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家小传:刘向

 寒林萤火 2024-02-19 发布于北京

刘向,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鉴于秘府之书颇有散亡,诏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导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

前26年,与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以及班游、杜参等,校书秘阁,并领其事。刘向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方技。

在三阁校书19年,把数十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每校完一书,乃条贯篇目,撮其骨意,编成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

刘向确定了一系列的校书原则,堪称后世校雠书籍的典范方法为:广罗违本,较之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写定正本,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有:叙撰人之生平,辨书籍之真伪,剖学术之源流。

刘向等人的校书实践与成果,不独是校雠学、目录学的范本,在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别录》今已佚失,仅存《战国策》《晏子春秋》《荀子》《管子》《邓析子》《说苑》《列子》七书叙录,以及刘歆《上山海经表》。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从《汉书·艺文志》的序言来看,诸子百家书籍的命运多舛,书籍的来源驳杂:

在“真伪纷争”、“藩灭文章”、“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求遗书于天下”的背景下,书籍的流传、创作和整理都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需要仔细辨别。王葆弦先生指出,汉成帝时篇籍大增,各种书的藏本颇多。

刘向自恃为《谷梁传》学名家及朝野公认的宿学通儒,又属刘氏宗室,借整理皇家藏书之机,以及与元成两帝接近的便利条件,自然要在重要典籍的整理上自成系统,与经学的其他派系分庭抗礼。他所拟订的篇次、篇数都是与旧本不同的,就连书名也要重新拟就。

历代学者中有不少人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产生疑辨,因而有指伪之作。从现存的《书录》及有关记载看,有的书完全是新编定的。如《列子书录》。可见,刘向完全新编了一部《列子》书。

而诸子百家被称为中华文化正统渊源,刘向当时整理了已濒临亡佚的散乱诸子残篇,虽然这些诸子典籍十不存一,但是刘向整理先秦诸子古籍贡献功不可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