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年张治中携家人到南海密会蒋经国,深夜被叶剑英急电惊醒:快撤

 兰州家长 2022-11-09 发布于甘肃

前言

1950年,张治中携家人来到了位于南海的一栋小别墅里,随行而来的还有几位代表。这次,张治中可不是来度假的,他是带着重要的秘密任务来的,因为第二天,他将与蒋经国见面,就有关台湾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商谈。

文章图片1

这次见面事关国家统一大业,张治中十分重视。为了第二天能够精神饱满地谈事,晚上,满怀期待和忐忑的他便早早睡下。但没想到的是,深夜,他却被突然响起来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下了床,刚接起电话,就听到了叶剑英焦急的声音:“消息泄露,你们的位置也暴露了,赶紧撤离,敌人的飞机正在赶来。”

一番话令张治中猛地清醒了过来,他立即跑回房间叫醒家人和随行的几位代表赶快离开,就在他们刚刚离开这栋小洋楼不久,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而来的是投下来的炸弹爆炸的声音,一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浓烟滚滚。

张治中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在1949年赴北平谈判失败后,选择弃暗投明,留在北平。他为何要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便秘密会见蒋经国呢?蒋经国方面为何答应了会面却又突然出尔反尔呢?甚至还打听出了张治中的住所实施了轰炸行动呢?

文章图片2

新中国刚刚成立,蒋经国派密使赴大陆求和

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因准备不足,敌情掌握不准确等因素,导致进攻金门岛的战斗失利,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尽管如此,解放军攻台的决心并未有丝毫动摇,依然根据中央的严密部署积极进行战备。

1950年初,美国对外释放出了“弃蒋弃台”的信号,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抓住机会解决台湾问题,并点名由粟裕和萧劲光共同负责。

同年3月,中共中央耗费巨资购入了大量海军装备,组建起了华东海军,充分补足了我军海空力量的薄弱环节,为不久后的攻台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身为战前总指挥的粟裕对这次作战可谓信心满满。

反观国民党军队,号称有60万大军的军队突然涌进了台湾岛这个小小的岛屿上,导致全岛物价飞涨,秩序混乱,当解放军攻台的消息传出后,岛内更是人心惶惶,躁动不安。国民党军队更是毫无斗志,盘算起了一旦解放军攻入台湾他们该如何保命的问题。

这时,为了安抚民心,蒋介石公开宣称“台湾一定可以守住”,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悲叹道:“若是台湾沦陷了,我就以身殉国。”

形势已然发展到了如此地步,蒋经国忧心如焚,思考对策。一天,他犹豫再三,还是鼓足勇气敲开了父亲的书房,说道:“父亲,我们是不是该和中共谈一谈?”

蒋介石听后,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蒋经国见状,默默地退出并关上了书房的门。原本已经认为“谈判”无望的蒋经国,在第二天一早,便被父亲叫到了书房。

蒋介石见到儿子后,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决定派遣秘密使者去大陆,试探一下国共和谈的可能性,希望能够有好的结局。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吧。”

仅仅一夜之间,蒋介石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令蒋经国十分震惊。但也由此能够说明当时对蒋介石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

文章图片3

于是,接到命令后的蒋经国,开始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和谈大使”一职。如今,已经不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了,解放军已经是一支胜利之师,要想跟中共搭上话,这个人选至关重要,否则,必定是白费力气。

正当蒋经国思量想去,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之时,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的汤恩伯却向其推荐了一个人选——李次白。

李次白原属黄埔系,与汤恩伯、戴笠是同学,军事才能深受党内人士认可。按理说,他应该一路平步青云,受蒋介石重用。但现实并非如此,由于他的家人几乎都投入了中共的阵营,与中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国民党内部对他是充满警惕和怀疑的,他甚至一度被军统认为是中共派到国民党内部秘密潜伏的中共党员。

就这样,李次白在不堪排挤和打压后,于1946年便脱离了国民党,在台湾高雄做起生意,当了老板,并立誓从此不涉足政坛。

然而,当曾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军官学校校长的胡伟克找到他时,一番深情劝说便让他有了动摇,胡伟克说:

