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辰雨水,养护脾胃

 常常喜乐lllll 2024-02-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公历2024年2月19日(农历甲辰正月初十)12点12分,太阳到达黄经330°,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雨水节气。雨水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多,天气回暖,意味着寒冬渐远,春天悄然而至。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三候分别为:「一候獭祭鱼」,水獭捕到鱼后陈列岸边,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二候鸿雁来」,当北方天气逐渐转暖,大雁便会在此时离开南方飞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动」,草木随天地之间阳气的生发而抽出嫩芽。

图片

影响甲辰年雨水节气半个月的「运」、「气」的主要因素有:
中运土运太过,即湿气偏盛,雨水之后降水量逐渐增加,会加重湿气。湿伤脾,多引发身体沉重以及脾胃不适、消化系统失衡等。
主管上半年的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于虚寒体质者影响为腰背寒凉、关节冷痛等。
初运主运太角即木运太过,一方面会引起肝疏泄不利如情志郁闷等,另一方面木太过则乘土,即加重脾虚。初运客运太宫即土运太过,与中运相呼应,均不利于中焦脾胃。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加之春季应木,均加重木属性之占比。初之气客气少阳相火,火热耗木生土,于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木盛土虚水寒之格局。

图片

综合考量,雨水节气脾胃虚弱是诸矛盾的交织点,养护脾胃是第一要务。其一命门火虚,火生土不利,其二木疏泄不利,则克土太过,其三时空湿寒,损伤脾胃阳气。具体养生建议如下:
1

春捂防寒

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发,故适当春捂防风寒是养生重点。药王孙思邈大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我们,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中医所云「寒从脚生,湿从下入」亦同此理。因为春季阳气生发,人体皮肤腠理较之冬季已经相对开泄疏松,但气候尚未稳定,冷空气时至,故过早过快脱衣易伤阳气。

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上半身差,本就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加之男阳女阴,女子多阴寒怕冷,故过早过快脱衣容易引起腰背寒凉、腹胀冷痛,甚致关节疾病以及妇科疾病。尤其一些爱美女士,切勿「美丽冻人」。另,如果气温较低或风雨天气,不建议摘掉帽子、围巾等,以防头疼、感冒、伤风等。

图片

雨水节气不要急于按摩、刮痧,宜待惊蛰之后。惊蛰节气百脉才活跃起来,做些按摩、刮痧可与天同行,促进人的阳气生成、循环。否则,容易伤及经脉。这也是「节气」玄机之一。
2

补疏养肝

肝主情志。肝气太过,又遇少阳相火当令,木火相得升发太过,一些身体虚弱,或者冬藏不利之人,可能气虚无力,如同一个小火炉上有大烟筒拔气。凡遇气虚乏力之时,可及时人参补气。

肝疏泄不利者又会气盛而郁,生气、发怒,可即时疏肝。《增广贤文》里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春三月赞美他人,忌诘问、反问语气;多平和语调,忌激动情绪。这是一种高情商的交流方式,会令周围人以及自己心情愉悦,正能量十足。我们可以先从说话之前嘴角上扬这个习惯的养成开始,坚持会发现身边场效应的能量得以显著提升,诸事顺利。

图片

3

食宜忌

(1)少酸多甘

酸入肝,甘入脾。春季肝之木气升发太快、太盛,则会克己之所胜,即木盛克土,造成脾虚。故药王孙思邈大师阐述:「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2)春不食肝

张仲景大师讲:「春不食肝。」也是由于春季人肝气较旺,因此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因肝气过盛而导致脾气衰弱。

(3)不吃生冷

生冷寒凉伤脾胃。今年中运是土运太过,又是太阳寒水司天,在这样的运气影响下,消化系统受寒,脾胃虚寒者误食生冷食物则会受伤。脾胃乃后天之本,根本受伤百病缠身。

图片

什么叫生冷食物?可制作熟而没有制熟的食物为「生食物」,如:蔬菜、生鱼、生肉、生蛋等。什么是「冷食物」,可加热处理而没有加热的食物,即为冷食物,如凉拌菜,未加热的水果等。最近想吃水果,建议开水烫或者微波炉加热后食用。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辣入肺、咸入肾。甜入脾,生冷的甜食会把寒凉之气带入脾胃,造成脾胃虚寒。明了此理,我们举一反三思考,偏虚寒的人当下也是不建议喝酸奶的。酸奶加热超过40度,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但不加热,酸携寒入肝,甜携寒入脾,会使肝脾受寒。肝藏血,脾统血。若肝脾受寒,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机制受阻,于健康不利。
雨水是一个蓄势的节气。立春如同播种,雨水好比浇水,待惊蛰时节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人的身心也是如此,甲辰年开启良好的初始,事关重大,不可不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中春季是根基,是人一年中的健康起点,其中雨水是重要一环,向前一步即是惊蛰,由此走向全年的欣欣向荣。

图片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图片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 / END / ————

作者:养生文章指导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