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0年前的“状元”真迹,能和怀素“掰手腕”,可惜被日本据为己有

 墨品书法网 2024-01-22 发布于北京

古代科考学子为了达官显贵、一举夺第,不仅通读四书五经,还需要练成一手好书法,在撰写答卷时,通篇字迹整洁、优美,使考官清晰分辨内容,看后赏心悦目,留下良好印象,分数自然高一些。

因此文人书法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万里挑一”的状元,基本功扎,文艺修养深厚,感知力、创造力敏锐,整体实力不逊于专业书法家。

例如2006313日,上海博物馆联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上海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包含了130件“中日名帖”,大多数为“国宝级”书法。

除了经典的王羲之《丧乱帖》、《定武本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帖》、苏轼《李白仙诗卷》,有一件1300年前的“状元真迹”,吸引众人驻足欣赏,此作就是贺知章唯一传世真迹《孝经》

同李白一样,贺知章诗文极富盛名,再加上695年考中状元,乃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少有真迹传世,彻底掩盖了书法光辉。

不过贺知章的实力丝毫不弱,他深得张芝、“二王”行笔的狂逸随性,据说“画圣”吴道子都向他求学,甚至这件《孝经》能和“草圣”怀素掰手腕

《孝经》卷尾注有“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小楷,全文共计1847字,笔画翰逸神飞、飘逸劲健,一派率性奔放、跌宕纵横之象。

拿文中的“人”字看,起笔尖峰侧入,营造飞动干练的气势,之后行笔采用中锋,笔画坚实遒劲,结字与常见“人”字不同,右边笔画浑厚伸展,好像往右边翻倒,又奇异的维持住了平衡,颇为险绝妙趣。

章法上随字体的轻重浓淡而变化,时而枯涩细瘦,时而浓郁浑厚,流动感强烈,于磅礴畅然的气韵中,添加拙朴古雅的质感,尽显烂漫雄伟。

无愧于施宿评价曰:“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诗仙”李白一度在《送贺宾客归越》中称赞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上述2人觉得贺知章草书,能与张芝、王羲之相媲美,卢象亦将他比喻成王献之,由此可见,其笔法之纯正、功力之精深,值得后人钻研学习。

时常临摹,可以体悟晋唐“古法”,让行笔灵活多变,而不失精准凝炼,笔笔自然生动、畅然优美,相较于张旭、怀素的狂草,此作笔画开合较小,容易把控笔势,依此循序渐进学习,日后临摹狂草。

这件《孝经》曾收录于北宋《宣和书谱》,可惜17世纪后期不慎流入日本,被其据为己有,明治年间献给日本皇室,2006年上海展出,是《孝经》时隔400年首次回国。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贺知章《孝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