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7章 郑昭公 高渠弥弑君

 秋夜白露 2024-02-17
话说郑国祭足退去了四国联军,又自请出使齐国,高渠弥见时机成熟,便下了杀害郑伯忽的决心。
此时正到了应当举行冬季蒸祭的时候,所谓蒸祭也就是四季的常规祭祀活动。郑伯忽依着惯例,前往郊外,准备举行仪式。
祭足临行之时曾经嘱咐郑伯忽,一定要对公子亹和高渠弥多加留意。然而郑伯忽的心中十分抗拒与自己的亲兄弟为敌,也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自己的弟弟会真的下毒手,所以虽然口中应承,实际只是把祭足的嘱咐当耳旁风而已。
却不知,都城中自己的弟弟公子亹已经和高渠弥定下了毒计。
郑伯到郊外祭祀有固定的仪仗和路线,高渠弥早已探定,这次祭祀仍然照旧。于是高渠弥便将日常训练的死士们装扮成强盗的样子,分作两队,一队骑术精湛,配以快马和弓箭;另一队武艺高强,配以剧毒兵器,预先都埋伏在郑伯忽前往祭祀的路途之上。
那郑伯忽完全没有防备,身边带的除了仪仗,只有常规卫队,到了埋伏之地,只见一伙强盗突然从路边暴起,弓马异常娴熟,往来只是射箭,仪仗被射倒了一大片,场面顿时混乱。卫队们纷纷抵挡,那伙强盗便佯装不敌,且战且退,卫队长大怒,带着卫队主力追赶而去。
郑伯忽正在车中惊疑,突然又一伙强盗从另一边暴起,这一伙强盗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招猛力沉,冲上来见人便杀,但凡被那兵器挂上一丝血迹,不多时便毙命了。
郑伯忽在车上看得明白,知道这伙人刀上淬有剧毒,是冲着自己的命来的。郑伯忽拔出宝剑,与卫兵们并肩作战。想着只要能撑到卫队长回转,自己便还有生机。
卫队里剩下的卫兵们见主公冲杀在前,着实士气大振。无奈强人凶狠,毒更是见血封喉,不多时,士兵死尽。
郑伯忽也曾经是沙场宿将,并不惧战,奈何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贼所杀。
这伙强盗取走了郑伯忽身上的信物,又将自家同伴的尸体、遗留的兵器全部收拾干净,退出了战场,竟没有留下丝毫证据,现场就是一付遭强盗袭击的样子。
卫队长追着那伙快马强盗而去,无奈那些强盗所骑的都是快马,卫队长不敢跑得太远,不多时便返回到郑伯车架前,却只看到一片尸体狼藉。
这便是高渠弥定下的调虎离山之计,不费吹灰之力,不留一点把柄,取了郑伯忽的性命。
死士们分批次改装回到高渠弥的府上,将郑伯忽身上的信物献上,回报一切顺利,大事已成。
高渠弥随即去到宫中,报了凶信,执掌了都城禁军的兵权,只说郑伯忽在前往祭祀的途中不幸丧命于盗贼之手,如今郑伯无子,应立公子亹为君。
时候不久,卫队长带着郑伯忽的尸体回到了宫殿。高渠弥掌握着都城兵权,又素有才干威望,再加上祭足不在朝堂,更没有人敢反对高渠弥。
于是郑国为郑伯忽举哀,史称郑昭公。这郑昭公自从郑厉公逃亡,由祭足从卫国迎回,复位为君,到此时还不满三年。
当年先君庄公临终之时本不欲传位给忽,正是因为昭公的性格优柔而仁慈,然而为君者不是普通老百姓,为君者的心中可以有大仁,却不能有妇人之仁。
昭公明知高渠弥的为人,而且多年来始终与自己敌对;也明知自己的几个弟弟都有野心,却丝毫不知制约。这非但不是仁慈,反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另类残忍。为君者必须让所有人各安其位,不敢有或不会有非分之想,如此大家才能都有和睦安宁。
昭公任贤用能已经很勉强,不懂得克制己心,君臣一体,就更不要谈化敌为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昭公曾经被迫逃亡,何其幸运能复位为君,却丝毫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在春秋这样的虎狼乱世中为君,确实不是国家之福。
哀哉、昭公!每位君王无论贤愚,都会度过自己的一生!
郑国朝堂上,公子亹在高渠弥的拥护下顺利袭爵。然而历史上公子亹居于君位的时间太短,不满一年,史上没有谥号,只称为郑子亹。
当然,此时的郑伯亹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君位,自然要为长远计。
公子亹袭爵之后,便下了诏命,令祭足回转郑国,与高渠弥共秉国政。祭足在郑国根基深厚,公子亹这样的决定,也正是为了安抚祭足。
祭足此时正在齐国,等候齐侯召见,诸般外交活动还没有展开,便听闻郑国国内发生了大变。祭足只好辞别齐侯,回了郑国。
祭足心中非常愤怒,然而事已至此,为了郑国打算,也只能死者已矣。祭足只好再次叹息,当年自己违背先君庄公的意愿,坚持拥立故昭公忽,没有扶持公子突袭爵,是不是真的错了?
祭足回到郑国,郑伯亹对祭足十分礼遇,仍居正卿之位,使高渠弥任亚卿,祭足表示愿意效忠新君,郑国国内没有发生太大的波澜。
当务之急仍然是在栎城虎视耽耽的公子突,栎城本就被公子突经营得十分稳固,再加上宋公也留了些兵马帮助守城,此时再派大军攻打栎城显然是不智为举。如今维稳之计,郑国必须结交各诸侯大国,让宋公有所忌惮,才能保证平安。
郑国的故事暂时放在这里。就在这段时间里,卫国也发生了大事,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呢?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