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吃什么中药? 孔维萍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要辨证吃中药,涉及药物比如山楂、桃仁、黄芩等。 早期脂肪肝多以食积、气积较为常见,治疗主要以化痰消食、疏肝健脾为主,可选用山楂、泽泻、郁金、姜黄、决明子、虎杖、桃仁、丹参等中药。 脂肪肝中期以痰积、脂积为主,多用滑石、茵陈、黄芩、川贝母、连翘,白豆蔻等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脂肪肝久病多以瘀积互阻为主,选用大剂量黄芪、白术、党参、生山楂、丹参、赤芍等益气活血化瘀之功的中药。 脂肪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应同时采取抗纤维化治疗,加用桃仁、丹参、牡丹皮、积雪草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 病毒性肝炎所致脂肪肝,则应坚持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加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之品,如茵陈、六月雪 脂肪肝哪些中药效果好 白雪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可以辨证服用壳脂胶囊、强肝胶囊、大黄利胆胶囊效果比较好。 1.壳脂胶囊是由茵陈、甲壳、牛膝、丹参等组成,可以治疗湿浊兼有气血瘀阻、肝肾不足(肝脏和肾脏虚弱)等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表现有右侧肝区憋闷不适、胸闷、耳鸣、气短、肢体困重(四肢无力、发沉)、口苦、口粘、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尿黄等。 对该药物过敏、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不良反应不确切。 2.强肝胶囊是由丹参、当归、郁金等组成,可以治疗湿热、气机郁滞、脾虚等导致的脂肪肝、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不良反应和禁忌不确切,经期女性要停用,有消化性溃疡和高酸性胃炎的要减量服用。 3.大黄利胆胶囊是由余甘子、大黄等组成,可 参苓白术汤可以治疗脂肪肝吗 苗阳 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内科 三甲 参苓白术汤,不可以治疗脂肪肝。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胸腹部感觉胀满憋闷感),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等和肺脾气虚,痰湿咳嗽。 脂肪肝,归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证”,多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或病后体虚所致,使得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结或痰湿凝滞而发病。 积证,病在血分(在温病卫气营血四个时期中,属于最深入的阶段或病位)。本病重在活血,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为基本治法。根据辨证的不同,可给予膈下逐瘀汤等方药进行加减治疗。 药物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服药,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发生风险。 治疗脂肪肝的中药 窦金金 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三甲 脂肪肝多归属于中医“胁痛(胁肋部位疼痛)”等范畴,中药治疗此病依据中医分型,分为三个证型。 1.气滞血瘀证: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治法,患者腹部结块,推之不移,临床选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以清利湿热,化瘀解毒为治则,特征性表现为痛如锥刺,脘腹胀满(胃部及腹部饱满感),目肤黄染,或高热烦渴,选择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治疗。 3.肝肾阴虚证:选用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以养阴柔肝,软坚散结(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治疗患者形体贏瘦,潮热、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腰膝酸软等不适表现。 患有脂肪肝应及时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请勿自行服药,以免造成机体损伤。 中药怎么治脂肪肝 刘海丽 副主任医师 审核 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脑病科 三甲 中药治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草药泡水代茶饮进行改善,但中药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若确诊为脂肪肝,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草药泡水代茶饮,中草药可以选择炒山楂、炒决明子、枸杞、陈皮、茯苓等,对脂肪肝患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脂肪肝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到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奥利司他、二甲双胍 等,此时不能只单纯通过中草药饮水代茶饮这一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脂肪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还需要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饮食,同时也要多运动,有利于脂肪肝缓解。 脂肪肝中药配方有哪些 白桦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专业 三甲 脂肪肝中药配方有柴胡疏肝散、甘露消毒丹、温胆汤、二陈汤、血府逐瘀汤、补肝散、一贯煎等,具体如下: 疏肝健脾理气法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清热利湿化浊法用于轻至中度脂肪肝,证属湿热痰浊,治宜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清胆和胃祛痰法用于中度脂肪肝,证属痰湿阻络,痰热上扰,治宜清胆和胃,除痰止哕,方用温胆汤合二陈汤加减。活血化瘀通络法用于重度脂肪肝,证属气血瘀滞,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滋养肝肾补益法用于多病体虚,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肥胖、高血压、营养不良者等,呈轻、中度脂肪肝,证属肝肾阴虚,治宜养 脂肪肝可以吃什么中药 朱颖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中医归为“积聚”的范畴,经过辨证后可以选择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治疗,共分为4大证型。 1.肝郁气滞证:此类患者胁肋胀痛难耐,伴有情志不舒,嗳气(打嗝)频发,多为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 2.