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短暂迷惘,追求长久收益:101010旁观思维模型实用指南

 萌芽可期成长社 2024-02-18 发布于云南
#今天共同学习85个认知思维模型之 :
101010旁观思维模型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决策,这些决策有些影响一时,有些影响一世。

然而,我们人类却天生有一种“短视倾向”,容易导致我们做出非最优选择,即:过度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感受,而忽略长期结果。

比如: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是要当下热门的,还是后期有潜力的?

工作如何挑选?选择一个高薪水的先干着,还是选择一个能成长的去积累?
要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是更看重人品和情绪稳定,还是更看重当下的经济保障?
......

因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也意味着每一次的放弃。

尤其,在面对这些明显带有周期性影响的决策时,我们更需要考虑长远,而不是短视选择。

为了克服这种短视倾向带来的决策影响,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可以用“101010旁观思维模型”,来帮助自己做更全面的分析。

这个模型的使用,也需要我们基于之前提到的抽离思维来进行(抽离思维与六顶帽模型:决策中的理性之光)。

在做决策前,我们需要先把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先从需要决策的事情里抽离出来。

具体做法:

1、把自己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再看问题

2、思考这个决策做了之后,会接下来的10分钟、10个月、10年后,分别给我带来什么影响?

3、10分钟、10个月、10年后的我,又会如何看待我现在的决定?

通过这样的旁观者设想,我们就能让自己从不同的时空来思考当下的决策,帮助自己扩展视野,避免短视带来的影响。

找个具体例子,来应用一下,做个拆解:

有个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自己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对方却不理不睬,自己有些不舒服,该怎么调整心态?

这个问题用我们之前学习的非SR模型和情绪ABC模型可以解决,用今天的101010旁观思维模型也能解决。

面对别人的不予理睬,如果自己一直纠结为什么?他怎么可以这样?我是把他当朋友的,他这样对我,我好伤心,不该如此......诸如此类,都属于消极负面的影响,如果继续下去,那么:

10分钟后:

你可能还在生气、或者闷闷不乐、或者一整天都不开心,影响心情和工作,也可能让身边人感觉不舒服。

这时候你觉得10分钟之前的生气是不是值得呢?

10个月后:

你再想起自己曾经的闷闷不乐,可能会一笑置之,也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想清楚了,没必要在意这些小情绪问题,也可能对方并不是有意的,你们关系更好了。

这时候你觉得10月之前的你,因为这件事纠结、郁闷不已还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吗?既然不是,那当初又何必看不开?

10年之后:

你可能都不记得曾经发生过这件事,甚至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你也不记得了,甚至那个人可能都不在你的生活里了。

这时候再看10年前的事情,这件事或许都不值得想起,也未可知了。


通过101010旁观思维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一旦自己跳出问题,就有了新视角,就可以看的更全面。

这个例子里,既然这消极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被冲淡,那就没必要释怀不下了,应该尽早看开,尽早摆脱内耗才是上策。

延展一步,在面对非SR思维模型、情绪ABC模型和101010旁观思维模型的时候,我发现这三个思维模型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抽离思维」,不同之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抽离。

非SR模型的应用是抽离的第一步,告诉我们有情绪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抽离,允许理性思维介入,不能任由情绪带着跑。

情绪ABC模型是第二部,仔细分析:A(事件)→B(认知)→C(情绪及行为后果),并针对B进行重新认知调整,以达到调整C的结果。

而今天学习的101010旁观思维模型,则强调抽离之后的时间影响,要求不聚焦当下,着眼于未来,力求更全面地思考、观察问题。

在我们只聚焦于眼前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陷入短视之中,也很容易忽视那些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显现的长期价值。

101010旁观思维模型提醒我们,一个好的决策是需要考虑到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满足感。

希望本次分享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