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初六“送穷日”,送的是谁?怎么送?做好4件事,福旺财更旺

 简食记 2024-02-13 发布于山东
正月初六送穷日,又称“送穷神”、“穷子日”,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节日的由来和历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紧密相连。这个习俗主要反映了人们在新年之初希望辞旧迎新、驱除贫困、祈求来年富裕的美好愿望。关于它的诞生和历史由来,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指出其起始的确切年代,但可以从古代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找到一些线索。
正月初六“送穷日”,送的是谁?怎么送?“送穷”这一习俗据传与上古神话故事有关。其中一种较为流传的说法是,“穷鬼”或称“穷子”,被指为上古帝王颛顼(Zhuānxū)之子。根据《岁时广记》等文献引述的资料,这位被称为“穷子”的人物因其独特的习惯——好衣服给他他非得扯破了才穿,所以被视为带来贫穷的象征。后来他在正月的最后一天死去,于是后世便在正月初六这天举行仪式,焚烧旧衣物或者进行清扫活动,寓意将“穷鬼”送走,从而避免贫穷影响新的一年。
另一种说法则是姜子牙的妻子背叛了他,姜子牙一怒之下将她封为穷神。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贫穷和不幸的深深厌恶,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因此,在正月初六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来祭送穷神,寓意着把贫穷和不幸送走,迎接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福。
送穷日的诞生,与中国古代的岁时观念和五行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而正月初六这一天,在五行中属火,是阳气上升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送穷”,寓意着把一切阴暗、贫穷的东西送走,迎接光明、富饶的新生活。
同时,正月初六也被称为“马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象征着快速、奔跑和新的开始。因此,选择在这一天送穷,也寓意着以快速的步伐摆脱贫穷和不幸,迎来新的生活和希望。
送穷的习俗在唐代已经相当盛行,唐代文学家韩愈还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到了明清时期,“穷鬼”被尊为“穷神”,送穷的仪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在中国各地,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习俗和传统,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来送走穷神,如剪纸人、扫地、燃放鞭炮等。
正月初六送穷日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富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贫穷和不幸的厌恶,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人们希望能够送走穷困和不幸,迎来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福。“送穷日”做好4件事,福旺财更旺。
1:送穷神。在民俗信仰中,“穷神”被视为带来贫穷困苦的象征。正月初六这天,家庭会通过打扫房屋,特别是清理平时不易打扫到的角落,收集垃圾杂物,并将其扔出家门或进行焚烧,寓意将“穷神”送出家门,赶走旧年的穷气。
2:拜厕神。厕所也被认为是晦气聚集的地方,因此,在某些地区,正月初六会有祭拜厕神的习俗,以清洁厕所为手段,祈求健康平安,同时也是为了去除脏污和不洁之气,防止贫穷滋生。
3:朝外走。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在初六这天选择出门远行或者上街游玩,这一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走出家门,远离贫困;二是希望新年伊始能招来好运和财富。
4:开市贸易。正月初六被认为是适宜开市做生意的日子,商家会选择在这天重新开门营业,一方面意味着结束春节假期,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寄寓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愿望。
另外,有些地方可能还有其他与“送穷”相关的习俗,比如制作象征贫穷的纸人或小船等物品,然后焚烧或者放逐河中,象征性地把贫穷带走。或者举行特别的饮食仪式,例如吃特定的食物(如饺子、面条等),寓意富足和顺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域文化下,“送穷日”的具体做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核心都是围绕着祈福迎祥、驱邪避凶的主题,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习俗也在不断演变,但在传统文化中,“送穷日”依然是寄托着民众对新年生活充满期盼的重要时间节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信念和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自家的视频号【纳兰南汐】,各位小主,帮忙点点关注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