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废止农历新年长达90年,为何又在1999年完全恢复?

 环球情报员 2024-02-19 发布于江苏


韩国农历新年
作者|碧落清遥
责编|Thomas

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如今韩国两大节日——农历新年、中秋均由中国传入。

近年来,韩国把农历新年作为“韩流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韩式春节”的魅力。

为了蹭中国农历新年的热度,韩国甚至拉上越南等国在国际舞台对通用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发起挑战,意图用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取而代之,借此弱化这一文化传统蕴含的中国底色。

▲韩国学者不承认“中国新年”的叫法

农历新年是韩国唯二的假期3天的法定假日(另一个是中秋节,其他假日都是一天)。

可回望20世纪的韩国,几乎整整100年没有过农历新年。在1896年实行公历后,农历新年的地位不断降低。1905年后逐步以法令形式取消农历新年,直到1999年农历新年的法定节日地位和节庆习俗才完全恢复。

那么农历新年如何在朝鲜半岛扎根发芽?从“废弃农历新年”到全民共庆的节日,百年间“韩国春节”为何危机不断?

▲韩式春节


一、东海“小中华”

年节习俗的产生与历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历法主要分为太阳历、太阴历及阴阳合历三种。

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而当下通用的公历则是阳历的一种。

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点,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全年长度在365天左右。阴阳合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标准划定年的长度,月份和日期划定则依靠月亮。

▲不同的月相

在古代中国,不同朝代都会对历法进行修订完善。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令编订《太初历》,确定“以正月为岁首”。

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有在岁首祭祀的传统。到秦汉时期,出现了饮酒拜年等习俗,十二生肖文化也在东汉时定型。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年节习俗从中原腹地向四周传播。

▲汉代记载年俗的《四民月令》

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北部被纳入中国版图,中国历法和年节习俗随之传入。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朝鲜半岛不断接受汉文化,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新罗、百济等封建国家。而当时西方通用的是罗马帝国编订的儒略历。

到7世纪中叶,新罗在唐朝大军的协助下击败其他割据政权,建立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新罗作为唐王朝的藩属,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其中就包括天文历法,唐朝每次编修的新历法都会颁赐新罗。

▲新罗

《唐会典》记载,元正(农历新年)放假七天,人们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官方组织的祭祀仪式也有了节日庆典的味道。

朝鲜半岛也以正月为岁首,年节时间与中国亦步亦趋。当地封建政权的发展也推动着朝鲜民族发展成型,新罗除了接纳中原年节习俗,还发展出了一些本土化习俗,如弹伽倻琴,吹洞箫,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朝鲜民族尚白,中国常见的红色春联到了韩国就变成了白色。

▲压跳板

除了朝鲜半岛,中国历法在公元692年被遣唐使带回日本,农历新年这一节庆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至此各国新年习俗虽有所差异,但农历新年已成为东亚各国的统一节日。

新罗之后,朝鲜半岛上又先后出现高丽(918年-1392年)、李氏朝鲜(1392年-1910年)两个统一封建王朝。这些王朝都以儒家文化作为立国根本,将自己看作“小中华”。公元945年成书的《旧唐书》首次出现了朝鲜半岛过农历新年的官方记载。

▲高丽与两宋同期(制图@苍天熊猫)

15世纪后,建立不久的李氏朝鲜加强了对中国的宗藩关系,每逢农历新年,朝鲜国王会向明朝奉上言辞恭敬的贺表,国王本人也会参与到宗祠祭祀等各种活动中,如正朝祭和别茶礼。朝鲜还尝试以中国历法为蓝本编订本国历法,如李氏朝鲜编订的《时宪历》。

东亚各国不断发展的同时,西欧各国在15世纪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大幕,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逐渐连接起来,各国间的经贸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了。

▲开辟新航路

1582年,教皇额我略十三世颁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罗马帝国时颁行的儒略历因误差增大而被废止。欧美国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改用格里历,格里历也将随着欧美国家的崛起被传播到全世界。

