] S k r t i c S,Wa l l e n i u s K, Gr e s s n e r A M, J a n s s o n J O . I n s u l i n— l i k e g r o w t h 【 f a c t o r s i g na l i n g p a t h wa y s i n r a t h e p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l l s; i mpo r t a nc e f o r d e— 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Y -[ 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 0 0 7, 4 7 ( 4 ): 1 2— 1 5 . o x y r i b o n u c l e i e a c i d s y n e t h e s i s a n d he pa t p c y t e ro g wt h f a c t o r p r o d uc t i o n

『 J] .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1 9 9 9 ( 1 4 0 ): 5 7 2 9— 5 7 3 5 .

[ 1 1]李骢,周情,姜妙娜,等.中药肝复康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 P I 3 P K B信号通路和 P D G F R~ p表达的影响[ J] .实用

2 0 1 3, 1 6 ( 4 ): 3

2 3— 3 2 6 . [ 8】李娜,祝聪聪,肖永红,等. P I 3 K抑制剂对四氯化碳刺激的肝星状肝脏病杂志,

细胞增殖和 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 1 2]杨莉,刘连,赵连英,等.软肝化坚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 0 1 3, 2 3 ( 4 ): 2 2 8— 2 3 0 . 1 3 1桑贤良,孔丽.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I J 1 .河北『 9] B a t a l l e r R,S c h wa b e R F,C h o i YH,Y a n g L,P a i k YH,L i n d q u i s t 『 2 0 1 3, 3 4 ( 2): 1 6 4—1 6 7 . 2 0 1 1 ( 1 1 ): 7 8 . J, Q i a n T。 S c h o o n h o v e n R, H a g e d o r n C H, L e m a s t e r s J J, B r e n n e r D A . 医科大学,

肝囊肿中医药治疗进展△ 季菲

摘要:肝囊肿是临床常见良性肝脏疾患,西医治疗以有创手段为主,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持久、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囊肿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资料,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中医药治疗可缩小或消除囊肿,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具有安全性。但目前报道数量有限,样本较小,缺少系统评价和对照研究,对疗程与复发的关联 未加探讨,中药外治法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肝囊肿;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2—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0 9 7 9 ( 2 0 1 4 ) 2 9— 0 0 8 1— 0 2

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可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贝母 l O g,郁金 l O g,川楝子 6 g,厚朴 1 0 g,莱菔子 1 0 g,甘草 6 g。加减生虫性两大类。寄生虫性以肝包虫病为多。非寄生虫性又分为先天服药 3 0剂后,查 B超示囊肿缩小。 性和非先天性两种,后者包括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及退行性四叶永华认为本病以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治当行气活血化瘀。

例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诉的 4 5岁种。临床以先天性肝囊肿最为常见,其病因尚不明确,现多认为起使用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治疗 1

源于胚胎时期肝内未退化的多余胆管,或胎儿时期患胆管炎导致肝内小胆管闭塞,引起近端胆管呈囊性扩张 l】 1。也有研究认为该病或因年龄增大,肝功能减退而由胆小管室发展而来日。目前 B超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确诊率可达 9 3 . 7%,也有少数患者需进一

男性患者,处方:当归 3 0 g,生地黄 2 0 g,桃仁 1 5 g,红花 1 2 g,枳壳 1 2 g,柴胡 9 g,川 I牛膝 1 5 g,川芎 1 5 g,赤芍 1 5 g,五灵脂 2 0 g,穿山甲 1 2 g,甘草 6 g,水煎服, 1 ̄ J l/ d。服药 9剂疼痛消失,超声检查囊肿明

显缩小,后守方进 2 0剂,随访 2年未复发。 步行 C T、 M R I检查后确诊[ 3 1。 2辨证论治国外曾报道肝囊肿多于 5 0岁以上发病,正常人群检出率为曹福凯等认为肝囊肿属中医“瘾瘕”、“积聚”范畴,多因肝郁气 2 . 5%~ 5%,其中约 1 5%有临床症状。国内陈建慧等报道单纯性肝滞,湿浊虫积日久,导致气滞血瘀。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胁肋胀满 0 g、香附 l o 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 1 0 g、白芍 1 5 g;囊肿囊肿 5 O岁以前发病率为 9 . 4%, 5 0— 7 0岁发病率为 1 9 . 2%l引。亦显示者加柴胡 1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国内患者偏大、肝脏肿大或扪及无痛性包块者,加浙贝母 1 0 g、莪术 1 0 g;脘腹出现自觉症状者占 1 7 . 4%,以右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为主,占 胀闷者加苏梗 1 0 g、焦白术 l O g;脘腹疼痛者加木香 1 0 g、荔枝核 1 0 g。 3 7例患者服药 4周后痊愈 1例,显效 1 2例,好转 1 3例_ l 1】。赵福 1 3 . 5%,影响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为肝囊肿直径大小 l引。 魏志杰对 8 9例患者的长期随访证实肝囊肿生长并非匀速进英根据肝囊肿内容物主要为水的特点,认为本病属“痰饮”范畴,治行,直径 2 . 0~ 3 . O c m的肝囊

