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8年,毛主席回中南海却被警卫员贲兰武拦下,毛主席:你这是干什么

 江海博览 2024-02-13 发布于浙江

1968年,毛主席和随行人员回到中南海,被警卫员给拦住了。身为共和国开国领袖,毛主席回到中南海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在整个中国,毛主席要去哪,谁会来拦呢?可就是有个姓贲的警卫员不信邪,他不但拦,还让毛主席唱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68年的一天,毛主席刚从外地视察回来,由于视察结果比较满意,所以毛主席心情也特别好。在回城的路上,毛主席甚至还哼起了戏曲《沙家浜》。

在抵达门口之际,正在站岗的警卫员贲兰武突然听到了毛主席唱戏的声音,心中妙生一计。就在毛主席即将进门的时候,贲兰武突然伸出手拦住了毛主席的去路,贲兰武表示您不能进去。

听到这句话以后,主席一时间有点诧异,很快毛主席便意识到贲兰武这是在开玩笑。于是毛主席笑着说道好吗?小不认识我了,我该怎样才能进去呢?这时候兰武笑道主席,您唱一段沙家浜给我听。

图片

听到这句话以后,主席直接后退两步,摆好架势,清了清嗓子,随即就唱起了戏曲。唱完后,毛主席还学着戏曲演员的腔调说了一句告辞。这一幕看得警卫队队长陈长江目瞪口呆。

等毛主席走后,陈长江直接对着贲兰武笑骂道你个胆大包天的,居然敢让毛主席唱戏。这时候贲兰武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席今天心情好吗?唱唱戏对身体也有好处。

不得不说,贲兰武作为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对毛主席的性格可谓是了熟于心,尤其是毛主席喜欢开玩笑这一点,贲兰深得其精髓。

遥想当年,贲兰武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就随口背出了贲兰武的姓氏,毛主席表示:“贲这个姓很少见,在《百家姓》中处于丁、玄、贲、邓这个行列,你姓贲,这是排在邓小平的前面”。听完这句话以后,一开始很羞涩的贲兰武立马就笑了。自那以后,贲兰武便继承了毛主席这一风格。

可以说毛主席自始自终都喜欢跟身边人打成一片,也正因如此,所以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都跟他关系很融洽。其实早在建国前,毛主席就展现出了这种与人为乐的风格。比如在1947年的时候,当时党中央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率领昆仑纵队转移到了靖边县的堆梁山一带。

当天晚上,天上下起了小雨,伴随着寒风萧瑟,一行人冻得瑟瑟发抖。由于没有地方避雨,所以大家只好在空地上驻足,艰难抵挡着雨水的侵袭。一位名叫石国瑞的战士看到毛主席以后,直接把自己的背包放在地上,然后让毛主席坐上去。

主席见状,害怕把石国瑞的背包弄脏,于是不肯坐,面对毛主席的婉拒,石国瑞表示没事儿,脏了可以洗,说着劝着,他就让毛主席坐了上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开始狂风大作,无数雨点袭来。警卫班长李文奎害怕毛主席感冒,于是赶紧将棉被顶在了毛主席头上,其余的战士则纷纷聚拢在毛主席身边,大家挤成一团,互相取暖。

看到这么多人围着在自己身边,毛主席感叹道:“真可谓是铜墙铁壁啊”,由于战士们都处在外围,所以毛主席也害怕他们感冒。对于毛主席的担忧,战士们直接表示道:“我们还年轻,身体强健,不怕冷,主席你就放心吧”,看到眼前这帮初出茅庐但目光坚毅的孩子,主席心里备受感动。

当然了,战士们之所以如此照顾毛主席,主要也是因为毛主席长期照顾他们。关于这一点,早在红军时期就体现了出来。那时候,战士们一路奔波,几乎没有多少食物可以吃,日常三餐就是一些野菜粥和煮树根。

在此期间,一位警卫员看到毛主席日夜操劳,身心疲惫,于是打算给他开小灶。只见这位警卫员特意炒了个菜,还搭配一碗白米饭送到了毛主席桌前。那么,一向坚持不搞特殊的毛主席接受了这份好意了吗?

1968年,毛主席外出回来之际,突然被警卫员拦在了门外。毛主席为人和善,从不跟人摆架子,这一点是世人共知的。但是某次居然有个警卫员把他拦在了中南海外,非要他唱出戏才能让他进去。此人到底是胆大包天还是如何?为什么他敢向毛主席提出这个要求?

图片

毛主席的一生一直都在跟战士们同甘共苦。有一次,一位战士看到毛主席日夜操劳,于是特意给他开了个小灶,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给他送去。然而,毛主席见状反而面露不悦,毕竟长征的条件这么艰苦,自己怎么能搞特殊呢?

很快毛主席便来到了营地将白米饭和小菜倒入了野菜粥的锅里,然后将其搅拌均匀。在战士们诧异的眼光中,毛主席直接盛上一碗粥跟战士们一起喝了起来。可以说像这种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生活已经是毛主席的家常便饭。也正因如此,所以毛主席才深得战士们的爱戴。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到了建国以后,毛主席依旧把这种简洁朴素的风格沿袭了下来。比如在中南海生活期间,他就常年住在简陋的紫云轩里面。按照警卫员贲兰武的说法,那时候毛主席常年睡在一张木板床上,生活可谓是简朴至极。

有一次,毛主席因公出差,工作人员见毛主席走后,干脆将紫云轩给翻修了,里里外外都装饰了一番。然而毛主席回来以后却直接沉默了,随后他便迁去了游泳池旁边的更衣室,在那里继续过上了简的生活。