“党'国’目前处境非常困难,犹如在火山之巅,为摆脱困境,蒋'总统’想和共产党重开谈判。令妹是陈毅的大嫂子,妹夫陈孟熙也深得中共的信任,这就是你和中共对话的资本。你如果能出山,到大陆走一趟,就等于挽救了整个党'国’的命运。”

5月3日,蒋经国亲自接见了李次白,正式向他交付了去大陆求和的任务,他语重心长地交代道:“李先生,实话说,现在跟共产党谈合作,我看希望不大。如今中共席卷大陆,踌躇满志,但所幸金门一仗,也显示出了我'国军’的潜在威力,尚不容小觑。你和陈毅是至亲,我看可以深谈,最低限度是希望能不进攻台湾。

文章图片4

5月下旬,李次白辗转来到了陈毅家中,一番寒暄后,李次白向陈毅说明了此次前来的目的,转述了蒋经国的意思:“希望能与中共重开谈判,通过谈判解决两党之争,国民党的条件是将来共走美国两党制的道路,最低限度是要求不进攻台湾。希望你能代为转达给毛主席。”

李次白话音刚落,陈毅就已经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提出国共合作,不仅不合时宜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仍然回答道:“关于国共合作的话题,现在提还为时尚早,以后有机会的话,我愿将这个消息转告中共中央和毛主席。”

完成蒋经国交代的任务后,由于还未得到中共高层的回应,李次白决定暂时留下来,一边走亲访友,浏览祖国大好河山,一边等待中共中央的消息。

谁都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军直接出兵介入,同时还将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

鉴于“唇亡齿寒”的危险局面,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应朝鲜人民政府请求赴朝作战,而原本用于解放台湾的数十万大军也被调至朝鲜战场。

至此,原本摇摇欲坠的国民党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不久,胡伟克便接到了台湾方面的指示“关于国共合作之事不必再说了。”收到消息后,胡伟克第一时间便告知了还在大陆的李次白,指示他“留在大陆相机行事”,实际上,李次白的大陆之行已经失去了意义。

文章图片5

张治中沟通两岸高层的往事,曾陪周总理秘密赴约

抗美援朝后,此前因朝鲜战争而被搁置的台湾问题被重新提上了议程。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由周总理直接领导,李克农和罗瑞卿负责,工作组成员有徐冰、罗青长、凌云、孔原和童小鹏。

周总理指示工作组成员,要特别注意“小三角”(即蒋介石、蒋经国和陈诚),将工作重点放在此处。

这一年,张治中发表了题为《告在台湾的人们》的广播讲话。讲话中,他将国民党对大陆长达二十多年的统治定性为“错误的、反动的、罪恶的”,指出在台湾的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的言论是不切实际的愚蠢妄想。接着话锋一转,介绍了新中国的成就,并希望在台湾的昔日旧友、部属等人员“靠拢祖国和祖国人民”。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张治中的讲话在台湾引起了热烈反响。实际上,这并不是张治中第一次就台湾问题发声。

早在1950年6月时,张治中就曾受周总理所托,以个人名义向蒋介石写去了信件,奉劝其放弃反共立场。遗憾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争取蒋介石的计划搁置了下来。

1956年,周总理正式对外宣布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基本方针。对此,张治中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了和平解放台湾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期待。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这位“和平将军”鞠躬尽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多次陪同周总理接见特赦战俘,帮他们做思想工作,放下心理包袱,并鼓励他们利用书信、写文章等方式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奔走呼号,发挥特殊作用。

文章图片6

张治中语气诚恳,对这些被特赦的人特别说了以下几点,寥寥数语,却足以让他们看到新的希望:

“(1)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没有不败之理;

(2)新中国建设成就辉煌,中国共产党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戴;

(3)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4)台湾和美帝的矛盾,和平解放台湾有可能性;

(5)党和政府准备对他们宽大处理,分批释放,希望他们努力争取。并向他们说明新中国前途远大。国家好了,个人也会有前途。”

1956年至1958年间,宋宜山和曹聚仁奉蒋介石之命回大陆查探情况,张治中成为了沟通国共两党人士的桥梁。

1956年10月3日下午,在张治中的引荐下,毛主席见到了曹聚仁,曹聚仁明确转达了台湾方面的动态:“台湾已经了解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发生了,同样,反攻大陆也不可能,国共和谈的条件一旦成熟,可能在一个晚上便能成功。

