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雷英夫对毛主席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们对于朝鲜战场做了详细的研判,美国军队极有可能在9月15日,从仁川海岸登陆!” 当时,金日成率领的人民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朝鲜半岛,并且拿下汉城,将李承晚赶到了釜山。 朝鲜方面普天同庆,正筹备着从平壤迁都,并表示一定会在8月底取得胜利。 但周总理的秘书雷英夫面陈毛主席,认为美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并指出他们将在9月15日登陆仁川,支援李承晚。 事实证明,雷英夫的推断分毫不差,人民军的确是在“半场开香槟”。 美军登陆后,情况很快逆转,人民军被迫退回了三八线以北,战火蔓延至朝鲜境内,于是就有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 1921年雷英夫出生于河南孟津县,18岁时怀揣理想抱负,长途跋涉来到了红都延安,进入抗大六大队学习。 初次见到毛主席,雷英夫激动地双手颤抖,鼓起勇气请毛主席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题一句座右铭。 毛主席欣然提笔,刚遒有力的写下“斗争”两个大字。 雷英夫深受鼓舞,立誓一定要追随毛主席好好学马列。 毛主席讲课高屋建瓴,总能深入浅出的解析每一个知识点。 雷英夫竖起耳朵,记得很认真,生怕错过任何内容。 雷英夫的表现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就向滕代远询问起了雷英夫的情况,滕代远笑着说:“这个小雷啊,是被逼上梁山的。” 毛主席问道:“何出此言?” 原来,雷英夫在洛阳读初中时,因为凑不齐16元的学费,就被勒令退学。 想着考个铁道工人,但又交不起押金,去考小学老师,还是因为押金而吃了闭门羹。 后来,雷英夫当过学徒,干过打杂,每天累死累活还不能满足温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雷英夫学起了李白,为了争一口气,不辞辛苦远赴延安。 在抗大期间,雷英夫学习刻苦,又擅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毛主席很满意。 1939年周总理回延安时,对毛主席说:“南方局工作繁重,叶剑英需要两名得力助手。” “好!我给你推荐一个良才:雷英夫。”毛主席胸有成竹的说。 雷英夫刚刚到任,就展现出了不俗的一面。 1940年蒋介石召开全军参谋长以上会议,邀请十八集团军的叶剑英和新四军的张云逸出席。 不少人认为,这种会议就是例行公事。 叶剑英胳膊刚刚受伤,完全可以推脱不去。 但雷英夫分析,蒋介石明知叶剑英受伤,却还要邀请他参会,就是笃定叶不能出席,从而策划更大的阴谋。 雷英夫建议:“叶参谋长不但要去,而且要准备应付一场恶战!我们要事先摸清情况,到时候,才不会被动。” 果然,情报证实,蒋介石就是要阴谋暗害,罗织罪状。 雷英夫和军事组的同事们连续奋战几个昼夜,最终由他亲自执笔,写成了2万字的《作战与摩擦》,以备叶剑英反驳蒋介石。 会议上,蒋介石进行了恶毒攻击后,叶剑英根据发言稿,对其进行了有理有据、酣畅淋漓的驳斥,现场掌声雷动。 次年,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随后雷英夫跟随叶剑英返回延安。 苏德战争爆发后,雷英夫贴合实际,发表《苏德战争一年》,被《解放日报》刊登。 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放在办公桌上仔细品味,对不少重点词句都画了圈。 毛主席对叶剑英说:“这娃娃有出息了,不愧是你带出来的兵。” 他接着提议,在王家坪走走,顺道找雷英夫聊聊。 毛主席拉着雷英夫的手,亲切的说:“你写的《苏德战争一年》我看了,很好,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情况和我党的观点,文字通顺,说服力强,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雷英夫谦虚地回答:“是报社交给我的务,算是勉强交差……” 毛泽东继续夸奖说:“听叶参讲,他舌战群儒的讲演稿是你写的,还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也是由你执笔,真不愧为'洛阳才子’哟!” 抗战结束后,雷英夫不但参加了龙潭虎穴般的重庆谈判,还跟随叶剑英,与美国代表在北平展开激烈辩论。 解放战争时期,雷英夫成了陈老总的部下。 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员,他参加了莱芜、泰安、孟良崮、开封、淮海等各大战役,而后渡江南下,一路打到了福建。 福州解放后,雷英夫在军管会任职,直到1950被周总理调回北京,担任他的军事秘书。 ![]() 某次,雷英夫陪同周总理去勤政殿开会。 会议结束时,毛主席接见格雷夫,把他叫到休息室跟他聊几句。 毛主席拍了拍一旁的沙发,示意雷英夫坐下:“延安一别,可是好久不见哦!” “是啊主席,我这心里一直记挂着您呢。”雷英夫诚恳地说。 ![]() 毛主席在闲聊时询问:“这几年都去什么地方了?” 雷英夫没有罗列参加过的战役,只是说:“去基层锻炼了。” “在哪个部队?” 雷英夫答:“宋时轮的十纵。” ![]() 毛主席点点头,夸赞宋时轮是个有勇有谋的战将,雷英夫跟着他能学到不少东西。 