按照的说法,毛主席一直以来都不太习惯住豪华房子,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产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除了房子以外,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极尽简朴,贲就曾表示,毛主席的一条毛巾十几年都没换过,主席用这条毛巾从头擦到脚边都磨没了,要不是亲自看到,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毛主席的生活居然如此节俭。其实主席身边的警卫员也多次劝主席换换毛巾,但主席表示自己已经用习惯了,所以就没有换新的必要。

此外,在穿着方面,主席也是尽显简朴之风,比如主席常年穿着一件破了口子的旧羊毛衫,甚至包括他的棉裤上也满是补丁,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在毛主席的诸多衣物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一双旧鞋子了。

按照警卫员周福明的说法,这双鞋是早年苏联领导人送给毛主席的,所以毛主席一直对其视若珍宝,即使坏了很多次,毛主席也不肯将其扔掉。许多警卫员曾对其表示不解,毛主席却说,鞋子问题不大,还是可以修一修的。

有一次,警卫员周福明就拿着毛主席的这双鞋去外面修。而由于鞋子实在太过破旧,以至于外面的师傅都修不好,无奈之下,毛主席只能将其塞在床底下留作纪念。

当然了,除了在居住和穿着上面比较朴素以外,毛主席在饮食方面也是尽显简朴之道。其中一位警卫员就曾表示,毛主席一个月的饭票钱不超过100块,虽然这些钱只够买萝卜、青菜,但他们却是毛主席的最爱。

图片

有时候,毛主席还会亲自跟贲兰武等警卫员出门采摘野菜,以此来作为自己的加餐。有一次,一位警卫员看到毛主席长期吃糙米,觉得对他的胃不好,于是建议毛主席将米饭换成京西稻米,但主席却不为所动。

因为在主席看来,无论什么米,无非都是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既然是食物,又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可以说,无论是吃也好,住也好,毛主席都一直在按照最低标准生活,从没有过一丝穷奢极欲的要求。

早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就为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那就是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量。毕竟在毛主席看来,民众都吃不饱,自己又怎么能安心的大快朵颐呢?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这种简朴风完全就是出于一种爱民思想的体现。即便是后来一位华侨给他送了30多斤燕窝,毛主席也舍不得吃。对于这些燕窝,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1968年,刚回到中南海的毛主席随即就被警卫员拦在了门外。在困难时期,已经年满60多岁的毛主席坚持和人民吃一样的不沾荤腥,只吃粗米,表示要和人民一起渡过难关。而其后身居高位的毛主席还做过哪些为人称道的感人事迹呢?

毛主席的一生简朴至极,在他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是按照最低生活标准来配备的,即使有人给他送来30多斤燕窝,他也不舍得吃,对于这些燕窝,主席全部将其用来招待外宾,直到1975年病重的时候,主席才将最后剩余的七两燕窝给吃了,以弥补自己身体的亏空。

当然了,尽管毛主席的日常生活如此寡淡,但他却从没有拿过群众一针一线。关于这一点,从1955年的一场羊肉泡馍饭局中就可以窥知一二。

1955年的一天,毛主席一行人刚刚参加完北京西郊的一场活动,由于几人滴米未进,所以在回程的途中饿得不行,众人开始商量去哪吃饭。毛主席表示自己吃不惯大饭店的菜,就爱吃路边摊。

众人听到主席这么说以后,直接把车开到了附近的一家羊肉泡馍店,店主看到来人比较多,于是在上菜的过程中给毛主席一行人送饼又送菜。毛主席见状笑着说道:“你们也是小本生意,就不要送太多了。”

大家吃完以后,随即到了结账的时候,店老板表示这餐一共63角。听到这句话以后,秘书高智开始搜罗口袋准备付钱。然而高智搜遍了全身,也只发现了几分钱。

图片

尴尬不已的他赶紧将目光投向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更尴尬的是,李银桥也没带钱。无奈之下,众人将目光齐刷刷地往向了毛主席,然而毛主席翻遍了口袋,还是没能凑出63角。就这样,气氛一下子陷入了凝固的境地。

一脸尴尬的高智赶紧对店家说道:“今天这账先赊着,等第二天再过来付钱。”店老板一开始很犹豫,但看到对方都是一群穿军装的人,觉得他们应该不会骗人,所以就默认了高的请求。

就在众人出门之际,人群中的一个人突然认出了毛主席,一时间大家都聚了过来,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店老板见状大声惊呼,表示这顿饭不收钱。与此同时,店老板还说希望毛主席他们能天天光临小店。

毛主席看着眼前激动万分的店老板笑着说道哪能不收钱,第二天就给送过来。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高就骑着自行车把钱送过来了。自那以后,这家羊肉泡馍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因为大家都想品尝一下毛主席吃过的羊肉泡馍究竟是什么味道。可以说,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方面,毛主席已经做到了一个典范。

当然了,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建国后,其实早在行军打仗之际,毛主席就把这种风格奠定了下来。当时毛主席带着部队在一处村里落脚。在村寨生活的那段时期,警卫员看到毛主席吃的异常寡淡,于是就从村民那里讨来了几串红辣椒,打算给毛主席开开胃。

毛主席看到警卫员捧过来的红辣椒后并没有表露出喜悦的神色,而是直接问到这些红辣椒给钱了没有。看到警卫员沉默不语,毛主席瞬间明白了一切,只见他阴沉着脸对警卫员教诲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咱们的基本要求,今后再从老乡那里拿东西,一定要给钱,不然我不收今天这些辣椒的钱就从我的伙食费里扣除吧到时候钱一定要交到老乡手里。

警卫员听完后,随即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将钱按辣椒的当量交给了村民。可以说,从始至终,毛主席一直都在以身作则,他从没有想过要追求个人享受,他一门心思都在想着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夙愿。

最终,在毛主席的影响下,他身边的无数人也纷纷养成了勤俭质朴和自我奉献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在党的历史中传承数代,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