痰湿内阻(痰邪和湿气阻碍体内脏腑经络)证:以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类患者呕反酸水,纳差(食欲不佳)呕恶,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不适。 3.湿热内蕴证:此证型较为常见,是加味柴胡汤加减的证型,此类患者胁肋灼热不适,口苦口干,小便黄等表现。 4.瘀血阻络证: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胁肋刺痛,痛处不移,伴见胁下积块等症状。 脂肪肝需要系统治疗,不可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若用药调理建议就医。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及处方 耿涛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科 三甲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饮食运动调节即可。重者可出现两肋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痰邪和湿气阻碍体内脏腑经络)、痰瘀互结、肝肾阴虚等证型,可用逍遥散、二陈汤等治疗。 1.肝郁气滞证:症状可见肝区不适、两胁胀痛、情志抑郁喜太息、嗳气(打嗝)、纳食减少等,处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郁脾虚证:症见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腹胀纳差(食欲不佳)、恶心欲吐等,处方为逍遥散加减。 3.痰湿内阻证:症见体态肥胖、右胁胀闷、周身困重、倦怠、头晕恶心等,处方为二陈汤加减。 4.湿热蕴结证:症见右胁胀痛、周身困重、大便黏腻不爽、身目发黄等,处方为 脂肪肝的中药调理方法是什么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三甲 脂肪肝的中药调理方法是辨证予药,药物比如一贯煎、香砂六君汤等。 脂肪肝中医调理注重辨证论治:患者为阴虚之体的,用养阴柔肝法,方用一贯煎化裁配合何首乌、白芍、决明子、丹参等。 肝炎后脂肪肝,用疏肝降逆、理气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配合郁金、青皮、姜黄、决明子等。 肥胖性脂肪肝,用补气健脾法,方用香砂六君汤化裁配合苍术、葛根。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用养血活血法,方用归脾汤化裁配合枸杞子、三七、川芎 、鸡血藤等。 酒精性及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用清痰利湿法,方用茵陈蒿汤、二陈汤配合虎杖、蒲公英、泽泻、莱菔子等。高龄及病久体虚的脂肪肝,用温阳益肾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化裁配合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首乌等。 各种证 治疗脂肪肝的中草药有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治疗脂肪肝的中草药包括山楂、何首乌、泽泻等。 1.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山里红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酸、甘,性微温,有化浊降脂、行气散瘀、消食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可配合丹参、三七。 2.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其味苦、甘、涩,性微温。蒸、炖制成的何首乌有化浊降脂、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可配合女贞子、墨旱莲。 3.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其味甘、淡,性寒,有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可配合决明子、荷叶。 如患者有脂肪肝,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若需使用上述中药,必须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用 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的中药方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属于中医”脂浊“、”肥胖症“等范畴,中医上没有专门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中药方,但中医上常用的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等均可起到治疗高血脂、脂肪肝的作用。 1.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的功效。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患者大多体内会有非常明显的痰热之象,同时脂肪肝、高血脂患者也大多伴有高血压,会出现头部胀痛、头晕恶心、伴有大便粘腻等不适表现,此时患者可以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 2.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高血脂、脂肪肝的患者会出现血液黏稠的症状,容易引起血栓等多种危急情况,此时服用血府逐瘀汤则可有力缓解血 脂肪肝的中医调补是什么呢 刘汶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脏沉积而成,在中医中属于积聚范畴,调理时需要具体辨证,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涤痰汤、一贯煎等药物。 1.气滞血瘀(因为气机不通畅导致血液瘀堵)型临床表现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涩,可以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加减治疗。 2.痰瘀互结型临床表现身体肥胖,痰多,头脸易油,易长痘,大便粘腻,舌质胖大,舌苔白厚,脉沉滑,可以用涤痰汤,胃苓汤加减治疗。 3.肝肾阴虚(肝脏和肾脏的阴液不足)型常表现手足心热,口干口渴,两目干涩,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舌红少苔,脉细数(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可以用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出现脂肪 中药如何治疗脂肪肝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中药在治疗脂肪肝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根据其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 1.痰浊型脂肪肝:此证型的患者表现为口中黏腻,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大便粘稠不成形,此类脂肪肝患者可以选择服用参苓白术散、胃苓汤以健脾化湿(通过强健脾脏来去湿),降脂。 2.脾虚型脂肪肝:此证型的患者表现为倦怠乏力,心胸部憋闷,腹部胀满疼痛,四肢沉重。此类脂肪肝患者可以选择服用健脾丸、逍遥散以健脾疏肝、减肥降脂。 若以确诊脂肪肝,请至正规医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正规治疗,切勿自行处理。 治疗脂肪肝的中成药有什么 武常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属于中医症瘕积聚的范畴,多由肝气郁滞和肝经湿热引起,治疗的中成药有化滞柔肝颗粒、茵栀黄颗粒等。 