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容生:写生是种感受,色彩是一种心境

 好眯健 2024-02-13 发布于福建

《南象北相——林容生、方向、丘挺山水画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展,在这个展览中,林容生作品直面自然,用写生锤炼自己的笔墨语言,同时设色清新朗净,描绘出文人向往的理想山水居园。在“南象北相”展览现场,林容生接受中央美院艺讯网专访,结合创作经历,分享自己写生及色彩运用方面的诸多美学主张,也谈到南北之别的自然、文化差异给创作带来的影响。

采访时间:2015年5月27日
采访地点:国家大剧院《南象北相——林容生、方向、丘挺山水画展》展览现场
采访撰文:张文志

艺讯网(以下简称“艺”):林老师,您好。今天这个展览“南象北相”突出了一个南北方位概念,三位参展艺术家也都是从南方来到北方工作、创作,您觉得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下突出地域上的差异与跨越,有怎样的意义?

林容生(以下简称“林”):我觉得艺术家的创作跟他的生活环境是有很大关联的,尤其是山水画家,画家对自己生活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形态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关注,而且会从中感受对我们创作有用的东西,尤其是中国又那么广大,南北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这点来说的话,这些东西跟艺术家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密切相关,所以我觉得尤其是山水画家这方面在创作有意或者无意都会把它体现出来的。

艺:古代因为联络不方便,可能南北差异会比较明显,现在通讯、资讯都十分便利,您觉得现在这种差异性还那么明显吗?

林:我觉得这种差异性可能更多是画家自身对环境感受的差异。现在的资讯很发达,我们可以很便捷的了解不同地方,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大便利。但作为自身感受来说,现在这种差异还是很大的,我从南方来到北方,从中小城市来到北京,不管是从地理环境角度还是文化环境角度都有让我感觉不一样的地方。

艺:其实南北文化并不是画面表面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和阅历有一种很内在的感化,最后融入到你的作品创作中。您可以结合自己从南到北的创作经历,谈谈这种影响吗?

林:从山水形态来说,南方水草丰茂,植被也比较丰富,以前我在福建生活基本上四季如春,很少看到北方冬天的景象。这种自然形态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再转换成画面就是具有生机、色彩丰富的图景。作为艺术家,在画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也是我们创作时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心理所追求的东西,长期的生活,你会觉得很亲切,都会多多少少体现在画面上。至于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从色彩的角度来说,南方的自然山水色彩比较丰富,土地、树木、天空的颜色都很北方的感觉不太一样。

艺:今天是三位艺术家在同一个展厅展出,在主题、表现技法上也有都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个展览中,您期待有一些怎样的碰撞和对话?

林:我们几个艺术家举办这个联展,除了给观众呈现我们的创作,同时也是我们之间的一次相互交流。我们三个虽然都是从南方到北方,实际上我们创作的关注点还是有差异的,而且还是很明显的差异,比如方向基本关注的是城市生活,现在南北的城市虽在外在形态上感觉差不多,但从他画面气息我觉得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我画面中山村的自然风光可能更多一些,相比城市,我关注更多的是自然的东西,也有一些农村乡土的东西;丘挺画了很多西湖题材,很显然是南方的。我们发现很多从南方过来的画家,可能在创作主题上有一部分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就看到方向画了很多北方的城市,可能他从中发现了不同的感受,但我还是对南方的那段生活经历感受挥之不去,也一直延续这个题材进行创作,不过也会在笔墨表现方式上或者一些形象处理上有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更多的在形式追求上,比如在南方更喜欢比较滋润的笔墨形态,到了北方可能老辣干枯的笔墨形式可能会感受多一些。

艺:看您的展出作品很多都是写生创作,不管是南方福州三坊七巷,还是北方太行山、黄河流域,在写生过程中锤炼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面对自然、面对创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转换?

林:我觉得写生很重要的是去接受自然、感受自然,是一个体验大自然的过程,我在三坊七巷、闽北山区、北方山区写生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从笔墨表现角度来说,我可能也会因为这种感受不同,会在具体写生的时候来做一些形式上的调整,试图让自己的笔墨更接近我在这个自然面前的一种感受。写生是很重要的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说是我们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去思考一些很具体的形式表现问题,比如说我们在面对不同写生对象时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现更为恰当,更能体现这个地方给我们的一种感受,一种外在和精神上的不同差异。我觉得这是写生很重要的一点,尽管传统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太注重客观的东西,但这是我自己跟大自然交流的一个过程。

艺:看您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很有自己的方式,您的作品整体构图是那种“大景山水”,而局部又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色彩的处理方式也是特色鲜明,您可以谈谈整个画面感觉的营造吗?

林:我觉得风格的形成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的追求是有很大关系的,这种认识一部分可能是比较感性的,这主要源于自己主观的认识,另外一部分是比较理性的东西,这是建立在学术思考上面的。中国画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是在继续传承,希望经过自己的理解能够创造出一些跟前人不同的图式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笔墨肯定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东西,另外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有一些生活的感受,在传统和生活积累之间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视角,或者说用一些跟前人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现,这个是我比较希望达到的一个过程。在我的创作中,色彩是我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在传统山水画里除了青绿山水之外,古人是不太用色彩来表现的,主要是采用水墨。

艺:您刚提到色彩方面的考虑,墨与色,是中国画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这也是“南北宗论”当中的评判标准之一。对于水墨与色彩,您自己有怎样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林:用水墨进行中国画创作,我们是用毛笔作为它的形式基础的,而毛笔在运用过程当中是以线条作为主要形式结构的,所以在用毛笔呈现时,就是以线条结构来体现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方式。但色彩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源于大自然的感受,大自然中的很多色彩能带给我们欣喜,所以我觉得色彩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从我的画面来看,我并不是把色彩作为一种很客观的形态去表现,而是让它成为一种具有心理表现的,除了能够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也能在心理上带来某种感受。

艺:在今天中国画坛,实验水墨、新水墨等也是讨论比较多的,作为山水画家,对这种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新形式,您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和观点?

林:我觉得不同年龄段的画家对于艺术创作的理想和追求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新水墨、实验水墨等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画家在探索,我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积极有意义的探索。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在意过具有探索性的或者反叛的东西,我们把这种创造力和表现都放在建立自己个性语言的目标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可能会慢慢又有一种回归的心态,我们的心情越来越平静,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有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的又会向传统回归。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