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里的一段话,让我觉得,中考仍是一条必须选择的路

 语文桃花源 2024-02-13 发布于吉林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49页,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如果要细分,阐述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的这段话,可分为三条:

第一条: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第二条: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

第三条: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我觉得,第一条提得真好,“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以后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交友……诸多人生选择,“核心素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检验,这种检验能够为今后的教与学指引方向,如果考试得当、得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样,就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可是,第二条的十四个字,却像一把把利刃,刺在了我的心中。“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现在,在义务教育阶段,为高一级学校的招生录取提供依据的考试,最重要的,仍是中考。虽然有一些学生能通过参加科技类的考试,或者竞赛升入高一级学校,但人数可谓凤毛麟角。

《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这十四个字,明确告诉学生和家长,想要升入高一级学校,仍然是要走“中考”这座独木桥!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也不想被中考分流,所以,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来走过“中考”这座独木桥。

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也就是中考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升学的一把尺子,尺子之下,一片寒鸦社鼓,风景定然是凄凄惨惨戚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仍然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如果说第二条是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四面歌残终破楚”的悸然,那第三条,就是让老师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

“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这句话,说得固然好,让我们知道,学生的人生成长,和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多么地重要。可是,当考试成了教育区域之间的评比,和学校之间的竞争的时候,定然会成为一种连锁反应,病态地出现“剧场效应”。

试想,当考试成为评价教育区域的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参考的时候,各个教育区域的领导为了不甘人后、争先向前,就会给区域内的各所学校压担子,让区域内的各所学校提高考试成绩,怎样有效提高各个学校的考试成绩呢?那,仍然是对区域内的各所学校进行评比,而区域内的各个学校为了评比时有个好成绩,好名次,就会给学校内的老师压担子,让各科老师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样,老师卷起来了,学校卷起来了,教育区域卷起来了。最终,弄得老师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老师们为了追求好的中考成绩,每日里,枕戈待旦去“晨兴理荒秽,夕阳西下时“带月荷锄归”,真是“凄凄惨惨戚戚”啊!

哎!中考,仍是学生人生成长中,一条必须选择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