肿变化甚为缓慢,直径 3, 0 e m以上者增疗当以通阳化饮为法。以治疗痰饮要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肝囊长相对较快。奚拥军等亦发现直径 3 . 0 c m以上的肝囊肿生长较快, 肿 l 7例,处方:茯苓 1 5 g,桂枝、白芥子、三棱、莪术、郁金各 1 2 g,焦皂角刺各 1 0 g,炙甘草 6 g。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各 l O g,肝部分可由单发演变成多发,因而建议肝囊肿直径大于 3 . 0 c m时即使白术、无症状也应积极治疗[ 7 1。 区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 1 2 g,囊肿偏大者加浙贝母 1 0 g、橘红西医治疗肝囊肿多采用有创方式,尚无专门药物。因而中医药 6制半夏 9 泽泻 1 2 g。以 3 0 d为 1疗程, 2~ 3疗程后 1 7例患者中 治愈 7例,显效 2例,好转 4例,总有效率 7 6 . 5% t 1 2]。 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现将近年临床研究进展作一小结。 隋华章等认为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治疗以疏肝理气为本, 1验案报道黎壮伟报道陈锐深教授认为本病属“积聚”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湿聚痰凝,当疏肝健脾治其本,化痰散结治其标。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多发肝囊肿 1例,处方:党参 2 5 g,天冬 1 5 g, 茯苓 1 5 g,白芍 1 5 g,海藻 1 5 g,穿破石 1 5 g,鳖甲 1 5 g (先煎 ),猫爪草 1 5 g,绵茵陈 1 5 g,柴胡 1 0 g,八月札 1 0 g,佩兰 l O g。治疗约 3个月,肝化痰散结为标。以四逆散为基础自拟调肝汤治疗肝囊肿 1 2 0例,治疗组 1: 3服自拟调肝汤,处方:柴胡 9 g,炒白芍 2 4 g,川芎 1 2 g,甘草 6 g,醋香附 1 0 g,炒枳实 1 2 g,陈皮 6 g,郁金 1 5 g,煅牡蛎 3 0 g,川楝子 1 0 g,鳖甲 1 2 g,丹参 2 4 g,砂仁 9 g。 1 ̄/] I/ d。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 2个月后囊肿硬化缩小,症状消失 2 O例, 6个月后症状好转 1 8例, 1年后复查 2例囊肿消失 _ 1引。l例基本消失, 3 1例明显缩小,

囊肿消失,随访无复发[ 8 1。 王凤杰等指出囊肿多为痰瘀互结,故治疗当在辨证论

治的基复发 0例。对照组患者肝囊肿直径则有逐渐增大病例。 陈芳山认为肝囊肿属为肝气郁滞,湿热蕴结。自拟消囊散治疗础上加入化痰散结、活瘀通络之品。僵蚕功类穿山甲,咸能软坚,辛 6例患者,处方:柴胡、当归、陈皮各 2 0 g,郁金、半夏、茯苓、山楂、石能消散,《本草纲目》谓此药“散风痰结核、瘰疬”。以四逆散加僵蚕、 2

乌梅、郁金等治疗 1例以右胁疼痛 3个月为主症的 3 6岁男性肝囊榴皮、三棱、莪术、丹皮、丹参各 3 0 g,黄芩、白芥子、鹿角霜各 4 0 g,冬白术、川贝母各 5 0 g,莱菔子、百部各 6 0 g,共研细末,分3 0包, 肿患者,处方:柴胡 1 0 g,枳实 1 0 g,白芍 1 8 g,僵蚕 1 5 g,乌梅 1 0 g,浙瓜子、每天晚餐后温开水冲服 1包。头晕乏力者以人参 5 - 1 0 g煎汤送服。 △本课题得到东直门医疗管理集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编号: 2 0 1 1 1 0 1 6 服 3剂后, 1 9例患者囊肿和临床症状消失, 4例囊肿缩小 1/ 2以上,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 1 0 O O O 9 ) 症状减轻, 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 8 . 5 。 2 0 1 4年 7月 1 1日收稿

肝囊肿中医药治疗进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