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强行给别人点灯

 西北贾 2024-02-15 发布于山东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巨大的认知差异的,甚至于是无法填满的鸿沟。人与人之间要想存在碰撞,怎么滴也得是半斤八两的样子。

以前有个看法就是不要好为人师,其实说的也是这个事儿,认知上的差异受限因素非常多,远远不是几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要不然就不会出现醍醐灌顶这个成语了,可见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难,都专门搞了一个成语出来。

以前看《三体》的时候,学到了“降维打击”这个词,但是这个词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目前来看这种思维在商业场合应用会更广泛一些。如果跟一个认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人去争辩,永远不要期望出现所谓的“降维打击”,很可能会成为无意义的纠缠,只要你开始跟对方纠缠,对方已经赢了。没有意义的纠缠,比的不是谁认知水平高,谁更厉害,比的是谁的底线更低,谁的时间更不值钱。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强行给别人点灯并不总是明智的选择。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以“过来人”自居,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生而为人,做好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架构,或许你的道理没错,但不代表别人的行为就有问题。

自己的标准,不一定适合别人。

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都会缓慢形成自己的生存法则,不要拿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也不要以自己标准去要求别人。

你觉得保持学习的习惯是进步的做法,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愿意这样做,或许人家就想躺平呢,对他们来说玩玩游戏可能更好?你认为对的事情,对别人来讲不一定就是对的,和尚吃肉就是痛苦,而给吃肉的人整天吃素也是一种折磨。你的想法没错,也不一定适应所有人,就像别人的想法有道理,但不一定适合你一样。尊重别人的选择,是一种修养。

尊重感受,而不是强调内容。

人与人交谈,内容很少会被记住,但那种感觉会让人记住很久。比如说与人产生口角,一段时间之后,说过什么可能记不住,但是被骂的感觉肯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事情可能都记不清了,却可以记住大家在一起的感觉。许多人往往会在具体的内容上纠结、争论,试图让对方认可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尊重个体差异和自主权,避免侵犯他人的自尊心和尊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目标。强行给别人点灯可能会侵犯他们的个人空间和自主权,使他们感到被束缚和不自在。你认为的康庄大道,也许是别人的荆棘之路;你认为的精彩人生,也许是别人牢笼的枷锁。人生在世,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各自有各自的苦海要渡。你不能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别人该走的路。理想的关系,是你懂得尊重我的不同,我能够理解你的不易,给予对方充分的包容和空间。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都有独特的理解,每个人心里对幸福的追求也不尽相同。不要随意指导别人,因为你不见得了解他的人生,你所谓的好心好意,可能是他人的人生绊脚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