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器具篇(古)

 汉字历史 2024-02-18 发布于黑龙江

    固定车轮(的插销)    

   器具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古”gǔ,象形指事字,'古’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甲骨文的'古’字像车轮外侧车轴上横插了一段矩形插销,以'車’字中的车轮处切分,即可看到'古’字的雏形,下方的'口’指车轴穿过车轮的毂口。西周金文承袭商朝甲骨文,有些字形强调了该字的核心——插销。造字本义:固定车轮(的插销),引申为'保护、固定、巩固’等;由于固定车轮的方式升级,故将'古’引申作'陈旧的原始的’之义。

备注:

从甲骨文的'車’字,已经可以看出车具的基本构造,还可以看到简略版的“车具进化史”。车轮从圆饼到圆环,再到有车辕、车衡,最终演变成由车辕、车衡、车轭、车舆(座)、车轴、车轮和'车轮固定物’组成的车具,其中的'车轮固定物’即为'古’。

从造字时间上来说,'古’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害’字目前最早见于西周晚期。甲骨文的'古’字像车轮外侧车轴上横插了一段矩形插销,这个想法来源于甲骨卜辞中'車’的造型。无论何种朝向的'車’,从车轮处切分,即可看到'古’字的雏形,下方的'口’指车轴穿过车轮的毂口。

从字形及装置的功能上来说,“古”为车轮外侧的矩形插销,用来固定车轮,以防其窜位;“害”为车轴头的罩,靠近罩底的部位有孔,字形上像一种套在'古’外的罩。

由图可见,商周两种车轮的构造是不同的,商朝时期的车轮外侧只有'古’,而无'害’,西周时期造罩子——'害’,包裹车轴头。'古、害’都起固定、保护的作用,相较于西周车具,'古’更原始、陈旧,这是'古’字“老、旧”义的由来。

假如甲骨卜辞中的'古’字有“老、旧”义,或西周时期'害’字没有“保护、固定、巩固”义,都可间接证明'害’字由商人创造于商朝晚期;反之,'害’字由周人创造于西周早期。

甲骨卜辞中的'古’字几乎都作貞人名,目前,仅有两处不以貞人格式出现:合集13712中的'古’字所处的位置看上去不作貞人名,但甲片残破不堪;还有合集21242,“古不歹”显然也指人名。从这些卜辞甲片可以看出的是,无法判定'古’字在商朝晚期是否有“老、旧”义。

西周晚期多款青铜器铭文中的'害’字都作“保护、固定、巩固”义,如「伯家父簋蓋」:“用易害蛊”、「師克盨蓋」:“干害王身”。

从字形上看,'害’字是基于'古’字而造的。相较于'古’,'害’是一种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都更好的同类装置。'古’这种固定车轮的方式过于原始,实在不像商王朝贵族们所使用的制式。

虽然,无法通过甲骨卜辞来判定'古’字在商朝晚期是否有“老、旧”义(甚至连本义都无迹可寻),但从'害、固、居’等后造字可知,周人知道“古”的本义是“保护、固定、巩固”。而在西周早期却将'古’用作“老、旧”义,出现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古’字在商朝晚期就有“老、旧”义,那间接说明'害’字创造于商晚,'害’字被创造后,'古’字才能成为'害’字的“旧版”;二是西周在'古’的基础上造'害’字,'古’字随即成为'害’字的“旧版”。也就是说,'古’字最初具有“老、旧”义的时期即为'害’字的创造节点。

之所以推演'古、害’的创造时间是因为,这样可以推导出'古、害’的演变过程是由哪个文明主导的。虽然目前的结论是周人,但也间接证明了'害’字的本义是“保护、固定、巩固”。我个人还是倾向'害’字创造于商朝。



古文释义



【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从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