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你只是不懂做臣子的艺术

 石榴红 2024-02-15 发布于江苏

在国家危难时,他力挽狂澜。

他用一身忘死的决心,用不畏人言的铁腕,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游离在官吏、皇室的斗争中,为大明王朝的寿命延缓争取一点时间。

他身前位极人臣,身后即被清算,荣誉尽失,家人被绝食六天饿死十七人,更有自尽、逃跑者不计。

这制度的必然,但也与他行事专断、待人不善、不懂为人臣之道、僭越礼制不顾神宗感受有莫大的关系。

  • 一 平步青云

张居正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得内阁重臣徐阶提携,虽然稍有波折,却也官运亨通。

张居正47岁时,隆庆帝死,皇太子只有十岁。张居正联合太后、太监冯保搬到首辅高拱,顺利上位。

张居正手握实权,开始了他力挽狂澜的辉煌十年。

  • 二 接手烂摊子

张居正上位时是万历年间,大明已经是日落西山。

财政:收支很不平衡,国库亏损严重,只有表面风光;

赋役:土地兼并严重,税收越来越少,甚至收不上来,加上天灾不断,农民起义不断;

吏治:官员纪律松散,贿赂成风;

军事:军饷发放不及时,叛变也是大有存在;

边疆:鞑靼随时都入侵的危险,东北的女真部落也逐渐强盛,还有沿海倭寇趁火打劫也是常有的事……

  • 三 霸道辅政 力挽狂澜

张居正一上位,就采取雷霆手段改革,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对内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丈量田地、大力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推行一条鞭法,并先后任用了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

对外的任用戚继光清剿倭寇、防范女真,结好鞑靼俺答汗并与鞑靼贸易等举措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

此外,张居正还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根治水患。

1582年,万历十年,大明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可以供十年的用度。而隆庆(万历父亲)年间(1568—1573),帝国太仓几乎年年亏空二、三百万两白银之巨。

钢铁般的手腕,一流的执行力——“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上位十年,成就非凡,无可置疑。

梁启超先生称张居正为:“大明三百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治家”。

《明史纪实本末》里称他为“救世宰相”。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称他为“智慧的象征”。

但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且他本身并非两袖清风,而且行事专断张狂,虽有识人用人的眼光,却缺乏为人臣子的行事艺术——对万历皇帝极为苛刻、不顾他的权威,以致刚刚身死,就被清算。

  • 四 不懂做臣子的艺术

当年明月的评价张居正,“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独断专行

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可以看出,张居正常常用自己的意志左右万历小皇帝和太后行为。

例如,万历为表孝心,打算给太后装潢宫殿,张居正却认为各官院已经富丽完美,不用再加修饰。

神宗 朱翊钧

再如,万历皇帝出疹子痊愈以后,太后本打算在宫内设坛拜谢菩萨,也由于张居正的反对而作罢。还有好几次,太后想在秋决前举行大赦,但是张居正坚持以为不可,太后只能被迫放弃自己的意图。

虽然这是铁面无私,值得赞扬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臣子,如此独断专行,如此拂皇室的面子,怎么能不让皇家忌惮与憎恶?

神宗

待人不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有段描述可以佐证,“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凡是他所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

而且,很多得罪过张居正的大臣,虽然当时因为张居正的求情免受刑杖。但在几年之后,竟在流放的地方死去,其死情极端可疑。

这样排除异己,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十分不利于在皇帝心中留有好印象的。

要知道,这样的臣子会让皇帝不放心。

奢侈享乐

张居正生前毫无俭约的名声,出行乘坐的轿子是36抬的,死后抄没的财物有110台,折价约金银19.58万两,另有良田八万余顷。

而在张居正上位的这10年,神宗身居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以致不得不给宫女记账。

身居高位自己享受也就罢了,但让皇帝清贫到给宫女写欠条,可就说不过去了,这等皇帝长大后了解内情,能不气急败坏吗?

于不臣之心上态度暧昧

张居正位高权重,拍马屁的人很多,他们奉承张居正有人主之风,而张居正竟敢含笑不语。

如果说享乐、不容人,皇帝看在十年恩师、倾心辅佐的份上还可容忍,那么不臣之心是如何也不会被一个帝王原谅的。

事实上,无论他有没有野心,但他暧昧的态度,也会让万历如芒在背。

卧榻之下不容他人安眠,这么明显的道理,张居正实在不应该不注意。

为人下属,为人臣子,无论权力多大,能力多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懂得为臣之道,不能得意忘形,僭越礼制,忘乎所以。

尤其处于权力争夺的风口浪尖的人,更要恭谨对上——尊重帝王权威,与人为善。同时以身作则,不能在德性上让人拿住话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