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绽放的大英帝国,哀伤的维多利亚时代绘画

 画游记 2023-05-10 发布于广东

广东省博物馆的《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品主要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以绘画为主,展品数量还是挺多的,但由于时代限定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代(1837-1901)的英国,可以想见除了透纳(他的老对手康斯坦布尔刚好1837年走了,不在此范围)、拉斐尔前派和唯美主义,在西方艺术史来说并没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这个时代在欧洲大陆已经是印象派甚至后印象派的天下了。

这次来了一件透纳、两件米莱(其中一件还是水粉画)、两件莱顿、一件塔德玛,算是有所代表,但罗塞蒂只有一件素描,看来利物浦的收藏还是不能跟国家美术馆和泰特比。

大卫·考克斯《在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1851,沃克美术馆藏

考克斯也是印象派早期先驱之一。粤博这次打光太保守,画框留有较多阴影。由于展品都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场馆,这篇只标子场馆名字。

威廉·透纳《沉船浮标》,1849,苏德雷博物馆藏

还是比较大的画,第一版创作于1807年,42年后透纳将其重新完成,并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即这个版本。众所周知透纳很喜欢画巨浪滔天的大海,有这么大个彩虹的则不多见。

托马斯·克莱斯韦克、理查德·安斯德尔《森林之王》,1869前,苏德雷博物馆藏

克莱斯韦克画了森林,安斯德尔则主要画鹿群。

托马斯·费德《猎场看守人的小屋》,1845-1846,沃克美术馆藏

费德是苏格兰画家。

爱德华·约翰·科贝特《表演者》,1855,沃克美术馆藏

科贝特擅长风景和花卉画,晚年专注田园场景和儿童主题作品。

约翰·爱德华·纽顿《较量》,1861,沃克美术馆藏

表现小提琴手与笼中鹦鹉的音乐对决。

约瑟夫·爱德华·沃拉尔《音乐还是工作?》,1864,沃克美术馆藏

沃拉尔是拉斐尔前派在利物浦的追随者,这幅作品曾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

詹姆斯·坎贝尔《等待法律援助》,1857,沃克美术馆藏

坎贝尔的作品聚焦于家乡利物浦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细节。

查尔斯·詹姆斯·刘易斯《旧信件》,1862,沃克美术馆藏

挺有古典味道,但画中人穿的是当时流行的服饰。

查尔斯·韦斯特·柯普《接受还是拒绝?》,1872,沃克美术馆藏

画中女子正在回复一封求爱信,门口则有等待的信使和女仆,女孩脸泛红晕,应该是答应的。

乔治·古德温·基伯恩《贫穷的亲戚》,1875,沃克美术馆藏

画中穿黑裙的女子是刚丧夫的妹妹,穿白裙的是姐姐,中间站立的是姐夫,他正不情愿地递了一把钱给坐着的岳父以接济他们。

乔治·赫明·梅森《雄鹅》,1864-1865,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梅森是乡村风景画家,曾在意大利生活。黄昏的光线表现得不错。

亨利·摩尔《微风徐徐》,1887,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很大很单纯的风景画。

迈尔斯·伯基特·福斯特《幸福时光》,1880,沃克美术馆藏

福斯特是著名的乡村风景水彩画家。

海伦·阿林厄姆《在维特利村》,1884,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女画家阿林厄姆深受福斯特影响。

乔治·克劳森《金色谷仓》,1901,沃克美术馆藏

克劳森一定程度上受印象派影响,是从伦敦移居到乡村的艺术家之一。

阿尔伯特·古德温《惠特比港》,1891,沃克美术馆藏

古德温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师从拉斐尔前派画家休斯和布朗。

詹姆斯·霍兰德《威尼斯总督府》,1862,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英国人壮游爱去威尼斯,霍兰德曾四次造访威尼斯,并创作了数百幅相关作品。