东亚各国没有坚持对外开放,17世纪后中日朝等国因为各自的原因相继加强了闭关锁国的力度,随着科技进步的停滞,东亚各国如同其他大洲的国家一样,成为欧美列强入侵的目标。

▲日本不断更新农历版本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其他列强也纷至沓来,试图从中国身上分一杯羹。中国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泥潭。

朝鲜也先后遭到美法等国的袭扰,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在1854年被美国逼迫签订《神奈川条约》,国内国外危机都在不断加剧。

危机之下东亚各国的应对并不相同,中国迟迟未能放下天朝上国的尊严,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朝鲜则坚持闭关锁国,希望借此将列强拒之门外。

▲19世纪末的朝鲜

唯独日本发生了质变,下级武士联合维新派推翻了统治日本近八百年的武士政权,在1868年拉开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历法改革是日本近代化的重要一环,1873年,明治天皇宣布废除日本编订实行不过30年的《天保历》,改用西方的格里历,借此加强与西方的接轨,日本的新年等一众传统节日日期也跟随着变成公历日期。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还写出影响深远的《改历弁》,向民众讲解新历法并说明更改历法对日本富国强兵、实现脱亚入欧梦想的重要性。

▲福泽谕吉

列强入侵以及日本成功崛起都深深影响着朝鲜,朝鲜国内也产生了以金弘集等人为首的开化党,他们认为朝鲜应当学习日本走开国西化的道路,对于农业历法等传统应当逐步抛弃。

开化党不断壮大,甚至与传统的事大党(主张效忠中国,坚持儒家传统)激烈对抗。但千年形成的朝鲜传统文化难以撼动,农民占主体的李氏朝鲜仍奉行农历并坚持过农历新年。

▲开化党


二、新年风波

随着国力增强,日本效仿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和朝鲜半岛。1895年,积蓄已久的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李氏朝鲜从中国的宗藩变成日本的附属国。

朝鲜在日本要求下开始覆盖政治、社会、军事、财政、等领域全方位近代化改革。日本希望借此增强朝鲜人对日本文化制度的认可度。

▲甲午战争

历法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乙未年(1895年)十一月十七日,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宣布,当天改用阳历(西方公历)为本国历法,日期调整为1896年1月1日。朝鲜农历岁时体系开始了向西方公历转换的历程。

此前朝鲜人将农历新年称为元日、元正等,改行公历后,农历新年名称变为“旧正”,与之相对的是公历新年“新正”。当年颁行的《大朝鲜开国五百五年岁次丙申时宪历》中,首次将阳历写在阴历的下端。

▲朝鲜高宗

改用阳历遭到朝鲜一众官员儒生的反对,如主张“东道西器论”的学部大臣申箕善认为,改革只需囊括军事、生产领域,历法这类文化内容不必调整。

1905年日本击败俄国,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南部变成本国势力范围。日本在韩国设置统监府,负责管理朝鲜一切事务,所谓的朝鲜君主和内阁彻底变成了提线木偶。

▲日俄战争

1905年,朝鲜内阁大臣李完用向国王呈请,建议只在元旦举行仪式并废除农历新年。纯宗国王(高宗之子)接受了建议,废除了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王室礼仪。

1908年,日本操纵颁布朝鲜第178号政令,将朝鲜原有的农历节日全部转换为阳历。如高宗李熙的万寿圣节(生日)本为农历七月二十五,后转换为阳历9月8日。1909年的《大韩隆熙三年历》上,阳历首次登上主要位置,农历日期则变成了阳历下的一排小字。

日本推动朝鲜改革的目的并不是想让朝鲜富强,而是为彻底吞并朝鲜半岛做准备。1910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2000余万朝鲜人沦为亡国奴。

▲日本吞并朝鲜

日本在1873年废除农历后,原有的农历节庆全部调整为公历时间,如农历新年被废除,改用公历1月日作为新年。吞并朝鲜后,1912年朝鲜总督府颁布《关于节假日的规定》,将日本的“公历节庆表”照搬到朝鲜。

