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大秦帝国的奠基人

 小播读书 2024-02-14 发布于广东

商鞅,被誉为是大秦帝国的奠基人,在商鞅的辅佐下,秦国从西域边陲的一个小国,变成了战国第一强国,商鞅正是秦国由弱变强的关键人物。

商鞅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商鞅和李悝和吴起一样都是卫国人。

卫国在今天的河南境内,卫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地方不大,但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上存在了近1000年,出了很多名人,还挺传奇的。

商鞅出生于公元前390年,早于孟子和庄子,和法家的慎到和申不害是同时代的人,商鞅是卫国贵族,早年喜欢刑名之学,历史记载还是李悝和吴起的学生,早年学习儒家思想,后来转入法家思想,因此他的思想中兼具儒法的气质。

商鞅曾经四次游说秦孝公,推行他的治国理念,最后终于用富国强兵的理念打动了秦孝公,被重用后的商鞅有了秦孝公的支持,开始锐意改革。

商鞅变法沿袭了李悝变法的基础策略,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变法的起点还是农业,策略就是“尽地力之教”,调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激发百姓种地的积极性。

同时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策略。

在推行《垦草令》三年之后非常成功,然后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相当于秦国宰相,开始主持大规模变法。

首先是变法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第二是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建立了二十等爵制,有军功者,按照标准升爵受赏。

军功制度极大地鼓舞了秦军的士气,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第三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王族里面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

第四是鼓励公战,严惩私斗。

第五是鼓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六是提升农业生产,减免税赋等等。后来商鞅还主持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变法,包括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等等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变革。

商鞅变法力度非常大,当然也遭到了当时世家大族的抵制和强烈反对,商鞅推行新法10年后,秦国开始由弱变强,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富人足,百姓勇于公战,社会秩序井然。

但是变法之后,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商鞅因为变法树敌太多,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善终,被车裂而死。

商鞅虽然作法自毙,但是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被车裂之后,秦国的法制路线没有中断,强大的秦帝国逐渐站稳脚跟,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开始,经过六世的治理,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那商鞅的法家思想要点是什么呢?

韩非子总结了商鞅的思想为“法”,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被韩非子融会贯通,后来韩非子也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被收录在《商君书》中,现存仅24篇,其中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围绕:法、信、权来展开。

在《商君书·修权篇》中,商鞅说,治理好国家有三个因素:法度、信用、权力。

法就是“任法而治”,也就是以法度为最高准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样做,一切以法律为准则。信就是讲赏罚,所谓赏罚有信。

权就是国家权力,包括财富权、军事权、法律权、文化权、道德权,都要集中在君主手里,统一思想和意志,形成战斗合力。秦国的变法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三个根本展开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度严明,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第二次变法后四年,秦国公子虔qián犯法,被商鞅割掉了鼻子。

商鞅明白,法是否有效,在于立法权和执法权,如果不能严格执行,那么法就无法树立权威。

关于信用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商鞅“徒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令人在国都的市场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对百姓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将给十金。

百姓感到莫名其妙,没人愿意干。

商鞅又加码说:“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城北门,给五十金。” 

真的有人自告奋勇,把木头搬到了北门,然后商鞅兑现承诺给了五十金,由此商鞅获得了民众的信任。

总之,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法家思想实践最为成功的典范,不仅为后世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法家思想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后来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整合为一体,最终整合成为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下一期内容,我们就来介绍申不害的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