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舒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8例的疗效观察

 仁哥文档 2024-02-19 发布于湖南

边志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结核病防治所中医科 )

[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科接诊的1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者与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者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指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组织破损,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中、重度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而且与食管癌密切相关[1],近年来,笔者医院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科接诊的1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且无胃手术史,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胃镜分级:A级63例,B级31例,C级12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15~78岁,平均 (42.4±6.3)岁;病程3个月 ~8年,平均(3.55±0.42)年。对照组 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7~75 岁,平均(40.5 ±7.1)岁;病程5个月 ~7.5年,平均(3.23 ±0.4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A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且长度≤0.5cm;B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其中至少一个>0.5cm;C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D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径的75%以上。排除标准: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有活动性溃疡、肿瘤及贲门失驰缓症者;其他器质性病变;妊娠、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史。

1.3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嘱戒烟酒,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床头抬高15-30度,消除精神、心理负担,保持心情舒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北京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每次20mg口服,每日2次,空腹口服。观察者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基础方:柴胡10g、枳壳10g、芍药10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甘草6g,湿热中阻者加苍术、薏苡仁、茯苓、等;

肝胃不和者加苏梗、佛手、香附等;代赭石重镇降逆;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1剂/d水煎服、100ml/d2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症状的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道粘膜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食道粘膜有改善。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反流症状无变化,黏膜病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χ2=8.236 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67% ~2%[4~5],且 RE 发病率日趋升高,RE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往多主张应用H2受体阻滞剂或PPIs配合促动力药[6],而单纯西药治疗疗程长西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可出现病情复发。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7]。《灵枢.四时气》篇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胃气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肝气疏则胃气得以和降。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食管属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使肝气调畅,胃气升降和顺,因而胃痛消失。

本组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RE取得满意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是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主要是酸反流,胃排空不佳,食管清廓能力下降,食管黏膜抵御胃酸能力受损等。一般西药治疗方法偏重抑酸及促进胃排空,而忽略了黏膜保护。而柴胡疏肝散使肝气调畅,胃气升降和顺,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柴胡舒肝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5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傅晓丹(毕节地区中医院内二科)

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舒肝散加减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 将65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给予柴胡舒肝散加减。结果 治愈52例(80%),显效9例(13.85%),无效4例(6.15%)。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 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慢性病,近年来有逐年增加趋势[1]。自2001~2007年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3~65岁,平均46岁。病程5天~l3年,平均6.3年。上腹部疼痛伴呕吐者17例,上腹部疼痛伴胆汁呕吐者15例,上腹部灼热疼痛者19例,上腹部疼痛伴消化道出血者6例,上腹部疼痛伴贫血者5例,幽门切除者3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胃脘痞满、嗳气、口苦等,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或压之不适。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胃脘痛症状,在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粗糙,并呈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有黄色黏液附着,可见有胆汁自幽门返流入胃,并排除占位性病变。组织学改变有比较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活检证实为慢性胃黏膜炎症性改变。

1.2 治疗方法 

65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 :

柴胡15g、郁金 20g、枳壳 15g、陈皮15g,白芍15g、黄芩12g、大黄(后下)6g、槟榔12g,半夏12g、生姜9g、甘草9g。

处方加减变化情况:口苦明显者,加丹皮15g,吴茱萸3g,山栀12g,

反酸明显者酌情加重栀子量;

胃脘闷胀症状突出者加枳实10g、厚朴12g;

伴有胸骨后疼痛者酌加台乌10g、小茴香6g、赤芍药15g;

便血者加侧柏炭15g、地榆 15g、炮姜炭15g;

呕恶重,加旋覆花(另包)15g,代赫石(先煎)30g。1剂/d,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 2次温服。

2 结果

胃镜复查无胆汁返流,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52例,80%);胃镜复查无胆汁返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偶有发作,但疼痛及临床症状均减轻者为显效(9例,13.85%);胃镜复查及临床症状均无改善者为无效(4例,6.15%)。总有效率为93.85%。

3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炎、糜烂,甚至溃疡的一种浅表性炎症[2]。胆汁返流性胃炎相当于中医“胃脘痛”、“呃逆”、“痞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是胆汁上犯于胃引起胃脘疼痛。本病虽在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肝胆互为表里。胃胆同属六腑,均以通降为顺[3]。胆汁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若情志不遂或手术损伤导致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胃失和降,胆汁反流,上逆为病。治疗应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利胆;枳壳、郁金行气解郁、舒肝利胆;陈皮理气调中;黄芩清胆和胃;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槟榔行气导滞;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攻积;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收敛胃气,调和肝脾,柔肝止痛;白芍配大黄酸苦通泄,平肝胆之气逆[4]。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功。通过临床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能明显减少胆汁返流,对慢性胃黏膜炎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5]。

本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52例(80%),总有效率93.85%。这与方中诸药的消炎解痉止痛、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减少胆汁返流及保护胃黏膜等多种药理作用有关。因此,柴胡疏肝散加减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方剂,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多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胆汁反流,进而导致胃窦部炎症[6]。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等,临床虽可改善症状,但疗效一般且容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