日本天皇生辰等日期成为朝鲜官方节日,朝鲜传统的农历节庆地位被拉低。日本的最终目的是废止包括新年在内的一切农历节庆,加深对朝鲜人的同化。

▲坚持过农历新年,是朝鲜人对抗殖民侵略的手段之一

20世纪30年代,朝鲜总督府强化了废止农历新年的政策。1932年,朝鲜总督府通过成立振兴会、更生会等组织,将政策贯彻到朝鲜各地。比如农村振兴会就是禁过农历年的重要推手,其成员遍布朝鲜乡间村镇,督促人们废除拜年、禁止学校和官公署放年假等,坚守传统文化的朝鲜人也只能偷偷庆祝。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朝鲜总督府在确立战时体制。为最大限度调动朝鲜人力物力,朝鲜总督南次郎以“内鲜一体”为旗帜,严禁人们过农历新年。城市里的工人教师在这一天被严禁早退,农村挨家挨户门口贴上了“拒绝拜年”的宣传纸。

▲朝鲜总督带领朝鲜贵族向天皇画像宣誓效忠

1940年,日本取消了朝鲜日历上的农历标记,仅保留阳历日期。在此背景下,朝鲜偏远农村地区虽然仍小规模庆祝农历新年,但各主要城镇中已难觅农历新年的烟火气。

总的来说,朝鲜半岛废除农历节日的行为是在日本殖民政策作用下进行的。朝鲜延续千年的农历新年习俗在殖民政令的遏制下几乎从城市中绝迹。

▲日治时期的朝鲜

中秋、清明、冬至等传统农历节日面临和农历新年一样的境况,仍存在于朝鲜民间却遭受日本人打压,文化存续面临极大危机。

朝鲜广大农村依然保留农历年习俗,但因为没有官方节假日地位,农历新年变成了“非法节日”,这对日后韩国政府废弃农历新年产生了深远影响。

▲朝鲜总督府

三、强国的代价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朝鲜半岛被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占据。1946年,代管半岛南部的美国军政厅颁布《工作规定》条例,规定了元旦、独立日、圣诞节等10个官方节日,其中仅有秋收节(后改秋夕节,即中国的中秋节)一个农历节日。

美国人把秋收节理解成与美国感恩节同类的节日,希望把秋收节改造成“韩式感恩节”。秋收节成为当时唯一保留的农历节日,农历暂时作为公历的附属品得以保留。

▲韩国中秋节(秋夕节)供桌摆放

1948年,美苏分别扶持成立了韩国、朝鲜两个独立政权。半岛分裂格局形成。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与美国关系密切,他继承了美军政厅的节日规定,没有恢复农历新年的官方节日地位。

▲李承晚

对于农村地区仍存在的过农历年的传统,李承晚指责这是“双重过岁”(两次过年)的浪费行为。当时的韩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坚持过农历节庆被看作弊风陋习,政府积极倡导使用阳历节庆的“新生活运动”。

李承晚的改革被朝鲜战争短暂打断,随着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为应对物资匮乏的情况,1954年韩国颁布《防止阴历过岁方案》,严禁农历新年当天加大市场供应量。明确学校不停学、工厂不放假的要求。

▲南北双方都废止了农历新年

1960年,试图通过舞弊达到连任目的的李承晚被民众推翻。韩国的最高权力几经辗转,最终在1961年落到了通过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手中。

军方出身的朴正熙信奉铁腕治国,他认为要改变韩国落后农业国的面貌,就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革。朴正熙利用日本赔款、美国贷款等有限资金,集中上马了一批高速铁路等基建项目,同时扶持三星、大宇等企业发展壮大。

▲朴正熙

在朴正熙看来,韩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必须与西方化绑定在一起。这也是当时冷战背景下韩国必然的政治选择。此前韩国在千百年的岁月中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使汉字、用农历、重儒家。要迈入现代强国之列,韩国就必须与这些传统告别。

