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肌萎缩的原因】 各种外伤可使神经完全断裂和破坏。神经断裂可以缝合,而神经结构破坏三个月还不能修复,神经运动终板就开始退化,同时出现肌无力症状。如果感觉神经也损伤的话,会出现感觉丧失、痛觉敏感或剧烈的烧灼痛感,2~3年以后神经运动终板完全消失即出现肌肉萎缩。由于神经损伤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所以治疗需根据病情、萎缩部位辨证论治。总的来说外伤性肌萎缩比其它类型的肌萎缩治疗上见效更快。 【外伤性肌萎缩的治疗】 外伤性肌萎缩是一组因各种外伤(包括手术创伤、肌肉注射、扭伤、砸伤、摔伤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患者常又明显的外伤史,损伤的部位有腕部、肘部、肩部、脊柱、踝部、股骨等,除相应部位骨骼的损伤外,常伴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臂从神经、马尾神经、腓神经)支配区域肌肉失神经支配而引起肌肉萎缩,皮肤痛觉、温度觉减退等。神经根损伤者表现为一组肌肉萎缩。神经干或末梢神经损伤者,可产生局部或个别的萎缩。如果损伤脊髓引起截瘫,不但会有脊神经支配节断部的肌肉萎缩、感觉障碍,还会有大小便失禁、尿潴留、肠胀气、便秘等症状,且肌肉萎缩的部位常有无力、怕冷、麻木等表现。 外伤性肌萎缩属于中医的“痿症”范畴。临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从中医“奇经”论治的新见解,创造了“扶元起痿,养荣生肌”的治疗新方法,并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 中医中药治疗肌肉萎缩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理论,通过局部营养、开通经络、补益脾肾等方法充分修复并激活人体神经组织的功能,显示了中医治疗肌萎缩的优越条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整体观念:《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肾主骨,气血濡养经络骨骼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侧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肌肉疾病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肌肉失去之濡养。 3.重视外邪为患:本病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化生有源,肌肉萎缩才得以恢复。 4.强调元气亏虚:把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后期肌肉萎缩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5.补益先、后天之本: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生髓,通经络,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6.顺势疗法的运用:通过内服,直肠给药治疗,合理的体能训练,调理脏腑,恢复正气。 【外伤性肌萎缩的锻炼方法】
调畅肢体气血,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肌萎缩护理的关键。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内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形”发生。继则采取主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合步行练功。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生活作业方法更为实用易学,若上肢活动障碍,采用写字、投掷、接球、弹琴、编织、拔算盘等,若下肢活动受限者,采用踏三轮车、缝纫机等作业训练方法。 |
|
来自: 杏林独孤 > 《痿证(外伤性肌萎缩)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