约翰·弗雷德里克·刘易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1840-1841,沃克美术馆藏

刘易斯是东方主义画家,曾在开罗生活了十年,此作是他在东方期间画的。

爱德华·李尔《阿斯旺》,1854,沃克美术馆藏

李尔也是常年在欧亚大陆旅行的艺术家。

威廉·莱顿·里奇《西西里村庄》,1879,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里奇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绘画老师,曾任皇家水彩画协会副会长20年。

埃德温·兰西尔《叼着拖鞋的狗》,1848,苏德雷博物馆藏

兰西尔是杰出的动物画家,不到30岁就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也是女王最喜爱的画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苏格兰的国宝《幽谷之王》。

布里顿·里维尔《忠诚》,1869,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牢房里一条狗正在安慰它的主人。

威廉·哈金斯《午休-雄狮》,1863,沃克美术馆藏

哈金斯以良好的素描和显著的色泽而闻名。

威廉·哈金斯《守护》,1853,沃克美术馆藏

亨利·斯泰西·马克斯《特别议会》,1891,沃克美术馆藏

更像是漫画,用来讽刺开会的议员。

福特·马多克斯·布朗《期待:1854-1855年间的炉旁》,1851-1852,沃克美术馆藏

布朗是拉斐尔前派的精神领袖和直接引路人,画的是他想象中未来的妻女。

威廉·戴斯《客西马尼园》,约1850年代晚期,苏德雷博物馆藏

客西马尼园是耶稣被捕前独自祈祷了一夜的地方,也是最终安葬圣母玛利亚的地方。戴斯以苏格兰风景来表现圣经故事,赋予观众更多共鸣。

威廉·霍尔曼·亨特《意大利孩童(编稻草的托斯卡纳女孩)》,1868-1869,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画家,画中的鸽子代表亚平宁山脉城市特有的温柔,草编则是佛罗伦萨地区的重要产业。

威廉·霍尔曼·亨特《圣亚尼节前夜》,约1856-1857,沃克美术馆藏

根据济慈的同名诗歌创作,描绘了一对情侣从一场醉酒盛宴中出逃的瞬间,是一幅大型画作的缩小版。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梦回往昔:蹚过浅滩的骑士》,1863,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很小的水粉画,是同名油画的缩小版,前景和背景之间的构图距离、特定的面部表情和人物服装上的细节,都具有拉斐尔前派的风格。

威廉·林赛·温德斯《伯德·海伦》,1856,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温德斯是拉斐尔前派的追随者,画的题材来自苏格兰民谣,海伦身怀六甲,伪装成一名男侍紧跟在情人的马后,不让他抛弃自己。

威廉·戴维斯《彩虹》,1858,沃克美术馆藏

戴维斯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定居利物浦,并受到拉斐尔前派影响。

威廉·约瑟夫·邦德《奥克斯顿的宅邸》,1854,沃克美术馆藏

邦德是一位海洋和风景画家,一生都在利物浦度过。

丹尼尔·亚历山大·威廉姆森《春天里于沃顿峭壁眺望阿尔塞得山丘》,1863,沃克美术馆藏

色彩丰富,右下角还有只兔子。

约翰·迈尔惠施·斯塔威克《圣则济利亚》,1895-1896,苏德雷博物馆藏

斯塔威克曾是伯恩·琼斯的助理,圣则济利亚是音乐守护神,画中人刻意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和立体构图。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卧姿的简·莫里斯》,约1870,沃克美术馆藏

罗塞蒂就这一件素描,简·莫里斯是罗塞蒂后期的主要模特,很多作品都能看到她。而且他们应该有恋情,但简其实是罗塞蒂好朋友莫里斯的妻子。

爱德华·伯恩-琼斯《为“命运之轮”创作的女性头像习作》,1873,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伯恩-琼斯是拉斐尔前派后期代表画家,他痴迷古希腊神话和中世纪传说,《命运之轮》是伯恩-琼斯在41岁时创作的一幅油画。

爱德华·伯恩-琼斯《女性人体:皮格马利翁系列的维纳斯练习作》,约1870年代中期,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伯恩-琼斯的组画《皮格马利翁》是根据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爱上自己雕刻的雕塑这一传说创作的。