韩国推行“虚礼虚式废止运动”并制订《家庭礼仪准则》,不仅从法令上禁止人们过农历年,还要求国民大规模简化农历新年期间的祭祀流程,减少火车班次和年糕等食物的供给,警察也会到商铺影院收缴农历新年广告。

虽然农历仍存在于韩国社会,但使用率越来越低。依据农历确定的中秋节成为韩国最大也是唯一的农历节日。除此之外,韩国试图从文化上将农历新年等传统习俗从韩国社会中连根拔起。

▲韩国新年需要食用米糕片汤

韩国民众对此反应强烈,关于将农历新年指定为法定节假日的舆论愈演愈烈。1963年,韩国国会为解决双重过岁的弊端,提出将农历年定为“农渔民日”。农民知识分子纷纷表示赞成,但提案未能在内阁事务处获得通过。

1965年1月,在第六届国会上,部分共和党国会议员提出将农历新年定为“敬祖日”,提案因第六届国会任期结束而自动废弃。

▲朴正熙视察农村

同农历新年一同遭殃的还有汉字。朝鲜半岛历史上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15世纪创立的韩文(谚文)本是用于民众使用,并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

韩国独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汉字被韩国人看作“遭受文化奴役”的证明,因此不断出台法案降低汉字使用率。

自独立起,韩国就将朝鲜世宗国王颁行韩文的10月9日(1446年)作为法定假期的韩文日。但韩文存在许多同音且字意表达不清的情况,韩文中70%的用词来自汉字,所以“去汉字化”推进缓慢,长时间维持汉谚混用的状态。

▲汉谚混用的报纸

朴正熙时期,韩国政府认为不断发展完善的韩文能取代汉字的地位。1968年,韩国“韩文专用研究委员会”宣布废除1300个常用汉字,规定机关公文和教材不得使用汉字。

为做表率,朴正熙将一些古建筑上的汉字牌匾换为韩文牌匾。因学校中取消汉字教学并加强韩文教育,韩国的60后、70后大都未接触过汉字教育,汉字逐渐在韩国社会消亡。

▲近些年改回汉字牌匾的景福宫光华门

韩国独立后“废止农历新年”的行为源自其自身定位的迷茫。部分日占时期成长起来的政治精英认同西方化思想,认为传统文化是限制韩国前进的糟粕,必须予以剔除。

韩国民众仍有过农历年的习俗,但随着韩国实现工业化,农民人口不断下降。从日占时期到60年代,韩国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没有农历新年的日子,一定程度上习惯了这一安排。

▲1968年的汉城


四、“韩式春节”

韩国政府试图用新正(公历新年)全面取代旧正(农历新年),但重视文化传统的韩国社会却不买单。

20世纪70年代,韩国国民赞成将旧正定为法定节假日的舆论进一步强化。从1973年2月韩国总务处实施的调查来看,高达83.9%的人希望将旧正指定为法定节假日。

1975年1月,国会再次提出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但仍有相当多的议员认为农历新年是文化糟粕,提案最终未能通过。

▲提倡过新正(往左走)反对过旧正(往右走)的漫画

1976年,时任韩国总务处长官沈兴善在国务会议上提出将旧正定为“敬祖日”,韩文学者韩甲洙建议将旧正命名为“思先日”“孝亲日”“报恩节”等。舆论调查显示赞成这些提案的人超过85%,但因为来自城市的韩国议员以及支持朴正熙改革的议员反对,相关提案未能通过。

恢复旧正习俗成为反对党对抗朴正熙的政治武器,反对党们借民间舆论,不断提出恢复农历新年官方节日地位的提案。

▲韩国国会

韩国民族主义者也将恢复农历新年看作去殖民化的重要举措。自尊心极强的韩国人认为被日本殖民统治是一段极为不堪的历史,恢复被日本人废除的农历新年势在必行。

▲汉江奇迹

朴正熙的遇刺让恢复旧正节日地位变成了可能,1980年,同样是军方出身的全斗焕夺取最高权力。起初全斗焕坚持朴正熙时期禁过旧正的政策,但看到民间反对声高涨,外加韩国经济腾飞,此时急需传统文化增强韩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归属感,韩国政府逐步放宽了过节禁令。民众拜年、贴春联的习俗不再被禁止。

