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人生是一个试炼的过程,这四种人生,哪一种是你真正想要的?

 傅佩荣 2024-02-13 发布于北京

人生是一个试炼的过程,认识自己现在处于哪种型态,再考虑下一步往哪里走。
——傅佩荣

人生是一个试炼的过程。

未经历之前,很难有人能够清晰界定自己的人生。

好在人类一路发展下来,留给我们很多经验作为参考。

如此,人生境遇大概可以归纳为四种型态。


1

含泪播种,欢呼收割

普遍经验来看,一个人努力奋斗,往往会有好的结果。

美国有一位田径女选手,得过奥运会两面金牌。

她深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于是改变她的运动专长,开始练习高尔夫球。

两年之后,她又荣获全美女子高尔夫球赛的冠军。

记者说她是一个运动天才,不但在田径场上得到金牌,还赢得高尔夫球赛的冠军。

她回应说:

我不是天才。

当我决定要改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每天至少挥杆一千多次,直挥到手抓不住球杆为止。

我经常会想,一个人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拿来学任何一件事,全力以赴,最后一定会成功。

问题在于,要一心一意的奋斗才行!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只是顺着别人的要求去做,到最后恐怕会发现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专长,很难超越大多数人。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以前投稿到报社,也是屡投屡退的。

那么,我怎么训练自己呢?

我从翻译入手,翻完两百万字以后,仿佛开窍一般,自己的文笔也训练出来了。

为此我要足够专注于翻译和写作这件事。

以至于,我女儿小时候以为,爸爸就是坐在椅子上的人。

因为从她起床到睡觉,我都坐在椅子上。

所以,即使像我这样,只有一点小小的成就,也没有任何侥幸,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这就是我们说的从含泪播种,到欢呼收割。


2

不劳而获,自我放逐

有些人的命比较好,好像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生活得非常优越。

但是,这种人往往容易走到一种极端,就是精神无所寄托,最后自我放逐。

这种心理状态,一般人很难理解,因为大多数人的家境都属普通,只能靠想象。

我正好碰到过这样的例子。

我在台大上课时,有位女士经常来旁听。

听了一年多的课之后,她主动过来对我说:

“老师,我的背景您恐怕不太知道。

我生下来之后,家里只有一个问题,就是钱多到不知该怎么花掉。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该怎么花钱?”

我听完吓了一跳,居然有这么好命的人。

但是她看起来并不很快乐,我就建议她去做一些公益事业。

她答说都做过了,接着跟我细说她做过哪些事。

我发觉她做任何公益事业,从来不会超过两年,因为做着做着就觉得没什么趣味了,于是又换另一样慈善事业。

朋友劝她说:“要对付无聊,只剩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去找更无聊的事来做。”

于是,她就跑到台大来听我的课了。

这个例子让我们知道,优渥的生活并不一定使人幸福,反而可能产生自我放逐的感觉,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

这种失去意义的人生,恐怕也不太好过。


3

坐享其成,心灵转向

第三种人生是坐享其成,但他的走向不一样,看起来很有意思。

坐享其成并不是坏事,比如父母努力赚钱,供子女过好的生活,这是他们的愿望,子女也不会排斥这样的情况。

不过,最重要的是心灵转向。

有一本书,名为《僧侣与哲学家》,作者是一对父子。

僧侣指的是儿子,哲学家指的是爸爸,父子两人的对话构成书的内容。

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里,爸爸是法国有名的政治哲学家;妈妈是艺术家,舅舅是航海家。

经常来往他们家的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文艺界的领袖,全是欧洲第一流的人才。

儿子是念生物学的,如果继续研究,也会有不错的成就。

但是,他的人生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他念书期间,看到一些西藏喇嘛的介绍,难以想象这些人怎么过着如此穷困的生活,而态度却这么安详与稳定。

因为他从小接触的人,在社会上都很有成就,却鲜有人真正快乐。

为了寻找答案,他决定去喜玛拉雅山上拜访那里的僧人。

他到当地之后,遇到一位高僧,当下就觉得这个人应该是他的老师,立刻拜师学习佛法。

后来,他出家当和尚,成为达赖喇嘛第十四世的法文翻译。

这个儿子虽然坐享其成,但是他能够心灵转向,很快发现“这一切不是自己所要的”。

我们没有那样的家庭背景,但当你经过一番奋斗,人生有所积累以后,是不是也会偶尔发出这种疑问:

这真是我想要的吗?这样就够了吗?

有时候终于得到想要的,却发现好像并不那么快乐。

为什么?

有一种原因,是你的目标选错了。

还好我们尚未抵达生命的最后阶段,及时转向,一切都来得及。

社会在经济上越来越富裕,坐享其成倒无所谓,但是心灵没有转向的话,毕竟是很大的遗憾。


4

前途茫茫,峰回路转

很多人操劳一生,还是觉得前途茫茫。

这是因为他只把自己限制在相对的事业成就上,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曾经听一位经济学家说:

“当你口袋的钱多一点时,脸上就会出现微笑。”

这句话说得相当贴切,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人性自然欲望的真实情况。

钱很重要,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果把钱当作最重要的,就可能不择手段,而放弃人生其他真正重要的方面,恐怕损失更大。

如果视钱为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另外寻找更重要的东西。

说到人生茫茫,我总是会想到一个故事。

在《吕氏春秋》里,有个人叫宁越。

他十几岁时就替别人工作,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苦不堪言。

眼见前途一片灰暗,他不知如何是好,便去请教朋友怎样才能摆脱现在的痛苦。

朋友对他说:去读书吧,三十年后你一定可以免除痛苦。

他听完颇受启发,于是发愤图强,比别人加倍用功,别人睡觉休息他也不敢懈怠。

十五年后,他读了不少书,累积学问,成为某个贵族的家教。

自己的修养获得了提升,生活也随之改善。

人活在世间,只在物质层面上发展,难免会碰到前途茫茫的情况。

但是,如果转向心智和灵性的修养上,在基本的需求满足后,就会有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说,人生是一个试炼的过程,以上四种型态都值得参考。

大家不妨先找出自己大概属于哪一种,再进一步思考后续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