毛主席听罢,缓缓说道:“可能快,也可能慢,但我们不着急。以前,台湾说,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四年成功。如今,已经过去四年了,又改成七年了。只要台湾跟美国断绝关系回归祖国,其他的一切都好办。”

4天后,周总理又宴请了曹聚仁并同他谈话,周总理说:“台湾还是你们管,蒋介石、辞修(陈诚)、经国都'能到中央’来。”

此后,张治中也经常参加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的会谈,积极协调国共联系、介绍情况等。在他的努力下,双方得以进行了多次真诚而深入地交流,虽然最终没能在形成统一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也促进了两岸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合作,使得美国企图分裂祖国统一的阴谋没能得逞。

1958年,金门危机爆发,美国介入,甚至劝蒋介石接受“划峡而治”的方案,但遭到了蒋介石的断然拒绝。在这一情况下,蒋介石向大陆传递了信息:如果解放军再不停止炮击,他将不得不听从美国人的。

最终,中共宣布了“逢单日炮击、单打双不打”的决定,换句话说,已经与蒋介石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默契,无论如何,台湾始终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7

1960年,张治中再次受周总理委托写信给蒋介石,信中表达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中,也绝不能落到美国人手里,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周总理还特别强调,一定要将信送到蒋氏父子的手里。

此后两年里,周总理一直以各种渠道积极与台湾当局联系。1963年12月6日,周总理视察了广州的一些地方,当天晚上,他便在张治中和罗青长的陪同下,登上了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向一座秘密小岛驶去。

第二天,周总理与两位“能够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了秘密会晤。当时,不止一家媒体发布了相关报道,但国民党方面究竟是谁参与了此次会晤,至今尚不得而知。

不过,有研究专家表示:不会是蒋氏父子,但为了保护对方,所以才不能透露这个人的名字。

对比文章开头50年代初,我党在明知道可能无所获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派张治中赴约,进行密谈。而张治中也自认与蒋经国有点交情,就算谈判不会取得什么进展,但也不至于会发生什么意外。

不过,现实却让张治中十分失望,如果不是叶剑英的电话来得及时,恐怕他再也没有机会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继续奔走了。尽管差点命丧南海,但这并没有打击张治中为国家统一大业努力的决心,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扛起了沟通两岸中间人的这个角色。

文章图片8

70年代国内外形势巨变,历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1969年,张治中逝世,一个在国共两党内都能说得上话的人一下子空缺了出来。

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合法席位,中国同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得到改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使得台湾处境急转直下,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毛主席和周总理再次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但是,由于能够居中调解的人选空缺,思来想去,已经90岁高龄的章士钊主动请缨,希望能够担任两党和谈的中间人。

起初,周总理十分犹豫,章士钊如此高龄,一直靠轮椅代步,如今,怎么能让这位老人家长途奔波呢?于是,拿不准主意的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

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说道:“要是准备充分,是不是能让他去呢?比如,派专机去。”

最终,章士钊乘专机到了香港,临行前,周总理还亲自到机场送他。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他年事已高,加之活动频繁、水土不服等因素,刚刚到香港不到一个月,章士钊便病倒了。

周总理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医疗队赴港,并下达指令一定要稳住病情,护送他回到北京。但是,当医疗队赶到香港后,章士钊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文章图片9

虽然时间不长,但章士钊在香港的活动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年后,或许是感受到了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和谈邀请的诚意,也或许是为了台湾的出路,蒋介石再次萌生了与中共谈判的念头。

1975年春节期间,受蒋介石之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秘密向中共中央发出了信息:邀请毛主席到台湾。不久后,还没等到中央回信的陈立夫,又公开发表了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表达了欢迎毛主席或周总理来台湾与蒋介石重启谈判,以造福国家和人民的愿望。

文章发表后,掀起了巨大的舆论狂潮,人们纷纷期待着能够看到国共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然而,人们殷切期盼的局面没能出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逝世,次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历史终究留下了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