1.化滞柔肝颗粒:此中成药主要由茵陈、甘草、决明子、柴胡、大黄、枸杞子、泽泻、墨旱莲、苍术、山楂、瓜蒌等药物组成,全方药物配伍可以起到祛瘀柔肝,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湿热中阻(湿邪和热邪聚集形成瘀堵)型脂肪肝。 2.茵栀黄颗粒:此中成药主要由茵陈、金银花、栀子、黄芩等药物组成,全方药物配伍可以起到利湿退黄(祛除湿邪,消退黄疸),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 因个人病情轻重、证型不同,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请勿自行服用。 脂肪肝中医治疗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属于中医“肝癖”的范畴。在中医辨证上可以分为肝郁气滞(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痰邪和湿气阻碍体内脏腑经络)证、湿热蕴结证等证型,患者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逍遥散加减、二陈汤加减、茵陈蒿汤加减等。 1.肝郁气滞证:肝区不适,两胁胀痛,情志抑郁烦闷,喜太息,时有嗳气,纳食减少,大便不调,女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可以治疗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郁脾虚证: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疲倦乏力),腹痛欲泻,腹胀,纳差(食欲不佳),恶心欲吐等。可以治疗逍遥散加减。 3.痰湿内阻证:体态肥胖,右胁不适或胀闷,周身困重,大便黏滞不爽,脘腹(腹部)胀 脂肪肝吃中药有用吗 白雪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是西医概念,其症状如肥胖、乏力、恶心等可归于中医痰浊病范畴。吃中药对脂肪肝有一定缓解症状作用,但不能保证中药可以治愈脂肪肝。 中医认为痰浊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多余的饮食不能被脾胃所运化而产生,如痰浊积聚在肝则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气的运行不畅,即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痰浊泛于肌肤则出现肥胖。 中药治疗痰浊病可选用理气化痰的方剂,如六磨汤、二陈汤等。 六磨汤组成有枳实、木香、乌药、半夏、陈皮等,功效为理气化痰,导滞通便。二陈汤组成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功效为燥湿化痰(以燥湿的药物祛除体内痰邪),理气和中(调理脾胃之气,使脾胃功能顺畅)。 如发现脂肪肝,请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调整 中医如何治疗脂肪肝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脂肪肝可归属于中医的“肥气”“积证”“胁痛(胁肋部位疼痛)”“瘾瘕”等范畴,中医治疗脂肪肝需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证:肝区不适,两胁胀痛,情志抑郁烦闷,喜太息,时有嗳气(打嗝),纳食减少,大便不调(大便异常),女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郁脾虚证: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疲倦乏力),腹痛欲泻,腹胀,纳差(食欲不佳),恶心欲吐,时欲太息等。可以使用逍遥散加减。 3.痰湿内阻(痰邪和湿气阻碍体内脏腑经络)证:体态肥胖,右胁不适或胀闷,周身困重,大便黏滞不爽,脘腹(腹部)胀满,倦怠无力,纳呆(没有食欲,食量减少),头晕恶心等。可 专治脂肪肝的中药方子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三甲 脂肪肝在中医中属于积证等范畴,主要可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二陈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并没有专治脂肪肝的中药方子这种说法,中医治疗疾病需辨证,对症用药才能最好地治疗疾病。 1.柴胡疏肝散:主要由柴胡、川芎、香附、陈皮等中药组成,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可治肝郁气滞证所致脂肪性肝病,症见肝区不适、两胁胀痛、情志抑郁烦闷、喜太息、时有嗳气(打饱嗝)等。 2.逍遥散:主要由当归、茯苓、白芍、柴胡等中药组成,有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功效,可治肝郁脾虚证所致脂肪性肝病,症见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腹胀纳差(食欲不佳)、恶心欲吐等。 3.二陈汤:主要由白茯苓、橘 脂肪肝中药方是什么? 孟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的患者,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采用逍遥散、胃苓汤、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等中药方治疗。 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可以采用逍遥散治疗,以达到疏肝健脾(调理肝脏气机,强健脾脏功能)的效果。湿浊内停的患者可以采用胃苓汤治疗,以达到祛湿化浊作用。 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的患者可以采用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治疗,以达到清热化湿效果。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具有祛痰散结、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的作用,适合痰瘀互结证引起的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除了中药方外,还有西药、中成药、手术等疗法,建议出现脂肪肝患者及时去医院治疗,由医生指导用药,不可自行服药。 脂肪肝中药方有什么 孔维萍 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脂肪肝中药方有逍遥散、胃苓汤、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等。 1.逍遥散:因肝郁脾虚证导致脂肪肝,可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健脾(调理肝脏气机,强健脾脏功能)。 2.胃苓汤:因湿浊内停证导致脂肪肝,可用胃苓汤加减以祛湿化浊。 3.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因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证导致脂肪肝,可用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以清热化湿。 4.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因痰瘀互结证导致的脂肪肝,可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祛痰散结。 建议脂肪肝患者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辨证诊断用药,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脂肪肝、酒精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