1985年1月15日,韩国总务处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官署公休日规定的改正令案》,建议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民俗日”,并确定一日假期。

议案于3天后顺利通过,农历新年终于成为韩国法定节假日。但民众对 “民俗日”的命名以及仅有一天的假期不满。

▲全斗焕

1988年,执政八年的全斗焕在反对声中下台。韩国为防止独裁在再度出现,将总统任期从7年调整为5年且不得连任。

全斗焕的战友卢泰愚趁反对党立足未稳拿下当年总统选举。当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24届夏季奥运会让韩国名声大噪。韩国试图借此打造“文化大国”形象,而传统文化就是其中重要抓手。

▲汉城奥运会

1989年1月,韩国总务处长官的金容甲向卢泰愚总统提交的工作计划中提出“延长农历新年假期并将名称改回固有名称”。

“旧正”是相对于公历岁首“新正”的说法,韩国人更喜欢称农历新年为慎日或岁首。经过地方舆论、中央部门的意见调查,召开学界等各界代表的座谈会,韩国政府在当年2月1日批准将“民俗日”改回慎日旧称,假期则延长至3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消除双重过岁造成的资源浪费,韩国在1999年将元旦假期缩短为一天。同年施行的《健全家庭礼仪准则》中规定,1905年改为元旦举行的祭礼再次更改在农历新年举行。

▲批准农历新年假期的报道

从1896启用公历,到1905年首次下令废止农历新年。农历新年经过90余年的曲折之路,终于恢复了韩国主要节日的地位。

农历新年被指定为法定节假日以后,韩国政府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比如建设交通部等部门制定“春节特别运输安全对策”,通过增加列车、巴士以及定向包车包机的“韩式春运”方式增强运力。将新春前后设为“稳定物价关键期”,增加大米、肉、鱼、水果、酒等旺季商品的供应量。

▲韩式春运

进入21世纪,韩国各地举行了多样的迎接新年庆典、文化活动、文化体验等。韩国文化观光部开展了“春节文化再创造运动”,包括“春节长假穿韩服”“家人聚在一起拜年、分享祝福”“参加掷柶等岁时风俗游戏”三大活动。

与此同时,发行了收录年节由来、饮食、祭祀摆桌、穿韩服方法、传统游戏等的《新年回家路》宣传册,并通过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国立民俗博物馆、国立国乐院等11个文化机构举行国乐演出和民俗游戏活动。

▲大英博物馆“韩国新年”活动

韩国总统每年都会身穿韩服出现在电视画面中,向全体韩国国民送上农历新年祝福。近年来,韩国将年节打包成文化输出产品,韩国新年的习俗展示出现在欧美各国博物馆、广场等文化交流中,甚至出现在《模拟人生》等大型游戏中。

韩国恢复农历新年的行为,是其经济腾飞后,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必然选择。毕竟韩国不是西方国家,靠西方文化无法支撑起韩国人“高大”的灵魂。宣传“韩式新年”能够增强韩国文化软实力,实现韩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梦想。

▲韩国儿童学习新年祭礼

如今在韩国的法定节日系统中,农历新年与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两个节日,拥有3天法定假期(其他节日均为1天)。人们会在新年这天回家团聚、拜年游艺。

但韩国农历新年恢复时间较短,始终拥有法定假日地位的中秋节才是韩国最大的农历节日。特别是城市年轻人对农历新年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只有一天假期的公历新年(元旦)才是年轻人跨年狂欢的首选。

▲韩国年轻人庆祝公历新年(元旦)

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韩国也希望蹭上“东方文化”的热度,借此打造自身文化强国形象并获得实际经济利益。

▲韩国总统送上农历新年祝福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