查尔斯·爱德华·佩鲁吉尼《芍药》,1887,沃克美术馆藏

莱顿是佩鲁吉尼的朋友和导师,都是唯美主义画家,唯美主义的信条是:为艺术而艺术,先画得美,不管有没有意义。

乔治·邓禄普·莱斯利《命运》,1870,沃克美术馆藏

画中的女子把鲜花丢进河里,根据花朵的浮沉预测爱情运势。

阿尔伯特·摩尔《贝壳》,1874,沃克美术馆藏

应该有向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致敬的意思,当然这里表现的已经是人而不是神。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忠诚至死不渝》,1865,沃克美术馆藏

波因特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品描绘庞贝城毁灭前一个罗马士兵坚守岗位的情景。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悄悄话》,1869,沃克美术馆藏

阿尔玛-塔德玛创作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题材的绘画,色彩华丽,充满感官刺激,当年西蒙基金会精品展的一幅《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印象深刻。

弗雷德里克·莱顿《挽歌》,1888,沃克美术馆藏

莱顿从1878年起担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去世,他对推动英国古典复兴起到关键作用,他描绘了一系列理想化的女性头像,采用了一种用釉料稀释颜料的技术,以此实现对女性的脆弱气质和精神的刻画。

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她将被创造成女人》,1870年代早期,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瓦茨擅长象征主义手法,且带有神秘色彩。作品描绘的是夏娃的诞生。

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普罗托斯之妻》,约1885,沃克美术馆藏

普罗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财神。

弗雷德里克·莱顿《与蟒搏斗的勇士》,1877,沃克美术馆藏

这是莱顿仅有的两件雕塑作品之一,是真人大小铜像的缩小版,其对人物肌肉的塑造和瞬间的表现力,与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一脉相承。

托马斯·桑尼科洛夫特《骑马雕像》,沃克美术馆藏

骑马人正是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当时女性骑马是侧坐的。

威廉·哈默·索尼科洛夫特《割草人》,沃克美术馆藏

索尼科洛夫特是受莱顿影响的雕塑家,此作也还有一个真人大小的版本。

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投河女人》,1848,沃克美术馆藏

比较黑暗的画,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据说在18478月的两天里,泰晤士河就有5名投河女性的尸体被发现。

亚瑟·斯托克斯《失去母亲的婴童》,1883,沃克美术馆藏

一个丧妻的年轻父亲抱着孩子,跪在妻子的墓边。

弗兰克·霍尔《渔家》,1881,沃克美术馆藏

画的是北威尔士的一个贫穷渔民家庭。

弗雷德里克·沃克《“避风港”习作》,1871-1872,利华夫人美术馆藏

是一幅关于古老救济院的大型油画的草稿。

休伯特·冯·赫科默《黄昏》,1878,沃克美术馆藏

描绘的是伦敦圣詹姆斯济贫院日间活动室里的一群女贫民。

塞缪尔·梅顿·费舍《制花工》,1896,沃克美术馆藏

描绘了一个慈善机构为帮助贫穷的年轻女孩而设的人工花作坊。

威廉·鲍威尔·弗里思《<第十二夜>的角斗场面》,1842,沃克美术馆藏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之一,画中场景是打扮成男仆的薇奥拉和阿戈齐克爵士正在决斗。

约翰·菲利浦《赤脚修士》,1842,沃克美术馆藏

灵感来自斯科特骑士小说《艾凡赫》,赤脚修士是基督教僧侣,靠施舍和乞讨生活,此画是讽刺他们好吃懒做。

丹尼尔·麦克利斯《祷告后的玛德琳》,1868,沃克美术馆藏

灵感也是来自济慈的诗歌《圣亚尼节前夜》,传说在圣亚尼节前夜,年轻女孩可以在梦中看到未来的丈夫。画中的玛德琳祷告后正准备就寝。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索尔韦的殉难者》,1871,沃克美术馆藏