雷英夫表示,自己想到基层连队里去,可陈老总担心他出了问题,不好交代。 “陈老总还是想的很周到嘛!”毛主席接着说:“你是擅长笔杆子的,到了战场,害不害怕?” “不怕”,雷英夫挠挠头:“但也有点怕。” ![]() 不怕,是因为雷英夫清楚这是为了全国解放,为了人民的正义之战;有点怕,这是人之常情,毕竟枪弹无眼,一个不小心就能葬送了性命。 毛主席直夸雷英夫实在,并坦诚的说:“我有时候也怕,掌管这么大的国家,如果什么都不怕,那是不负责任的。” 毛主席跟雷英夫聊了很多,还请他分享关于朝鲜战争的看法。 ![]() 金日成率领的朝鲜人民军,自开战以后,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不论是朝鲜还是苏联,都认为战争很快将取得全面胜利。 金日成已经开始计划迁都汉城,筹备统一后的事项。 毛主席和周总理高瞻远瞩,始终认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人民军进展的过于顺利,以至于战线拉的太长,美军始终没有行动,倒像是有意把人民军引到三八线以南。 ![]() 毛主席时常把“预防不测”挂在嘴边,并且已经组建起东北边防军,开到了鸭绿江边。 8月23日,周总理看着联合国关于朝鲜战争的电文,陷入沉思。 忽然转过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认为,人民军能在8月底取得胜利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周总理点名让雷英夫谈谈看法, ![]() 雷英夫从6个方面分析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军得到了大量的地盘,但并未消灭李承晚主力。 而且,驻日美军一直在调兵遣将,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半岛。 周总理听完,一通电话拨给了毛主席,并带着雷英夫前去面见。 雷英夫根据美军的最新动态,给毛主席作了全面分析。 ![]() 毛主席一边听,一边记,最后给出了六个字的评价:有道理,很重要。 雷英夫接着说:“我认为,美军最有可能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 毛主席问:“能否谈的具体一些?” ![]() 雷英夫有条不紊的回答:“我们对于朝鲜西海岸 9 月至 11 月的海潮作了考察研究,发现有三个最佳日期可供选择:9月15日、10月11 日和 11 月 3 日。围绕三个最佳日期,各有2 至 3 日的好时机。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时间,每 12 小时内只有 3 个小时。假设登陆时间选择在 9 月 15 日,这天最高涨潮时间有两次,一次在上午 6 时 59 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 35 分钟后的 19 时 19分。9 月15 日较另外两次时间相对说更为可能,故美军登陆极大可能选定这天。” ![]() 情况果然如雷英夫所料,9月15日当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指挥大批美军在仁川登陆。 事后,毛主席评价道:“不要什么都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登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那样精确,这可以说在军事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我们的小参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除了朝鲜战争外,雷英夫对中印边境冲突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 自1959年起,印度多次进入我藏南地区。尽管我方保持了最大克制,并且进行让步,但印度依旧不依不饶。 毛主席曾就印度为何要咄咄逼人,问过雷英夫。 雷英夫一针见血的指出:“尼赫鲁认为,由于中国正处在美国、苏联和印度的战略包围之中。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兵力在东方,北方和内陆。中印边境地区根,本没有正规部队。中国正处在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已经没有力量顾及西南边防,更没有力量与印打仗,因此认为无论印度在反华的路上走得多远,中国也不会还手。” ![]() 毛主席豁然开朗:“如此说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 于是,就有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不论是提前预判蒋介石的阴谋,还是预测麦克阿瑟登陆时间和地点亦或者道出尼赫鲁肆意妄为的真实动机,都充分说明了雷英夫的能力,他是当之无愧的“洛阳才子”。 参考文献: 陈先义,石耕.被毛泽东誉为“洛阳才子”雷英夫的传奇故事[J].福建党史月刊,2011,(21):32-35. [2]伟胜.“小参谋”可以有大作为[J].秘书工作,2012,(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