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脾阴虚/舌.唇.袋/食疗

 顺势而为frfi8r 2024-02-12 发布于河南

孩子脾虚,就得给孩子补脾。要补脾,首先得先分出阴阳来。

首先,脾阴是明代名医缪希雍提出来的,被清代名医叶天士大力提倡但这个说法现在没多少人提了,也基本上不会用了。不过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恰恰是脾阴不足的多。

为什么现在脾阴不足的孩子这么多?前面已经讲过,因为现在伤脾阴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孩子,吃肉、零食不加控制,有的孩子甚至一口蔬菜都不吃,还有家长的不良情绪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的影响,等等。严格地说,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家长的问题,管教无方、不知利害。

脾阴虚症状

简单来讲,脾阴虚可以根据孩子嘴唇颜色、舌头颜色和眼袋颜色来判断就行了。因为脾的虚损一定会在三个部位反映。

简单的判断脾阴虚方法

一、嘴唇

因为嘴唇对应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家长们可以观察,和其他孩子站在一起,如果你的孩子嘴唇是鲜红鲜红的,一定是体内有热。

二、舌头

怎么看?和别的孩子比,如果你的孩子舌苔很薄、舌头很红,一定是脾阴虚。

三、眼袋

眼袋在中医里叫“肉轮”,对应的是脾胃。所以脾虚的人,下眼袋会大,脾阴虚就会眼袋发红,甚至发紫,颜色发深。家长学会这几点,就能基本判断孩子是不是脾阴虚。

脾阴虚的孩子往往平时吃肉吃得多。有极个别的孩子不爱吃肉,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父母是脾阴虚。

有一次我去西北出差,有的家长就带着孩子找我咨询,我一看,孩子是地图舌,吃治疗脾阴虚的药就好一点,不吃就又反复。但这孩子平时不怎么吃肉,于是我观察到他的母亲的舌头很红,有脾阴虚的症状。这是因为母亲在生孩子以前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在怀孕期间就把这种体质传给孩子了。

所以这种孩子要用方剂——比如六味地黄丸等来调整了,食疗的方法对他来说效果不大。而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的来历,也是宋代的中医儿科创始人钱乙,为阴虚的孩子开的方子,只是后世应用得多了,大家多忘了,这个方子最初是儿科用药。 

当然,如果孩子的脾阴虚是吃肉引起的,那么,我推荐的食疗方是非常有效的。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给孩子补脾阴的小方子。

脾阴虚食疗方(6岁孩子为例)

这个方子里的山药是补脾阴的,色白润肺,味甘入脾,还有补肾的作用;

莲子肉是补脾的,熬的时候,最好捣碎。整个熬的话,二十多分钟都不会熬烂。捣碎后,药性就会散发出来。

莲子肉里边的莲子心最好去掉,因为它是泄心火的,补脾一般是用莲子肉;

薏仁是祛湿的;

麦冬和沙参完全是滋阴生津液的。

对于这个小方子,家长可以找附近的中医根据孩子的体质具体分析一下,然后做出增减,这样效果会更好。

注意,脾阴不足的孩子,家长注意要尽量少给他吃辛辣的食物。在中医里,热性的肉类对养阴不利,现在,又有了饲料的添加问题,所以肉类也要少吃。

文|罗大伦

编辑|浅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