主题来自17世纪的苏格兰历史,当时这个国家由于激烈的宗教争端而分裂。1685年,苏格兰威格敦郡的玛格丽特·威尔森被判处溺水死刑,因为她拒绝向作为教会领袖的国王宣誓效忠。年仅18岁的她被绑在苏格兰索尔韦湾的木桩上,在潮水涌来时被强行推入水下。

19世纪60年代,米莱放弃了拉斐尔前派明快精致的风格,转而采用这幅画中更宽广、更松散的笔触和更柔和的色彩,但画中女子丰满的嘴唇和飘逸的红发,仍带有浓烈的拉斐尔前派色彩。我在开展第一天看的时候,此画的展牌弄错了,不知道后来改过来没有。

奥古斯都·利奥波德·埃格《查理一世在诺丁汉举兵》,1852,沃克美术馆藏

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16428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的旗帜,宣布讨伐议会的叛乱分子,挑起第一次内战。此画画的就是这个场景,是为议会大厦的大型壁画所画的草稿,但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亨利·本杰明·罗伯茨《奥利弗·特维斯与费金的初次见面》,1868,沃克美术馆藏

题材出自狄更斯《雾都孤儿》,特维斯是小说的男主角,一个身世苦难的孤儿,费金则是一群扒手的头子。

约翰·卡尔葛·荷斯利《情人节的早晨》,1865,沃克美术馆藏

画中女子大概是正在读一封情书。

阿特金森·格里姆肖《利物浦海关大楼北侧》,1880-1890,沃克美术馆藏

格里姆肖以擅长画月光而闻名,当时的利物浦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威廉·奎勒·奥查森《中式立柜》,1868,沃克美术馆藏

主要表现的是中国橱柜和器皿,说明当时中国风的流行。

弗兰克·哈德斯通·波特《持扇子的女孩》,1870-1880年代,沃克美术馆藏

画的可能是画家的未婚妻。

托马斯·布罗克《维多利亚女王》,1901-1903,沃克美术馆藏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布罗克当选为官方纪念碑雕刻家。

维多利亚女王午后礼服,约1890-1901,沃克美术馆藏

1861年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维多利亚女王陷入悲伤,直到去世前都穿着黑色衣服,加上女王此前也都保持朴素典雅的衣着风格,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景泰蓝马,19世纪末,世界文明馆藏

产自中国,是道格拉斯·克劳福德送给利物浦博物馆(现世界文明博物馆)的31件景泰蓝之一。

展览中还有许多从中国丝绸博物馆借的服装、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借的外销工艺品,就不一一看了。总体来说展品质量还是不错的,但级别跟上海那些大展不能比。三年前广东省博物馆的《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票价是80,这次收70显得略贵,但这次提供免费的讲解器要点赞。

展览的中文名叫绽放,英文则是splendour,其实是雄伟壮丽的意思。用来表达那个时代横行世界的大英帝国,还是符合的。但整个展看下来,作品却多带了点哀伤,几乎一个笑脸都没有,我不知道是策展人的刻意选择呢还是那个时代的绘画确实如此,当然这总比那些只会歌颂政治强人的艺术强。

顺便说一下广东省博物馆的铜镜展,本来不想写这个展的,但有几件画就提一下。

明,吴伟《洗兵图卷》

我是真没想到会展这件,距离上次《千年风雅》展出已经有8年了,这次大概是因为画中电母释放闪电的法器是两面铜镜,可惜没有展全,但机会很难得,画得太好了,我觉得吴小仙的线条可以让我看一整天。

清,居廉《杂画册之当作如是观》

美女是妖怪,色即是空,居廉同一个题材的画在东莞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都还有。

清,纽枢《人物册》

清,潘振镛《仕女图》

就看这些吧,铜镜不好拍就不多说了。

《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
展期:2023428—820
门票:
70元(工作日60元)
《宝镜风华——馆藏铜镜展》
展期:
2023420—820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